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建立。
一、真诚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真诚,以“爱”感人,以“爱”化人。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会有共同构筑的“凝聚力”教育工程,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和互补。爱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支柱、精神、灵魂。
真诚关爱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笑上。这些小事常常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要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亲自把他送回家,住院时记得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能主动为他补课;天气凉了提醒学生添加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当然,教师的爱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型也好,益友型也好,都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
二、尊重信任学生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正值青少年时期,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获得别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尊重。根据这种心理特点,班主任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尽力地呵护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渴望。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跟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
信任是教育的基石。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己做事、做主的机会。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三、以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
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学生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和真诚。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该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他们会在你的赏识下,一步步走向自信,走向优秀,走向成功。在我班有一个功课不太好且性格内向的女孩,她常常为自己的平庸而自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下课后也不敢与同学一起玩。可是我发现她画的画很好:观察细致,想象独特,对色彩的运用也很有个性。于是,我利用班会课说了很多表扬激励她的话,并把她的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欣赏。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像变了个人似的,性格开朗起来,连笑容里也有了自信。不但画画有了更大的进步,其他功课也慢慢赶了上来。
不是聪明的学生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学生更聪明。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四、和学生做知心朋友
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从了解学生的个体出发,以“熟悉”形象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借着打乒乓球、篮球等课外活动的机会和学生开心地玩在一起,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再就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乃至语言习惯,然后努力去适应他们。比如学生一般对网络语言比较感兴趣,而许多网络语言是自己以往闻所未闻的,所以接手班主任以后,比以往更加留意这方面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不再认为我和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人,愿意和我交往,愿意和我谈心。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真诚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热爱学生的真诚,以“爱”感人,以“爱”化人。当教师真正从内心关爱学生时,才会有共同构筑的“凝聚力”教育工程,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振和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和互补。爱是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支柱、精神、灵魂。
真诚关爱学生,不仅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等给予关心,而且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微笑上。这些小事常常发生在你我身边,比如,学生病了,要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亲自把他送回家,住院时记得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能主动为他补课;天气凉了提醒学生添加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当然,教师的爱绝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型也好,益友型也好,都必须有一颗沉甸甸的爱生之心。
二、尊重信任学生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中学生来讲,他们正值青少年时期,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获得别人尤其是成年人的尊重。根据这种心理特点,班主任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尽力地呵护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渴望。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会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可以赢得学生的爱戴。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尊重,受到重视才能充分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潜能。只有真正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学生才会有言敢发,有话敢讲;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为此,教师要转变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跟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
信任是教育的基石。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己做事、做主的机会。以热情换取信任,以坦诚换取信任,以信任换取信任。在这种状态下,师生情感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实现心理沟通。
三、以赏识激发学生的自信
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其实,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学生以信心,而老师的期待和赏识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赏识也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和真诚。因此,教师在工作中应该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他们会在你的赏识下,一步步走向自信,走向优秀,走向成功。在我班有一个功课不太好且性格内向的女孩,她常常为自己的平庸而自卑,上课不敢举手发言,下课后也不敢与同学一起玩。可是我发现她画的画很好:观察细致,想象独特,对色彩的运用也很有个性。于是,我利用班会课说了很多表扬激励她的话,并把她的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同学们欣赏。从此以后,这个学生像变了个人似的,性格开朗起来,连笑容里也有了自信。不但画画有了更大的进步,其他功课也慢慢赶了上来。
不是聪明的学生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学生更聪明。班主任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赏识的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四、和学生做知心朋友
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了解每一个学生,从了解学生的个体出发,以“熟悉”形象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为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因而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想些什么,做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同时,还可以借着打乒乓球、篮球等课外活动的机会和学生开心地玩在一起,缩小彼此之间的距离感。再就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乃至语言习惯,然后努力去适应他们。比如学生一般对网络语言比较感兴趣,而许多网络语言是自己以往闻所未闻的,所以接手班主任以后,比以往更加留意这方面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不再认为我和他们是两个时代的人,愿意和我交往,愿意和我谈心。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