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年前的夏天,我从北京一所名牌音乐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本市的曲艺团。
距上班还有一个月,我来到一个叫鸡鸣山的山村姨丈家度假。我爱清静,于是就在外面租了一个房间。
那是一幢三层楼的老房子,房东50岁左右,额角上有几道皱纹。告辞的时候,她转过头告诉我:“我和丈夫就住在底楼,三楼最近租给一位单身客,二楼就你一人,我不打算再出租了。”
第一天,我很安心地读书。椅子摆在窗前,外面是摇曳不定的林叶,风一吹来,夹着阵阵泥土香。
第二天中午,突然,一种声响从三楼的地板传来,咿呀咿呀,像是拉大提琴的声音。它在我的头顶震动,将电灯泡也弄得半空中摇晃。我的神经骤然紧张,呼吸急促,咿呀咿呀,这么难听,这也算音乐?
我求那声响快点停下来。可是,足足过了两个钟头,声响才停歇。
第三天、第四天,都有同样的事情发生,让我简直快要发疯。我握紧拳头,发疯地冲上楼去,重重地敲门。
琴声停了,门被打开,一张菜色的瘦削的瓜子脸伸出来,浓黑秀发掩去半边额角,尖尖的小鼻子,两片嘴唇笑起来的时候,可看到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竟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乡下姑娘。
我愣了一愣,不晓得咋办才好。正想鼓起勇气,严厉警告她不要制造噪音的时候,话到嘴边,又退回肚里。
晚上,那姑娘竟下来找我聊天,说她名叫叶小苠,家就在鸡鸣山。高中毕业,酷爱音乐,本来考上省城的音乐学院的,因家庭困难,后无缘大学。半年前,她到鸡鸣山小学代课,教音乐。她有一个愿望,有一天能走出乡村,去参加城里的乐团,向更多的人一展她的音乐天赋,哪怕一次也好。
第二天醒来,我取消了跟房东太太交涉的意图。可是每逢下午时分,大概叶小苠放学回来两小时后,我就要鼓起无限勇气,去忍受那难听的“咿呀咿呀”的琴音了。我设法去忍受,好几次我都想告诉她:她的音乐是如何让我忍受非人的折磨!但不知为什么,我一次又一次把这句话收回。
一个月过去,我该回曲艺团报到了。临走这天,叶小苠赶来送我。上车前,她拉住我的手说:“诗秀姐,回城后,帮我打听打听啊,看看哪儿需要琴手,我真的很会弹琴的。”我笑着应允,心想,可怜的女孩,表演欲咋这么强啊!
一晃,3年过去了。3年中,我几乎将叶小苠忘却。
夏天到来的时候,我再次来到鸡鸣山。
这天,我躺在表妹的床上,听窗外的蝉鸣。突然不远处一阵琴声传来,便想起了3年前曾居住的那个小楼,想起了叶小苠。
我循着琴声走去,发现琴声竟传自于曾经的小楼。在小楼客厅,我蓦然发觉房东老太太正端坐在一角的钢琴前。琴声依然在回荡,一道清淙的溪流声缭绕于人的耳边,一股青春的气息直迫在我的胸前。曼妙美丽的音符在半空中飘转,一高一低的旋律,就好像情人一深一浅的笑涡。此刻,琴声变成了莫札尔德的短B调缓奏曲。那是一种对自己的羞怯和温柔的情感的表达,在最后表达苦恼的乐句时,我觉察到了弹琴人内心的情绪,那是颤抖的、严肃的,同时又是含有懊悔和苦恼的。
房东太太蓦然见我,她的神情一惊,又一喜:“小姐,你终于来了,可惜,你再也见不到她了。”
“谁?”我不解。
“就是叶小苠啊,3年前住你楼上的那个女孩啊。半年前,她嫁人了,嫁给一个远方的村民,是个木匠。走时,还念着你哩,好想有个机会,你能带她去城里弹琴。”
我大吃一惊:“你是说,这琴声是叶小苠弹的?”
房东沉沉地点头,我发现,她的面前,竟是一台录音机,琴声正是从录音机里传出的。
“你走后,叶小苠父亲病重,她回去照顾父亲,就从小学辞了职。再没多久,父亲需要一大笔药费,没办法,她只得匆匆选择了嫁人,那个木匠给了她父亲一万元聘金。临走前,她天天来我的小楼弹琴,听得实在心酸,于是,我就偷偷地录了音。”
此刻,一种奇特的念头袭击着我。眼前的音乐,是一种借音乐自然奔放地表达自己情感的天籁之音,那么,3年前在楼上的那个叶小苠,只能弹出难听的咿呀咿呀声,仅仅3年时光,她的进步怎么就是如此的神速呢?我大惑不解。
几天后,鸡鸣山小学的一场儿童音乐会,校长特邀我参加。
扩音器播报着:“现在欢迎郭美美同学演奏钢琴。”
台上出现一个年纪大约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穿着粉红色的洋装,可爱地拉着裙角,向台下一鞠躬,然后开始聚精会神地演奏。
突然,一阵熟悉的“咿呀咿呀”的嘈杂声音响起来了!天哪,它竟跟三年前小楼的音乐声如出一辙!
演奏完毕,校长上台讲话:“郭美美听力不好,又渴望长大后,当一名音乐家。孩子的梦,不能破灭,大家说是不是?”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校长的眼眶湿润了:“大家还记得三年前那个叶小苠老师吗?当时,叶老师租住在一幢小楼,每天中午两点一过,郭美美都去她的三楼练琴。虽然美美同学的琴声不好,但叶老师从没有忍心破灭她的梦,让我们为叶老师鼓掌!”
琴谜豁然解开!原来,三年前那个难听的琴音,并非叶小苠所弹!
那琴声又在耳边响起。奇怪的是,此刻,我仿佛听到了一种人世间最美的琴音,它表达着一种希望:一个梦想中的未来音乐家,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镇定自若地找寻自己喜爱的音乐,忍耐地趋奔自己的前途。
(编辑·宫茜茜)
距上班还有一个月,我来到一个叫鸡鸣山的山村姨丈家度假。我爱清静,于是就在外面租了一个房间。
那是一幢三层楼的老房子,房东50岁左右,额角上有几道皱纹。告辞的时候,她转过头告诉我:“我和丈夫就住在底楼,三楼最近租给一位单身客,二楼就你一人,我不打算再出租了。”
第一天,我很安心地读书。椅子摆在窗前,外面是摇曳不定的林叶,风一吹来,夹着阵阵泥土香。
第二天中午,突然,一种声响从三楼的地板传来,咿呀咿呀,像是拉大提琴的声音。它在我的头顶震动,将电灯泡也弄得半空中摇晃。我的神经骤然紧张,呼吸急促,咿呀咿呀,这么难听,这也算音乐?
我求那声响快点停下来。可是,足足过了两个钟头,声响才停歇。
第三天、第四天,都有同样的事情发生,让我简直快要发疯。我握紧拳头,发疯地冲上楼去,重重地敲门。
琴声停了,门被打开,一张菜色的瘦削的瓜子脸伸出来,浓黑秀发掩去半边额角,尖尖的小鼻子,两片嘴唇笑起来的时候,可看到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竟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乡下姑娘。
我愣了一愣,不晓得咋办才好。正想鼓起勇气,严厉警告她不要制造噪音的时候,话到嘴边,又退回肚里。
晚上,那姑娘竟下来找我聊天,说她名叫叶小苠,家就在鸡鸣山。高中毕业,酷爱音乐,本来考上省城的音乐学院的,因家庭困难,后无缘大学。半年前,她到鸡鸣山小学代课,教音乐。她有一个愿望,有一天能走出乡村,去参加城里的乐团,向更多的人一展她的音乐天赋,哪怕一次也好。
第二天醒来,我取消了跟房东太太交涉的意图。可是每逢下午时分,大概叶小苠放学回来两小时后,我就要鼓起无限勇气,去忍受那难听的“咿呀咿呀”的琴音了。我设法去忍受,好几次我都想告诉她:她的音乐是如何让我忍受非人的折磨!但不知为什么,我一次又一次把这句话收回。
一个月过去,我该回曲艺团报到了。临走这天,叶小苠赶来送我。上车前,她拉住我的手说:“诗秀姐,回城后,帮我打听打听啊,看看哪儿需要琴手,我真的很会弹琴的。”我笑着应允,心想,可怜的女孩,表演欲咋这么强啊!
一晃,3年过去了。3年中,我几乎将叶小苠忘却。
夏天到来的时候,我再次来到鸡鸣山。
这天,我躺在表妹的床上,听窗外的蝉鸣。突然不远处一阵琴声传来,便想起了3年前曾居住的那个小楼,想起了叶小苠。
我循着琴声走去,发现琴声竟传自于曾经的小楼。在小楼客厅,我蓦然发觉房东老太太正端坐在一角的钢琴前。琴声依然在回荡,一道清淙的溪流声缭绕于人的耳边,一股青春的气息直迫在我的胸前。曼妙美丽的音符在半空中飘转,一高一低的旋律,就好像情人一深一浅的笑涡。此刻,琴声变成了莫札尔德的短B调缓奏曲。那是一种对自己的羞怯和温柔的情感的表达,在最后表达苦恼的乐句时,我觉察到了弹琴人内心的情绪,那是颤抖的、严肃的,同时又是含有懊悔和苦恼的。
房东太太蓦然见我,她的神情一惊,又一喜:“小姐,你终于来了,可惜,你再也见不到她了。”
“谁?”我不解。
“就是叶小苠啊,3年前住你楼上的那个女孩啊。半年前,她嫁人了,嫁给一个远方的村民,是个木匠。走时,还念着你哩,好想有个机会,你能带她去城里弹琴。”
我大吃一惊:“你是说,这琴声是叶小苠弹的?”
房东沉沉地点头,我发现,她的面前,竟是一台录音机,琴声正是从录音机里传出的。
“你走后,叶小苠父亲病重,她回去照顾父亲,就从小学辞了职。再没多久,父亲需要一大笔药费,没办法,她只得匆匆选择了嫁人,那个木匠给了她父亲一万元聘金。临走前,她天天来我的小楼弹琴,听得实在心酸,于是,我就偷偷地录了音。”
此刻,一种奇特的念头袭击着我。眼前的音乐,是一种借音乐自然奔放地表达自己情感的天籁之音,那么,3年前在楼上的那个叶小苠,只能弹出难听的咿呀咿呀声,仅仅3年时光,她的进步怎么就是如此的神速呢?我大惑不解。
几天后,鸡鸣山小学的一场儿童音乐会,校长特邀我参加。
扩音器播报着:“现在欢迎郭美美同学演奏钢琴。”
台上出现一个年纪大约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穿着粉红色的洋装,可爱地拉着裙角,向台下一鞠躬,然后开始聚精会神地演奏。
突然,一阵熟悉的“咿呀咿呀”的嘈杂声音响起来了!天哪,它竟跟三年前小楼的音乐声如出一辙!
演奏完毕,校长上台讲话:“郭美美听力不好,又渴望长大后,当一名音乐家。孩子的梦,不能破灭,大家说是不是?”
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校长的眼眶湿润了:“大家还记得三年前那个叶小苠老师吗?当时,叶老师租住在一幢小楼,每天中午两点一过,郭美美都去她的三楼练琴。虽然美美同学的琴声不好,但叶老师从没有忍心破灭她的梦,让我们为叶老师鼓掌!”
琴谜豁然解开!原来,三年前那个难听的琴音,并非叶小苠所弹!
那琴声又在耳边响起。奇怪的是,此刻,我仿佛听到了一种人世间最美的琴音,它表达着一种希望:一个梦想中的未来音乐家,在漫长艰苦的岁月里,镇定自若地找寻自己喜爱的音乐,忍耐地趋奔自己的前途。
(编辑·宫茜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