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絮凝剂对超细尾砂浓密性能的影响

来源 :矿业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y200611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加快超细尾砂絮凝沉降速度,降低上清液浊度,寻求一种絮凝剂选配规律.以某铅锌矿超细尾砂和不同种类絮凝剂(PAM)为试验原料,进行了室内静态浓密试验,分别对絮凝剂离子型和絮凝剂分子量对于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得出了超细铅锌尾砂絮凝过程中的絮凝剂选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超细铅锌尾砂絮凝过程中,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絮凝剂浓密效果较阴离子型提升66.3%;随着絮凝剂分子量的增加,上清液浊度降低;当絮凝剂分子量由1000万增长至1600万时,尾砂颗粒沉降速度增快,底流浓度减小,浓密效果提升12%;当絮凝剂分子量继续增长至2000万时,过大的絮凝剂分子量会导致沉降速度变慢,底流浓度更小.
其他文献
为解决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过程中碳酸钙分布不均匀的问题,使用脲酶抑制剂NBPT优化MICP,即在微生物注浆加固过程中短期抑制目标区域生成CaCO3的速率,使试样内CaCO3的分布更均匀.与未加NBPT的试样对比,当添加1%的NBPT时,巴氏芽孢杆菌生长迟滞期延长了 8 h;当抑制剂含量为1.5%、3%时,生长迟滞期分别延长了 20 h、48 h.微生物注浆加固过程中添加NBPT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升了 8.22%和4.10%.
为探究巷道型采场爆破粉尘排出采场的运移规律,以梅山铁矿-330 m水平某巷道型采场为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爆破粉尘在采场中的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场风速在竖直断面上的分布呈现“两侧高、中间低、进风大于出风,迎头附近几乎无风”的规律.爆破后600 s内,粉尘浓度迅速下降.爆破粉尘在水平方向上的扩散明显受风流场影响,采场上部的粉尘扩散速度大于下部的粉尘,下部风流不畅,采场底部的粉尘浓度长时间高于上部粉尘浓度,有时会出现靠近迎头的一隅直至排尘结束仍存在小团粉尘无法排出的情况.由此提出联通巷风速为2 m/
某铜矿中深孔分段采矿法的试验采场尺寸较原进路采矿法采场的尺寸显著增大,导致矿房回采边界控制难度增加,且充填体下采矿使回采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受爆破扰动的影响较大.采用BLSS-PE空区探测系统对该铜矿试验采场开展了多次现场扫描,得到了不同出矿阶段的采空区三维实体模型,并与采场设计模型进行了真实坐标复合,分析了爆破后空区边界与设计边界的重合关系,评价了爆破实施效果;分析了不同出矿阶段的采空区顶板和两边帮的位移,验证了中深孔回采工艺在该矿山的适用性,为后期中深孔采矿方法在该矿山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为研究煤层下行开采过程中上山保护煤柱应力传递规律,防治深部开采中煤柱支承压力向下传递形成应力集中引起的动力灾害,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基于弹性力学原理推导上山保护煤柱应力传递规律函数,并应用于某矿煤柱应力传递;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某矿1#煤层遗留煤柱对2#煤层巷道掘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山保护煤柱力学模型包括大煤柱和小煤柱2个部分,煤柱垂直应力传递具有扩散和衰减作用;2#煤层处于煤柱下方时,煤体应力为19.93~22.39 MPa,垂直应力增量峰值为3.13 MPa,高出原岩应力13.6%,
为研究突出瓦斯气体在巷道中受风速影响的逆流运移过程,确定井下突出瓦斯气体运移数学模型,以贵州某煤矿一段井下贯通巷道为原型,运用Fluent软件建立几何模型,设定相同工况下,模拟不同风速对突出瓦斯气体逆流运移过程的影响,分析不同时间、不同测点下瓦斯浓度峰值的变化情况,并以鸿辉煤矿为例进行现场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发生突出后巷道内存在瓦斯逆流现象;瓦斯气体在巷道内的影响范围均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瓦斯浓度峰值随时间呈幂函数下降;风速越大,瓦斯气体排出巷道越快,瓦斯浓度峰值越小,距突出点越远,瓦斯浓度到达峰值
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的点柱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存在矿石损失率大的问题,而且在矿山进入深部开采后,地压逐渐增大,造成部分矿房回采过程出现大面积的冒落及部分矿柱压裂破坏,资源回采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综合考虑大尹格庄金矿床的开采技术条件,在保证矿山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为尽可能减少采矿过程中的矿石损失,降低安全生产的风险,选择采用盘区交错式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为保证采场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对该方法的采场宽度进行了优化研究,计算并分析了 9种方案的采场围岩应力、顶板下沉位移及开挖后塑性区分布,最终确定一步骤采
为提高全方位行星球磨机的研磨效果,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了仿真模型,对给定磨罐自转速度、不同行星盘翻转速度下的研磨介质碰撞运动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最大碰撞力均值和总碰撞能量损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方位行星球磨机工作时磨罐内介质运动状态随行星盘的翻转发生周期性变化,介质间的研磨作用大于冲击破碎作用,较优的行星盘翻转速度为2 r/min.
高炉渣机械离心粒化过程中,基于图像识别的颗粒分割是实现粒径实时检测的关键因素。针对于高炉渣图像颗粒黏结而给测试带来困难的问题,在对图像做去噪处理后,结合改进的分水岭算法做颗粒分割,实现了黏结颗粒的准确分割。针对分水岭算法缺陷,结合积分图像的快速算法,对颗粒图像做局部阈值的二值化处理,并由形态学做细节弥补,采用了基于形态学重构距离图像算法以改进分水岭算法来分割颗粒图像,提高了处理效率,同时抑制了过分
为研究粒径级配对矸石充填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优化充填开采的工程效果,利用自主研制的矸石三向加载系统,对16种不同粒径级配矸石充填材料进行三向加载试验,分析不同围压条件下各粒径级配矸石轴向压缩变形特征,揭示粒径级配对三向加载下矸石充填材料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矸石三向加载压缩曲线均可较好的拟合为二次函数,且各拟合参数均可由含围压的一次函数描述,三向加载条件下矸石抵抗变形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连续级配矸石、不连续级配矸石、单粒径级配矸石,单粒径级配矸石中0~10 mm粒径,不连续级配矸石中细料
简述了我国菱镁矿资源的特点,介绍了菱镁矿常见的浮选工艺流程,着重评述了近年来菱镁矿浮选提纯在浮选药剂、浮选交互影响理论和分子模拟技术方面的新成果.分析表明,针对浮选工艺流程的设计优化与高选择性阳离子捕收剂的研发可实现低品位菱镁矿的高效分选;浮选交互影响理论与分子模拟技术为探究菱镁矿浮选体系下的药剂与矿物的吸附作用本质开辟了新路径.指出未来应重视绿色环保选矿工艺及浮选药剂的研发,同时借由分子模拟技术促进菱镁矿浮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低品位菱镁矿资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