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數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而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育是发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深入学习
  通常,创新能力是学生在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个问题进行不同的思考,进而得出结果来体现的。这是因为,学生学习时一般仅侧重于对知识的接受和积累,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是被动的;但学生如果掌握了学习方法,就具备了积极质疑现有知识,主动探究新知识,不断提出新问题,甚至解决新困惑的能力,所以,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2.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理清解答相关数学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不合常理的解答结果也要多鼓励学生,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同时,当学生讲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存在的疑惑、解题思路及结论时,教师不要打断学生,或流露出很不耐烦的情绪。在探索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因为只有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思考和创新的环境,才能使学生勇于突破原有思维的限制,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创新和勇于创新,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在于帮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把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与常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这样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就愿意不断思考和探索。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学会创造、学会思考,这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1.改变教学方法与惯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处于一个权威的位置上,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很大的压抑,如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必将难以提高,最终会形成单一、刻板、僵化的思维模式,失去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2.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一,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一些游戏,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和视野,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二,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契机。
  第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情境教学方式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启发学生的思考。疑难问题可以引发学生不断思考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3.培养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不能单一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环节,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或验证结论,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付诸实践,积极去探索,多角度去思考,最终促进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动手裁剪不同的图形,通过这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各种图形的直观认识。然后,教师可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回答问题:什么样的图形能够沿着虚线折叠,折叠后可以围成一个正方形?这样使学生多角度地探究答案,最终实现知识的拓展。
  三、结语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在增加。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以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激情对于写作这种个性化的精神创造活动非常重要,而偏重规则和技巧的小学写作教育观念损害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异化了写作活动。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丰富他们的生活感受,拓展写作思路,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激情  一、小学写作教学现状  基于应试需求的作文教育,过分强调规则和技巧,损害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在小学作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作文知识、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