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堂“好课”告诉你,学教评一体化有多重要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llwu2009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积极落实2020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员能力提升培训中初中语文学科所倡导的学教评一体化理念,2020年12月15日至16日,肇庆高新区教育局在大旺中学举行初中语文学教评一体化阅读教学研修活动。肇庆市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张海侠,肇庆高新区教育局领导吴金城、教研员黄枝荣,以及全区中学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初中语文教师共7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这次研修活动尝试采用PBL(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以五堂“好课”向与会教师阐释学教评一体化基本理念。
   1.一堂汇报课
   首先,黄枝荣老师在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上星期发布的本区域《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监测初中语文分析报告》基础上,以语文主题学习全国展示录像课为例,结合自己研读省教育研究院冯善亮老师的学术论文《教读课如何实现学教评一体化》的心得体会,阐述了学教评一体化理念的核心内容以及其在课堂上的具体应用策略,引导大家以学教评一体化理念来观照、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2.一堂学术课
   接着,张海侠老师围绕学教评一体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作题为《教学目标的确定、表述与评价》的专题讲座。她以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互动交流。针对当前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目标表述错误、课堂教学缺少教学目标的评价等问题,张老师从教学理论中找依据,把确定教学目标作为学教评一体化的重要专题进行探讨,得到教师们一致认同。
   3.一堂集体备课
   讲座结束后,研修活动进入学教评一体化实践环节,在张海侠老师的主持下,全体教师以李欣欣老师的《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为文本进行集体备课,各抒己见。
   4.一堂研讨课
   第二天,李欣欣老师根据集体备课意见修改教学设计,执教体现学教评一体化理念的研讨課。修改后的教学设计相比于初稿,将《苏州园林》一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精简优化,更具操作性。值得一提的是研讨课还有三位家长参与,目的是拓展教学评价维度,进一步构建大语文格局。
   5.一堂评议课
   研讨课后,区内6所学校分组讨论,各校代表积极发言,各有侧重,将学教评一体化理念深入运用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张海侠老师引导教师们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知识评课,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引发教师们共鸣。
   最后,张海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认为评课应该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关注教学内容,而非教师素质或者教学形式,建议语文教师学习王荣生教授的著作和冯善亮老师的学术观点,从教学内容角度评课。
   此次研修活动带来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教学设计的改进,从教师单向传授向师生双向互动转变,从教师活动为主向以学生活动为重转变。
   本次研修如同一次教学问诊,带来一场头脑风暴,学教评一体化理念开始根植于教师心中,为今后肇庆高新园区开展教研活动提供了参考样本。
其他文献
【编者按】为了提高我省初中语文课程实施水平,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初中语文学科近年来致力于学教评一体化改革。本期特刊发一组近期广东省教研员能力提升研修活动及各地開展相关活动的综述及参与研修的部分老师撰写的论文。其中论文中所用《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来源于各研修小组的集体成果,不便一一列出,特此声明。  期待广大语文老师一起来践行学教评一体化理念!
摘要:本文结合具体的写作课例,说明过程化写作训练如何借助任务清单循序渐进,搭建写作支架,实现写评改一体化,及时掌握学生在写作训练中的学习效果,解决存在问题,达到训练目标。  关键词:任务清单;过程化写作训练;写评改一体化  周华章老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过程化训练研究》一书中提出“过程化写作训练”主张,即从宏观角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初中写作训练内容序列,中观层面上则是规范一次写作训练的完整过程,微观层
【编者按】本期所选杂文谈的都是关于富人的话题。有的为富人说话,谈仇富心理,提醒大家警惕“红眼病”;有的对富人提出良好愿望,希望富人有仁,能够成为慈善家;还有的直接提出批评,对那些没有高贵灵魂的富人表达了内心的鄙夷。所有种种,皆为了同一个目标——希望穷人们能够努力,希望富人们足够仁慈,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小,大家一起共同富裕。  国人的奇特心理  韩寒  今天在新浪的博客上看见一篇文章,说刘国梁开了一
问:您好,王老师!刚才您在课里面提到,文字分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两种类型,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速度越来越快,比如现在英文里有很多中文的因素,中文里也有很多英文的因素。我想请问您,将来有没有可能将不同的语言文字融汇成一种新的语言文字?如果是那样,我们也就没必要再学外语了,谢谢!   答:我想这个肯定不行。大家知道有一种语言就叫“世界语”,还有一些其他相似类型的语言文字。“世界语”是
摘要:《统编版读写共生写作日常课》基于读写共生的原理,依据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写作任务及“四季美景”的单元主题,明确了第一单元“景物描写”的写作主题。同时,通过“学—教—评—测”体系的构建,从选好景物、写好景色、借景抒情三个层级对学生景物描写进行全面的、有层次的、扎实的写作训练。   关键词:读写共生;写作日常化;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统编教
课文《刘姥姥进大观园》选自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是该回“一宴大观园”的情节。  刘姥姥凭借极为出色的情商给大观园上下带来空前绝后的狂欢。狂欢中的薛宝钗、林黛玉以及凤姐、鸳鸯,其表现颇值玩味。  一、薛宝钗的“不笑”  整个四十回描写刘姥姥引起的群起大笑有6次,第四十一回有11次。这两回很多段落都出现了类似的句子:“众人呵呵大笑”“众人听了哄堂大笑”“众人听了又笑了起来”“
【真题再现】   同学们进行了“寻味西关”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西关的大街小巷,寻美食、品美食。有人说:“一粒米现大千世界,一盘菜显精彩人生。”品美食,何尝不是品生活品文化呢!   请以“寻味西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审题指津】   话题作文“寻味西关”,“西关”锁定了美食的出产地——广州荔湾区的西关,审题的重点在于对“寻味”的理解:“寻味”字面义是寻找美食和美味,深层义是通过深入
2020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中考”)语文试卷贯彻落实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广东省与广州市关于2020年中考工作相关文件的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命题依据,分别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六个层级,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来看,2020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具有立德树人、检验学业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路上车流喧嚣,路旁高楼静立。六楼编辑部的窗口透出亮白的灯光。这是2019春节前最后一个出报的夜晚,报社编辑部要出新春特刊,一连36个版面的大策划,编辑们都在埋头加班。我要讲述的故事的主人公——老徐,就是这帮文字匠人中资历最深的一位编辑。   老徐是湖南人,30多岁时辞去老家文化馆主任的工作,为了女儿的跨省高考,南下广州。来报社面试的时候,他带了一本自己写的书《崖壁上的疯狂》。
一个夏天的夜晚,荷西与我正从家里出来,预备到凉爽的户外去散步,经过炎热不堪的一天之后,此时的沙漠是如此的清爽而怡人。  等我们走到快近小镇外的坟场时,就看见不远处的月光下有一群年轻的沙哈拉威人围着什么东西在看热闹,我们经过人群时,才发觉地上趴着一个动也不动的西班牙军人,样子像死去了一般,脸色却十分红润,留着大胡子,穿着马靴,看他的军装,知道是沙漠军团的,身上没有识别阶级的符号。【批注1:此处是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