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宝:仅上过一个月学的“战士作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PV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玉宝(1927年4月6日— ),军旅作家。
  祖籍山东黄县(今山东龙口),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9岁当童工、15岁做劳工、17岁学木匠,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辽沈、平津、衡宝战役中立大功6次。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62年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
  当年,仅读过一个月书的战士高玉宝硬是用他顽强地拼搏精神和写作毅力,在大军南下行军作战的间隙,用画图画来代替文字写书,终于用一年零五个月时间写出20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这本处女作。《人民日报》于1951年12月16日发表文章,题为《英雄的文艺战士——高玉宝》。《高玉宝》1955年正式出版发行,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反响。国内有七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仅汉文出的书500多万册,创下了我国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并被改编为24种连环画。
  其中,小说中的《半夜鸡叫》、《我要读书》等章节还被编入中小学课本,教育了几代人。《半夜鸡叫》被拍成木偶电影,1995年被选入《共和国文学作品经典丛书》。他的坚韧不拔的创作精神受到了毛主席的赞赏,周恩来总理称他为“战士作家”。从1955年发表长篇小说《高玉宝》,到如今,高玉宝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2009年,全国“双百”评选,高玉宝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其他文献
《大学语文》是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中面临许多问题。本文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该校目前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时效性对新闻媒体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事关媒体的生存与发展。时效性不强一直是部队期刊发展的一大短板,尤其是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如何抢占
今年3月,徐州广播电视台启动了大型电视新闻行动《寻找:天南地北徐州人》,计划在一年的时间里寻访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徐州创业者。这次活动的定位非常明确:反映徐州人在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创业事迹、感人故事、游子情怀,记录创业者的奋斗历程与成功业绩,传递他们的感悟与心声,将精彩的创业故事、卓越的事业成就转化为激发徐州人创业创新的动力和操作落实的路径。  这次新闻行动受到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创业创
傅国涌(1967年1月— ),生于浙江乐清,现居杭州。当代知名学者,自由撰稿人。  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传统,宣传绝对自由主义业传统。善于以客观全面的视角解读历史。  著有《金庸传》、《叶公超传》、《发现廿八都》、《百年寻梦》、《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偶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