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_duod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初一学生篮球运球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处于初步学练阶段,通常容易发生低头运球的错误现象,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球的重要性,并把握好运球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在初一篮球教材的运球教学中,常用的预防和纠正学生低头运球现象的学练方法主要包括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法、手势引导法、增设障碍法、体验探究法、“抢运球” 游戏法。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学生低头运球的错误现象。
  关键词:预防与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学练方法
  
  低头运球是初一学生常见的错误现象,这是因为对于篮球初学者来说,由于动作技能不熟练,在学习运球时往往容易低头看球,而初一学生刚从小学阶段升入初中,他们的运球能力还处于初步学练阶段。因此,在初一年级的篮球教学中,要重视低头运球现象的预防和纠正,根据实际情况恰到好处地选用运球的学练方法,以提高运球教学的实际效果。
  
  一、篮球教学中要重视运球的学练
  
  1.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球的重要性
  篮球运动是广大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之一,他们对于美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NBA)球星们的高超球技赞不绝口,也很想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自身的技战术水平。不过,对于大多数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心目中的篮球偶像往往是以投篮准甚至是扣篮猛而闻名遐迩的。事实上,运球也是篮球运动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既是个人进攻的重要技术,也是组织全队进攻战术配合的重要桥梁。运球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而且运球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其他基本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运球的学练中。
  2. 要把握好运球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是体育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自21世纪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以来,如何把握好体育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就一直是学校体育界颇有争议的话题。有学者提出,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的单一方式,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重视学生的学法研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于部分教师理解的片面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几乎成了体育课堂教学唯一的教学方式。在一些体育课中,教师既不讲解也不示范,还堂而皇之地说,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课堂,这是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这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以篮球的运球教学为例,在有些公开课上,教师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先原地或行进间体验一下运球动作,然后小组内部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一下,接着各小组之间再相互交流观摩或比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似乎只是一个组织者和旁观者,其指导者的角色似乎被遗忘了。
  虽然体育新课程赋予了体育教师很多新的角色,如课程开发的参与者、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学生学练的合作者,但从体育教学过程的实质而言,体育教师首先应定位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和运动技能提高的指导者,这是由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所决定的。具体到初一篮球教材运球技术的教学,就是不仅要敢于教运球的技术细节,而且要善于设计和选用运球的学练方法。这样,学生低头运球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运球教学中预防与纠正低头运球现象常用的学练方法
  
  1. 讲解与示范相结合法
  教师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讲解动作要领:“运球时应保持两脚前后开立,约与肩宽,两膝弯曲,身体重心落在两脚间,略偏前脚;运球臂自然弯曲,肘关节靠近身体,以肩、肘关节为轴随球上下摆动,另一臂屈肘,自然抬起;上体前倾,抬头目视前方”。在讲解的时候要特别强调抬头眼看前方。如果能把讲解与动作示范结合起来,则效果会更好。在动作示范时,要注意示范的位置和方向,如果是原地运球的示范,则宜采用正面示范;如果是行进间运球,则应以侧面示范为主。在动作示范时,注意提醒学生将观察的重点放在示范者的眼睛上。
  2. 手势引导法
  学生面向教师站立,在教师手势的引导下进行运球练习。例如,教师站立做出上下拍球的手势,学生就做原地高运球练习;教师半蹲做出上下拍球的手势,学生就做原地低运球练习;教师做出向左(或向右、向前、向后)的手势,学生就做相应方向的滑步运球练习;学生练习运球时,教师伸出若干手指,让学生说出手指的数量;教师做出左右手交换手势,学生就做换手运球练习……。在上述各种动作的学练过程中,因为学生始终要观察教师的手势,因此有利于避免低头运球的现象。
  3. 增设障碍法
   当学生的运球技术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通过设置一些障碍,既可以增加运球练习的难度,也可以增添运球的乐趣,当然也有助于学生运球时“抬头看路”。这类学练方法主要有:(1)绕标志筒法:在篮球场地中间放四排50厘米高标志筒,每距离若干米设一个筒,每排若干个筒,学生快速进行绕筒运球练习;或进行篮球场全场28米计时绕筒运球;还可以进行绕筒运球接力比赛,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碰倒标志筒要原地扶起放好,才能继续进行运球练习。(2)绕柱法:利用学校的器械体操区的单杠、六柱爬杆等器械的柱子,学生运球绕柱练习。要求学生练习时速度不宜过快,注意安全。(3)运球过活动障碍物法:在学生运球行进的路线上由其他学生充当障碍物,对同学的运球进行一定程度的防守。
  4. 体验探究法
  体验探究对于预防和纠正初一学生低头运球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体育学习不同于其他文化知识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的体验探究为基础。体验探究的主要形式是把体育课堂内学习到的体育知识技能与课外学练结合起来,教师可在课堂上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上网观看运球视频,重点观察示范者的眼睛;或者通过观看NBA、CBA等篮球比赛观察球星们的运球方法;也可让学生邀上家庭成员或其他小伙伴,到篮球场上开展课外篮球活动,让学生“指导”其他人在运球时要抬头观察,做到“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5. “抢运球” 游戏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在运球活动中对周围情况的观察能力,可适当采用“抢运球”游戏法。“抢运球”游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徒手抢运球者的球,即先指定若干名学生担任徒手“抢运球者”,其余每人一球,游戏开始后,持球者在场内任意运球,在运球过程中要躲闪“抢运球者”的抢球,“抢运球者”则用合理的动作进行抢打球,一旦打掉运球者的球,两人互换。另一种是相互运球抢球,即每名学生都在运球,可以是学生个体自由运球抢球也可随意组合或分队比赛去抢别的运球者的球。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运球时要抬头观察情况,在抢别的同学的球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球。“抢运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违者抢到球不算;发生运球出界、带球走或二次运球等违例情况,则按被打掉球论处。
  
  三、各种学练方法的选用要注重个体差异
  
  在初一篮球教材的运球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刚从不同学校升入初中的学生在运球水平上肯定参差不齐。具体到低头运球的现象,不同的学生可能发生在不同的情况下,初学运球的学生可能发生在原地运球时,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能发生在行进间运球时,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发生在有障碍物或有防守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运球情况,并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结合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巧妙地设计和选用不同的学练方法,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提高运球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七至九年级)教师用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健.运动技能与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丁正军,张征.对篮球教学训练中低头运球的技术分析及纠正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
  (广州市聚德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好体育课程的重要法宝,也是学生的学习动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有成效,是文章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3.06.007  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让学生从小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
《生态城市:在与自然平衡中重建城市》(Ecocities:Rebuilding Cities in Balance with Nature)(2006年修订版)一书的作者——理查德·瑞吉斯特(Richard Register)教授是著名的国
产品图样(以下简称图样)是企业进行产品生产、检验的重要技术资料,它采用技术语言的形式注明了设计文件未包括的绝大部分诸方面的技术要求,其中每项要求、每个符号都代表了设
吴良镛,以他的杰出成就和崇高品格享誉国内外。他“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人居环境科学’”。他认为,“人居环境科学针对城乡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环境的协调为中心
随着国家对青少年耐力素质的重视,青少年耐力跑的动机分析日显意义。通过分析耐力跑动机的含义、介绍耐力跑动机的种类及耐力跑动机方法的提出,提高青少年耐力跑的兴趣,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