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叫

来源 :新校园·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4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听到过一只鸟在半夜的叫声。
  我睡在牛圈棚顶的草垛上。整个夏天我们都往牛圈棚顶上垛干草,草垛高出房顶和树梢。那是牛羊一个冬天的食草。整个冬天,圈棚上的草会一天天减少。到了春天,草芽初露,牛羊出圈遍野里追青逐绿,棚上的干草已所剩无几,露出粗细歪直的梁柱来,那时候上棚,不小心就会一脚踩空,掉进牛圈里。
  而在夏末秋初的闷热夜晚,草棚顶上是绝好的凉快处,从夜空中吹下来的风,丝丝缕缕,轻拂着草垛顶部。这个季节的风吹刮在高空,可以看到云堆飘移,却不见树叶摇动。
  那些夜晚我很少睡在房子里。有时铺一些草睡在地头看苞谷。有时垫一个褥子躺在院子的牛车上,旁边堆著新收回来的苞谷或棉花。更多的时候我躺在草垛上,胡乱地想着些事情便睡着了。醒来不知是哪一天的早晨,家里发生了一些事,一只鸡不见了,两片树叶黄落到窗台,堆在院子里的苞谷棒子少了几根,又好像一根没少,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和往日一模一样,一家人吃饭,收拾院子,套车,扛农具下地……天黑后我依旧爬上草垛,胡乱地想着些事情然后睡觉。
  那个晚上我不是让鸟叫醒的。我刚好在那个时候,睡醒了。天有点凉。我往身上加了些草。
  “呱。”
  独独的一声。停了片刻,又“呱”的一声。是一只很大的鸟,声音粗哑,却很有穿透力。有点像我外爷的声音。停了会儿,又“呱”“呱”两声。
  整个村子静静的、黑黑的,只有一只鸟在叫。
  我有点怕,从没听过这样大声的鸟叫。
  鸟声在村南边隔着三四幢房子的地方,那儿有一棵大榆树,还有一小片白杨树。我侧过头看见那片黑糊糊的树梢像隆起的一块平地,似乎上面可以走人。
  过了一阵,鸟叫又突然从西边响起,离得很近,听声音好像就在斜对面韩三家的房顶上。鸟叫的时候,整个村子回荡着鸟声,不叫时便啥声音都没有了,连空气都没有了。
  我在第七声鸟叫之后,悄悄地爬下草垛。我不敢再听下一声,好像每一声鸟叫都刺进我的身体里,浑身的每块肉每根骨头都被鸟叫惊醒。我更担心鸟飞过来落到草垛上。如果它真的飞过来落到草垛上,我怎么办。我的整个身体埋在草垛里面,鸟看不见我,它会踩在我的头上叫,会一晚上不走。
  我顺着草垛轻轻滑落到棚沿上,抱着一根伸出来的椽头吊了下来。在草垛顶上坐起身的那一瞬,我突然看见我们家的房顶,觉得那么远,那么陌生,黑黑的摆在眼底下,那截烟囱,横堆在上面的那些木头,模模糊糊的,像是梦里的一个场景。这就是我的家吗?是我必须要记住的——哪一天我像鸟一样飞回来,一眼就能认出的我们家朝天仰着的——那个面容吗?在这个屋顶下面的大土炕上,此刻睡着我的后父、母亲、大哥、三个弟弟和两个小妹。他们都睡着了,肩挨肩地睡着了。只有我在高处看着黑黑的这幢房子。
  我走过圈棚前面的场地时,拴在柱子上的牛望了我一眼,它应该听到了鸟叫。或许没有。它只是睁着眼睡觉。我正好从它眼睛前面走过,看见它的眼珠亮了一下,像很远的一点星光。我顺着墙根摸到门边上,推了一下门,没推动,门从里面顶住了,又用力推了一下,顶门的木棍往后滑了一下,门开了条缝,我伸手进去,取开顶门棍,侧身进屋,又把门顶住。
  房子里什么也看不见,却什么都清清楚楚。我轻脚绕开水缸、炕边上的炉子,甚至连脱了一地的鞋都没踩着一只,沿着炕沿摸过去,摸到靠墙的桌子,摸到最里头了。我脱掉衣服,在顶西边的炕角上悄悄睡下。
  这时鸟又叫了一声。像从我们屋前的树上叫的,声音刺破窗户,整个地撞进屋子里。我赶紧蒙住头。
  没有一个人被惊醒。
  之后鸟再也没叫,可能飞走了。过了好大一阵,我掀开蒙在头上的被子,房子里突然亮了一些。月亮出来了,月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我侧过身,清晰地看见枕在炕沿上的一排人头。有的侧着,有的仰着,全都熟睡着。
  我突然孤独害怕起来,觉得我不认识他们。
  第二天中午,我说,昨晚上一只鸟叫得声音很大,像我外爷的声音一样大,太吓人了。家里人都望着我。一家人的嘴忙着嚼东西,没人吭声。只有母亲说了句:你又做梦了吧。我说不是梦,我确实听见了,鸟总共叫了八声。最后飞走了。我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端着碗发呆。
  不知还有谁在那个晚上听到鸟叫了。
  那只是一只鸟的叫声。我想。那只鸟或许睡不着,独自在黑暗的天空中漫飞,后来飞到太平渠上空,叫了几声。
  它把孤独和寂寞叫出来了。我一声没吭。
  更多的鸟在更多的地方,在树上,在屋顶,在天空下,它们不住地叫。尽管鸟不住地叫,听到鸟叫的人,还是极少的。鸟叫的时候,有人在睡觉,有人不在了,有人在听人说话……很少有人停下来专心听一只鸟叫。人不懂鸟在叫什么。
  那年秋天,鸟在天空聚会,黑压压的一片,不知有几千几万只。鸟群的影子遮挡住阳光,整个村子笼罩在阴暗中。鸟粪像雨点一样洒落下来,打在人的脸上、身上,打在树木和屋顶上。到处是斑斑驳驳的白点。人有些慌了,以为要出啥事。许多人聚到一起,胡乱地猜测着。后来全村人聚到一起,谁也不敢单独待在家里。鸟在天上乱叫,人在地下胡说。谁也听不懂谁。几乎所有的鸟都在叫,听上去各叫各的,一片混乱,不像在商量什么、决定什么,倒像在吵群架,乱糟糟的,从没有停住嘴,听一只鸟独叫。人正好相反,一个人说话时,其他人都住嘴听着,大家都以为这个人知道鸟为啥聚会。这个人站在一个土疙瘩上,把手一挥,像刚从天上飞下来似的,其他人愈加安静了。这个人清清嗓子,开始说话。他的话语杂在鸟叫中,才听还像人声,过一会儿像是鸟叫了。其他人“轰”的一声开始乱吵,像鸟一样各叫各地起来。天地间混杂着鸟语人声。
  这样持续了约摸一小时,鸟群散去,阳光重又照进村子。人抬头看天,一只鸟也没有了。鸟不知散落到了哪里,天空腾空了。人看了半天,看见一只鸟从西边天空孤孤地飞过来,在刚才鸟群盘旋的地方转了一圈,叫了几声,又朝西边飞走了。   可能是只来迟了没赶上聚会的鸟。
  还有一次,一群乌鸦聚到村东头开会,至少有几千只,大部分落在路边的老榆树上,树上落不下的,黑黑的站在地上,埂子上和路上。人都知道乌鸦一开会,村里就会死人,但谁都不知道谁家人会死。整个西边的村庄空掉了,人都拥到了村东边,人和乌鸦离得很近,顶多有一条马路宽的距离。那边,乌鸦黑乎乎地站了一树一地;这边,人群一声不吭,像极有教养的旁听者,似乎要从乌鸦聚会中听到有关自家的秘密和内容。
  只有王占从人群中走出来,举着个枝条,喊叫着朝乌鸦群走过去。老榆树旁是他家的麦地。他怕乌鸦踩坏麦子。他挥着枝条边走边“啊啊”地喊,听上去像是另一只乌鸦在叫,都快走到跟前了,却没有一只乌鸦飞起来,好像乌鸦没看见似的。王占害怕了,树条举在手里,愣愣地站了半天,掉头跑回到人群里。
  正在这时,“咔嚓”一声,老榆树的一个横枝被压断了,几百只乌鸦齐齐摔下来,机灵点的掉到半空飞起来,更有多的掉在地上,或在半空乌鸦碰着乌鸦,惹得人群一阵阵哄笑。还有一保摔断了翅膀,鸦群飞走后那只乌鸦孤零零地站在树下,望望天空,又望望人群。
  全村人朝那只乌鸦围过去。
  那年村里没有死人。那棵老榆树死掉了。乌鸦飞走后树上光秃秃的,所有树叶都被乌鸦踏落了。第二年春天,也没再长出叶子。
  “你听见那天晚上有只鸟叫了?是只很大的鸟,一共叫了八声。”以后很长时间,我都想找到一个在那天晚上听到鸟叫的人。我问过住在村南头的王成礼和孟二。还问了韩三。第七声鸟叫就是从韩三家房顶上传来的,他应该能听见。如果太平渠真的没人听见,那只鸟就是叫给我一个人听的。我想。
  我最终没有找到另一个听见鸟叫的人。以后许多年,我忙于长大自己,已经淡忘了那只鸟的事。它像童年经历的许多事情一样被推遠了。可是,在我快四十岁的时候,不知怎的,又突然想起那几声鸟叫来。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张几下嘴,想叫出那种声音,又觉得那不是鸟叫。也许我记错了。也许,只是一个梦,根本没有那个夜晚,没有草垛上独睡的我,没有那几声鸟叫。也许,那是我外爷的声音,他寂寞了,在夜里喊叫几声。我很小的时候,外爷粗大的声音常从高处撞下来,我常常被吓住,仰起头,看见外爷宽大的胸脯和满是胡子的大下巴,有时他会塞一个糖给我,有时会再大喊一声,撵我们走开,到别处玩去!外爷极爱干净,怕我们弄脏他的房子,我们一走开他便拿起扫把扫地。
  现在,这一切了无凭据。那个牛圈不在了。高出树梢屋顶的那垛草早被牛吃掉,圈棚倒塌,曾经把一个人举到高处的那些东西消失了。再没有人从这个高度,经历他所经历的一切。
  (选自《一片叶子下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定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那么在基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指导课外阅读呢?  一、寻找课外阅读的源头活水  指导孩子开展课外阅读首先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读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重要的任务”。我认为教育者的立
期刊
初三语文的第一轮中考复习,一般是“以本为本”,以课内文章复习为主。因为时间紧,复习量大,很多教师放弃了启发式教学,习惯选用知识点串讲的方式进行复习课教学,这种“一言堂”的复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辛辛苦苦地讲,学生懵懵懂懂地听,甚至听的学生卧倒一片。在语文复习课上的“卧槽”学生中,占很大比例的是语文学困生。由于他们本身的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知识点掌握不全面,当教师串讲时,他们通常是进入“听不大懂、记不完
期刊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围绕高考语文卷的题型,从以下角度进行了思考总结,与各位行家探讨。  一、阅读材料的分析与答题技巧  1.社科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材料的选文一般围绕文学、社会、历史等展开。在阅读时要考虑全文的主旨,分析作者选用的材料,提炼概括文字的观点。对某些带有肯定或否定、部分或整体、已然或未然的词语、句式,要在通读时给予关注,然后围绕选项来分析、探究,寻找区分正误。  2.小说类阅读。小说类的阅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rn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我有过寂寞的乡村生活它形成了我性格中温柔的部分
接受美学重视将读者放在主体地位,是对读者中心论这种思想的宣扬。文学作品最终还要服务于读者,因此不管是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还是主旨,都应同读者思维有密切的关联。  一、重视诗人内心的了解  在赏析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要想能够让学生有独特见解、有真实体会,就得督促学生对古诗词的基础知识进行积累,融入当时作者写作的环境,去感受那个年代的氛围,这样才能获得更深的感受。《琵琶行》这首诗词是作者被贬为江州司
期刊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①之。稍壮,折节②读书,欲以此驰骋③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④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童话在小学生认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广大小学生的大力欢迎。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引入了大量童话,甚至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占据大量的篇幅。所以考察小学语文老师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能否提高童话的教学效率。但部分语文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童话的重要性,导致不能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同时又因为教学方法单一等因素,使童话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概述  “童话”作为众多文学体裁中的一种重
期刊
《春》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关于描写春天来临万物萌发的优美散文,文章意境很深远,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这种美感,体味到作者面对春天来临而感到无比热爱的心情。下面我对《春》这篇课文的具体朗读环节进行具体分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这一段是盼望春天的描写。这时候春天还没有来临,人们盼望春天的到来。朗读时中间不停顿,用舒缓的语气读出盼望之情,声音逐渐上扬,表示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