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地区霜冻特征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er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临夏州1971—2015年6个气象站霜冻(地面最低温度≤0 ℃)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域霜冻的时空分布、强度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临夏州霜冻天气主要发生在东乡、和政等高海拔地区,全州年、年代霜冻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出现的时间主要在4月、5月及9月的中下旬;各种强度的霜冻日数差别很大,随着霜冻强度的增强,霜冻日数逐渐减少,同时霜冻的强度逐年减弱的趋势明显;4月上旬及中旬的前半旬每日临夏全州至少有1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达99%以上,而6月至9月中旬每日临夏全州至少有1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在5%以内。
  关键词 霜冻;气候特征;甘肃临夏
  中图分类号 P4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94-03
  Abstract Based on frost data(the lowest ground temperature ≤0 ℃) of six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Linxia from 1971 to 2015,the climate feat-ure about space-time,intensity and continuous in Linxia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st mainly occurred in the areas of high elevation like Dongxiang and Hezheng.Meanwhile,frost days were decreasing.Frost mainly occurred in April and the middle of May or September.Frost days decreased gradually along with the frost intensity′s enhancement.For frost intensity,there was a decreasing trend.By analyzing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of frost,the result showed that at least one station whose probability was over 99% in the first half of early April and there was also at least one station whose probability bit under 5% between June and the middle of September.
  Key words frost;climate feature;Linxia Gansu
  霜冻是指在春、秋农作物生长季节里,温度骤然下降到0 ℃以下,致使因作物受到危害甚至死亡的低温冻害现象[1]。根据霜冻发生时的条件与特点不同,霜冻可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3种类型。平流霜冻是由北方大规模的强冷空气侵袭而引起的,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多发生于晚秋和早春;辐射霜冻是由于夜间地面或植物辐射冷却而引起的,发生范围小,危害性小;平流辐射霜冻(混合霜冻)则是冷平流和辐射冷却而引起的霜冻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霜冻危害农作物的原因是低温促使植物细胞间隙的水形成冰晶,并继续夺取细胞中的水分,冰晶逐渐扩大,因此不仅消耗了细胞水分,而且引起原生质脱水使原生质胶体变质,从而使细胞脱水引起危害;同时,破坏细胞膜和原生质的结构,影响细胞代谢过程。霜冻会使农作物局部伤害,造成落花、落叶,失去食用价值或全株死亡[2-4]。
  临夏地区强霜冻天气虽然出现概率小,但来势猛、影响范围大、对农业危害极其严重,是天气预报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随着气候变暖,霜冻出现的几率越来越少,人们对霜冻危害防范的意识有所减弱,而一旦出现在关键时期,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如2015年5月10—11日出现在临夏州大范围的的霜冻天气虽然强度不是很大,但正值玉米、油菜、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关键发育期,据民政部门统计,造成的直接农业经济损失达8319万元。因此,本文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研究当地霜冻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强度特征,以便对预报预警服务工作有所帮助,能够在防灾减灾中及时准确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按照甘肃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标准,河东地区每年4月8日至9月30日为霜冻预警发布时段,48 h内地面最低温度将下降到-3~0 ℃发布蓝色预警信号,24 h内地面最低温度将下降到-5~-3 ℃发布黄色预警信号,24 h内地面最低温度将下降到-5 ℃以下发布橙色预警信号。因此,本文以地面最低温度作为霜冻指标(下文中以Dmin表示地面最低温度),研究时段定在4—9月,等级划分标准为:-3 ℃  资料来源于临夏州永靖、东乡、广河、临夏市、和政、康乐6个气象站1971—201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霜冻求其旬、月、年及年代日数,分析其分布及变化特征。统计各站点霜冻日数、霜冻强度及霜冻类型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霜冻时空变化特征
  2.1.1 霜冻的空间分布。统计分析6个气象站1971—2015年4—9月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发现,近45年来Dmin≤0 ℃的霜冻天气出现日数最多的站是东乡与和政,分别为991 d和964 d,占总站次的44.0%;其次是康乐站,达718 d,占16.2%;广河668 d,占15.0%;临夏市614 d,占13.8%;永靖最少,只有489 d,占11.0%,不到东乡的1/2。这是由于东乡站海拔高度达2 428.6 m,有冷空气侵袭时降温最明显,同时由于冷平流的存在逆温层无法建立,这时高海拔造成的强辐射降温也是造成霜冻的原因之一,而晴好天气时逆温层的影响使得东乡站有较高的地面最低温度,因此东乡的霜冻主要是平流霜冻和混合霜冻;而海拔在2 136.4 m的和政站基本满足日最低温度低于海拔在2 136.4 m的康乐站的事实,说明逆温层对和政站最低温度的影响很小,而高于其他站点的海拔(除东乡站)使得和政站地面温度低于其他站点的同时更易受到冷空气侵袭,所以和政站的霜冻主要是辐射霜冻和强冷空气造成的平流霜冻;而其他站点的霜冻日数刚好与其所对应的海拔高度成正比。   2.1.2 霜冻的时间变化。
  (1)年际、年代际变化。由图1可知,1971年以来临夏州年霜冻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用线性回归分析45年来临夏州年总霜冻站次的增长率为-13.5 d/10年,对其增长率进行F检验,F=43.0(α=0.05时,Fα=4.07,F>Fα),通过了95%的置信度检验。全州年平均霜冻日数为16.5 d,各地出现最多的年份为:永靖1988年(20 d)、东乡1982年(32 d)、广河1972年(33 d)、临夏市1979年和1982年(21 d)、和政1978年(32 d)、康乐1978年(29 d)。
  临夏州逐年代霜冻站数总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70年代最多,单站年平均达20.6 d;80—90年代震荡明显,有2个最大值,分别是1982年149站次,1997年133站次;21世纪以来临夏全州霜冻站次大幅减少,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单站年平均减少了7.5 d。
  (2)旬际、月际变化。由表1可知,在月际分布上,临夏州各地霜冻天气以4月最多,占总霜冻日数的78.7%~88.1%;5月次之,占9.8%~15.6%;9月占2.1%~5.1%;6—8月很少出现霜冻,只占总数的0.5%,其中45年间6月共出现17次,7月出现1次,8月出现3次。
  在旬际分布上,临夏州各地霜冻天气以4月上、中旬最多,占总霜冻日数的78.0%~87.3%;其次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占21.2%~34.7%;5月中、下旬及9月中、下旬共占6.3%~13.4%;其他各旬霜冻出现的很少,其中永靖和临夏市无霜冻,东乡最多,也只占1.3%。
  2.2 霜冻强度特征
  由表2可知,临夏州各强度霜冻日数的变率很大,随着霜冻强度的增强霜冻日数逐渐减少。其中轻度霜冻占霜冻总日数的64.4%~75.2%,中度霜冻占17.8%~21.7%,重度霜冻占6.8%~13.9%。
  由图2可知,20世纪70年代霜冻最强,主要有1971年、1972年、1975年、1976年、1979年、1980年,20世纪80—90年代霜冻强度较强,20世纪开始全州霜冻强度明显减弱。各地最强霜冻出现时间:永靖为1991年4月1日(-10.1 ℃),东乡为1971年4月8日(-15.7 ℃),广河为1975年4月1日(-10.2 ℃),临夏市为1979年4月2日(-9.1 ℃),和政为1982年4月2日(-13.1 ℃),康乐为1972年4月7日(-12.3 ℃);次强霜冻出现时间:永靖为1994年4月1日(-9.8 ℃),东乡为1980年4月13日(-14.7 ℃),广河为1976年4月2日(-9.0 ℃),临夏市为1976年4月2日(-8.3 ℃),和政为1990年4月7日(-12.5 ℃),康乐为1980年4月13日(-11.8 ℃)。由此可知,4月上旬是临夏出现最强霜冻的时段。
  2.3 霜冻概率分析
  由图3、4、5可知,4—5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霜冻的概率逐渐减小,4月16日前每日至少有1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都在99%以上,4月25日前每日至少有1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都在80%以上,5月6日前每日至少有1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都在60%以上,5月下旬至9月中旬每日至少有1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都在20%以下,9月下旬每日至少有1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都在30%~35%之间。其中,东乡出现霜冻的概率最高,其他站点依次为和政、康乐、广河、临夏市、永靖,这与各站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刚好成正比;6—8月每日至少有1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均在5%以下,暂不予考虑。
  3 结论与讨论
  (1)临夏地区霜冻发生的空间差异很明显,主要发生在东乡、和政等高海拔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区域发生霜冻的概率也有很大的不同,与空间分布相似,随着海拔的升高发生的概率也增大。
  (2)旬际、月际变化来看,临夏霜冻以发生在4—5月的晚霜为主,占全部的96.1%,而9月的初霜冻仅占3.4%。因此,晚霜冻在临夏地区比初霜冻的危害程度要更高,因为此时正值小麦、玉米、油菜及瓜果生长的关键时段,而研究发现4月25日前每日至少有一个站点出现霜冻的概率在80%以上;对霜冻强度的研究发现,4月上旬是临夏各地出现最强霜冻的时段。综上可知,4月为临夏霜冻的高发期,在这一时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服务时应将霜冻的预报预警服务作为一个重要内容。
  (3)年际、年代际变化来看,临夏霜冻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且全州年霜冻总站次以13.5 d/10年的变率在减少,但在2015年全州仍发生了60多站次的霜冻,其中2015年5月10—11日出现在临夏州大范围的霜冻天气造成的直接农业经济损失达8 319万元,可见霜冻天气仍是制约临夏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4 参考文献
  [1] 刘栋梁,刘德祥.甘肃气象[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2] 杨晓玲,郭丽梅,丁文魁.武威市霜冻气候特征及预报[J].中国农业气象,2010(4):130-134.
  [3] 高原.霜冻对北方农作物的影响与防御[J].甘肃农业,2009(6):103.
  [4] 张养才,何维勋,李世奎.中国农业气象灾害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5] 李芬,张建新,武永利,等.近50年山西终霜冻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13(11):1472-1480.
  [6] 李芬,张建新,王淑凤.1961—2012年山西终霜冻的区域特征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4(4):656-666.
其他文献
摘要 试验农场在农业科研单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规范化的试验农场可以为农业科研单位实力的提升、规模的扩大、课题申请及完成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分析了试验农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试验农场规范化管理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试验农场;规范化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328-01  农业科研单位的日
摘要 蔬菜和水果中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的检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该文探讨了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蔬菜和水果中9种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的方法,重点改进优化了样品前处理的技术方法,蔬菜和水果样品匀浆后,经乙腈提取,再经过分离、净化、浓缩,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最后定量检测,能够准确测定蔬菜和水果中9種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类。该文提供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合蔬菜和水果中有机氯、菊酯类农药
摘要 RNA植物病毒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生物学检测法、电子显微镜技术、血清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对这些方法的应用及其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的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植物RNA病毒的检测与研究。  关键词 植物RNA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4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150-03  Abstract Commonly
摘要 总结了云南弥勒蔗区甘蔗螟虫的发生与危害情况,分别从螟虫种类、甘蔗种植制度、蔗区环境气候差异、甘蔗生产农户分散经营现状、防治误区等方面分析螟害发生原因,提出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为辅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甘蔗螟虫;危害;发生原因;防治对策;云南弥勒;蔗区  中图分类号 S435.6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
摘要 总结晋中地区四季丰菜豆早春大棚栽培技术,包括整地做畦、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及常见问题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四季丰菜豆;早春;大棚;栽培技术;晋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643.7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72-01  菜豆品种四季丰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自主选育出的一个蔓生性菜豆品种,主要特点为
摘要 目前威海地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参主产区,病害问题十分突出。阐述了威海地区西洋参病害发生的种类、时期、规律及病害的防治原则,并从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我国西洋参产业生态有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洋参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山东威海  中图分类号 S435.6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123-02  Abstra
摘要 利用2004—2014年5—9月的常规气象资料和青海省东北部10个自动气象站的小时气象要素资料,对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地面气象要素特征、环流形势、云图TBB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东北部短时强降水多以局地对流性降水为主,范围小、持续时间短,主要集中在7—8月,以夜雨为主,16:00—24:00为主高峰;由副高压与高空槽形成的“东高西低”的天气形势是出现短时
摘要 总结西藏大花红景天栽培技术,包括育苗、整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大花红景天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西藏大花红景天;育苗;移栽;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087-01  红景天系景天科红景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大花红景天植株强健,地下茎肥厚,地上茎簇生、粗壮而直立,花期9—10月,伞房花序
摘要 为明确2种阿维菌素B2产品5%阿维菌素B2乳油和柏威霉素对苦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和施药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剂5%阿维菌素B2乳油对苦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显著。其中5%阿维菌素B2乳油1 000倍液蘸根并于定植后60 d随水冲施防效最高,达到93.22%左右。柏威霉素单独使用对苦瓜根结线虫病防效不明显,但同5%阿维菌素B2乳油配合使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施药后60 d达
摘要 分析了江西省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中存在的基层气象为农服务力量不足、承接为农服务组织少、承接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气象为农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新途径、培育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力量等对策,以期为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气象;为农服务:社会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