如何在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来源 :中学生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f757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著作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并非一种而是多种智能在相互作用。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加德纳2006)。多元智能理论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也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
  2.发展中职学生多元智能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复杂,文化基础较差,素质参差不齐,心理表现多样化和复杂化,一方面中职学生基础差跟不上,没有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低下。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文化基础差,而且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他们在职高阶段没有学习热情,放弃学习。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太差,又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非常低下。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失落和自卑感强烈。中职生在进入职业学校前就经常受到家长的训斥、教师的批评和好学生的冷淡,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结果求知欲不高、上进心不强。上述种种因素互相影响,导致不良循环,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更别说多元智能的发展,素质教育也就是纸上谈兵。
  3.促进中职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措施
  学校的宗旨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力并且帮助他们发掘适合其智力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加德纳2003)。只有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一定会发掘学生的天赋才能,发挥他们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克服种种心理困难、生活困难和学习困难,帮助他们成才成人。
  3.1要树立新的学生观——用全面的眼光看学生
  每一个人在某一智能方面都是天才(加德纳2003)。所以我们要改变用一把尺子——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用发现、发展、全面的眼光,要从多维度来识别和评价学生:要重新认识到每位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發掘他们的智能和才能。
  3.2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因材施教
  加德纳认为教育和指导必须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的轨迹来评估。某一种教学方法在一个阶段可能太早,在另一个阶段可能太迟。只有适合学生特定发展阶段的,才能使他们收益(加德纳,2003)。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他们智能差异,并且要善待这些差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最终促进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等生。而不是千篇一律,教师一言堂,学生处于被动的听和记,不会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课堂上没有师生互动,就是偶尔提问,也只是提问好成绩的学生。这样枯燥无味的课堂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更无从谈起智能的发展。
  3.3创造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扭转氛围和条件
  在学校教育中,要创造“每个学生都是天才”的氛围,让那些确有特长的学生感觉自己有用武之地,自己也是优等生,不是差生。学校要积极开展音乐、美术、体育劳动、实践等各种丰富多彩的课程。要灵活设置各类地方或校本选修课程、加大选修课的建设,要成立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并尽可能地开放课堂,提供多种实践机会,经常开展一些大型的文艺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加,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奠定良好的氛围和物质基础。
  3.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特长
  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掘他们的特长的问题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需要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精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实际适当运用多种教学: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现他们的智能。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胜于书本,实践是检验书本知识的唯一标准;课堂上充分做到寓教于乐中。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让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有效,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教师要锻炼敏锐的目光,培养认识学生的真本领,发掘他们的特长。
  3.5尊重学生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教学中散发光芒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不是以文化成绩一刀切,这是素质教育成功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师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学习方法.智能特点和组合各部一样。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智能发展,并带动其多元智能的发展,最终实现素质教育。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特长和身上的闪光点。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能找到孩子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根据他们的智能特点,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使孩子优势的智能得到发挥,弱的智能得到提高,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和生活中都能散发出光芒。
  总之,在我们的中职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人无完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没有优差生之别,只是智能差异而已。关键要看怎么去发掘智能,怎么去培养智能。我们的教育是善于发现学生智能的差异、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的素质教育。只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放羊班”的孩子才能找到“春天”。当教育触动学生心灵深处,才能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发展素质,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发展。
其他文献
二月二十九日下午,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大酒店二楼的苏黎世厅,座无虚席,由上海市广告协会、江苏省广告协会、《广告大观》杂志社联合深圳润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赛天使亚太
节水灌溉播种机械行走式节水灌溉机械整个机组以15马力小四轮拖拉机为动力,配有容量为1.3m3的水罐。在机车左侧前方悬挂四行行距可调的喷洒灌溉装置,主要用于作物苗期灌溉。其突
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对人才的需求也逐步提高。作为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学校,中职院校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特别是电子电工专业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
恩师李世济老师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个多月了,然而,她的身影和音容笑貌在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这使我不由回想起往日在她身边学习的情景。1981年,我还是江苏戏校一名学生,正在新
水库调度是一项时间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疏忽.经过多年的调度实践.在水库洪水调皮上划分几个阶段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知当时处于哪一阶段,做到心中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实践教学法的必要性,指出实践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方式,以期能够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 实践教学法 必要性 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24-0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先进的计算机人才已
摘 要  本文主要以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问题作为出发点,并针对问题从加强实践教学活动、转变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社会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这是这门专业的显著性特征。因此教师展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工学结合模式下,要求高职会计教学内容应
第一条总则第二条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条协调一致第四条等同性第五条评估危险性和确定卫生或植物卫生保护的适宜水平第六条适应于个别地区(包括无虫害或无疾病地区以及低虫害
马鞍山工业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首批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安徽数控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牵头单位、马鞍山市数控类技师社会化考核承办单位。学校占地113亩,建筑面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定向为公司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的技术学校。《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在初中时候没有学习机械专业基础,底子薄,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理解力、空间想象力,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作为一个刚刚走上讲台的教师,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联系大学时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结合在阳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实际情况,慢慢的从中积累了一些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