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三至六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常说:“三岁看老。”习惯一旦养成,要再改就会比较困难,花费的精力也就更多,而且会由于“泛化影响”,形成今后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毛病。新纲要在社会目标中要求:“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师的重要工作。
  一、创造富有教育意义的良好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地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老师和家长要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念,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人性的差异,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为幼儿营造清洁、温馨、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从而培养幼儿初步的道德情感。在活动室内布置关于“水”的墙饰,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水的循环过程、水的用途等。而这个墙饰是可变的、可操作的,教师只是提供一个主题背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上面丰富各种有关水的内容。如有些幼儿认为可以把雨水储存起来,有些生活经验丰富的幼儿更是想到污水处理,于是教师就和幼儿一起把“水”的主题加以丰富、深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被观赏者,而是一个对话者和引导者。幼儿在与它的“对话”交流中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增强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挖掘教学功能,以生活化、游戏化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1.以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培养幼儿行为习惯。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朗朗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和图书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我们还将有关礼貌或纪律教育的内容融于图书《小蚂蚁》中:“小蚂蚁,守纪律。排队走,一二一,找到食物大家抬,嘿唷嘿唷回家去。”从而既增强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又让孩子们对“守纪律”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我们创编了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不要小看一首小儿歌、一本小图书,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紧相连,能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教育效果显著。
  2.以活动为依托,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
  如小班主题:《好吃的食物》。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我们旨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3.以游戏中的交往,不断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中,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养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更好?什么叫排队?要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例如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养成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园孩子处于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就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与家长的示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了大量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图示,如:楼梯上的小脚印标记,用来提醒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走;舆洗室里的洗手示意图,提醒幼儿正确的洗手方式;午睡室里的安静标记,提醒幼儿午睡时保持安静;开水桶、饮水杯架前的彩色线提醒幼儿排队等候,等等。
  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文明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凡是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我们都要及时用孩子们喜爱的小贴纸或其他物品以示鼓励,强化其良好的行为,使其逐渐养成好的习惯。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家长和教师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及时对幼儿好的行为习惯予以表扬和鼓励,反复在一日生活中强化各项文明习惯要求,让孩子们在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四、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位启蒙教师,家庭是幼儿生活活动的重要场所,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十分重视家庭的配合。我们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及课题的实验进程、相关要求;通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一些教育信息、教育方法;开设家园信箱,使家长把自己的见解和要求,通过书信的形式传递给老师;分阶段定期召开高质量、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家长联谊会,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思想觉悟,共同开展幼儿教育。我们还开展“文明小主人”的家庭生活调查,向幼儿提出在家文明言行的要求:离家要和家长道别,在家帮爸爸妈妈拿拖鞋、要求帮忙会说请,不向爸爸妈妈提出无理要求,饭前便后会自己洗手、客人来访会主动打招呼、吃饭时不挑食……孩子的年龄小,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反复提醒、再三强调,并及时示范。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强调各项活动的规范和言行的要求,逐渐引导幼儿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和家长只要严格要求、言传身教、积极诱导,就一定会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而言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园、家庭、社会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音乐情境教学是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教学内容为主要依据,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从而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理解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挖掘教材的情境因素。  教师应当认真分析教材内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以充分发掘教材的音乐情境因素,并运用
摘 要: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情趣放在突出位置,让学生既增长情趣又学到知识,真正做到想学、乐学、会学。  关键词: 政治教学 教学情趣 提升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政治课哲理性比较强,且又深奥、单调,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注重增强教学情
初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快速成长,渴望独立的愿望日益强烈,但由于初中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还不强,思考问题时常表现出感性化、情绪化、极端化的倾向。因此,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面对的棘手问题,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全面了解学生是基础  班主任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在
在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提高能力。故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讲授知识,而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在以“探究学习”为模式的教学之中。  一、在教学中,通过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  “探究学习”的第一个特点是“学生自主地抓住现象,通过探究过程而获得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培养目标中强调“科学和人文素养的教育”。他们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而对确立人生目标关键时期的职教生群体应该更加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班级是学校贯彻全面教育发展方针,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人文素养思想的渗透,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都有赖于班级配合学校实施新教育实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应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日
摘 要: 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动口能力、动脑能力。游戏能营造出一种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把抽象的教学趣味化,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本文叙述了游戏在培智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游戏 培智教学 作用  爱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对孩子们来说,游戏是生活的大部分。游戏活动需要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艺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实验探究的乐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让他们善学、乐学。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教学艺术 学习兴趣 语言艺术    新课改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这种要求下,教师就变成了科学的实践者,甚至是艺术的创造者。教师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改变原有
摘 要: 民间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它具有简便、易行、经济,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等特点,对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动脑动手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幼儿的意志品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促进作用  民间游戏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形成的,具有浓烈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
摘 要: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下,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面临着重大转型。这种情况下,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多地采取图示的形式,借鉴各学科的相关知识,寻找与历史学科相吻合的契合点,从中入手,在历史教学设计中体现更多的新思维,以求历史教学更有实效性,更好地落实高中历史课程要求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作者将结合教学事例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新思维 图示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