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选择恰当的评价方式,科学地使用课堂评价,让评价的光环照亮学生的心田,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课堂实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阅读教学;课堂;评价;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对学生的答问,经常使用“真好”、“真棒”、“好极了”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没有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这种评价单一,缺乏真诚的赞赏和热情的鼓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如何对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呢?
一、学习课标,注重激励,恰当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教学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适度的批评也是评价中不可少的,只是要注意批评时的情景、对象、方法等,运用得当,同样能对学生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只有运用真诚的赞赏和热情的鼓励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去追求,不断去攀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为激励学生大胆朗读我这样说:“你的发音很正确,能再响亮些吗?”对发音有缺陷的学生可提出希望:“我相信你能行!”学生回答问题完整而且声音响亮时:“很高兴你能回答得这么好!我为你感到骄傲!”等。
二、选择最佳评价时机,提高评价实效
在阅读教学中,因教学内容、情景、对象的不同,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教师在给予评价前,要考虑的是要不要评价?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评价?用什么评价方式?怎样组合评价语言等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树立自信,从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只有选择好时机,选择好评价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在学生缺乏信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就得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消除学生顾虑,树立自信心。如:“只要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说错了也不要紧”“只要你能说,说明你是认真思考的,说不完整也没关系”“即使说错了,说明你有胆识,有勇气,教师一样感到欣慰”等来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二)在学生迷茫时。教师要通过适时评价来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自己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能说多少算多少,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不同的吗?展示你的不同,展示你的精彩”“想想还可以从什么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真认真,你又找到了一处,还有吗”“只要认真思考,你会找到答案的。”等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三)在学生答错时。教师要善于从错误中找出闪光点,肯定学生是通过思考了才得出的答案或是从哪方面去思考得出的答案后,再根据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正确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有一次教研活动,我在听苏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班上有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的生命是何等宝贵,邱少云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却活活被烧死,死得可惜,死得不值,我觉得他是在犯傻。”这个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有道理,但是他偏离了社会的主导价值,没有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没有体会到邱少云牺牲的价值。这时,苏教师利用评价的功能给予了及时补救,苏老师对这位同学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很好;关键是邱少云是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他为什么把最宝贵的生命献出来呢?”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四)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其成功的地方,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兴趣、信心。如:“你用了课文中的话来说,很有说服力,还谈了自己的感受,你读书真认真”“你说得很具体,体会得很到位”“你真用心,把藏在背后的东西都读出来了。体会到了你对家乡的热爱,真了不起”等具体的肯定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倡导评价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也要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将评价变为多主题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样要给予正面引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也能促进学生发展。如:开展小组学习探究问题时,小组推荐回答问题,回答得正确的奖励小组一个笑脸标志,答案是谁提出的,再奖给谁一个笑脸标志。这样就能激起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避免在小组讨论时,一些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陈妍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2012(04).
[2] 许艳红、朱德全. 后现代课程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9(08).
[3] 孙伟霞.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关 键 词】 阅读教学;课堂;评价;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教师对学生的答问,经常使用“真好”、“真棒”、“好极了”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没有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这种评价单一,缺乏真诚的赞赏和热情的鼓励,失去了评价的意义。如何对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呢?
一、学习课标,注重激励,恰当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阅读教学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在学生身上产生积极的影响。当然,适度的批评也是评价中不可少的,只是要注意批评时的情景、对象、方法等,运用得当,同样能对学生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只有运用真诚的赞赏和热情的鼓励进行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去追求,不断去攀登,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为激励学生大胆朗读我这样说:“你的发音很正确,能再响亮些吗?”对发音有缺陷的学生可提出希望:“我相信你能行!”学生回答问题完整而且声音响亮时:“很高兴你能回答得这么好!我为你感到骄傲!”等。
二、选择最佳评价时机,提高评价实效
在阅读教学中,因教学内容、情景、对象的不同,会出现各种不同情况。教师在给予评价前,要考虑的是要不要评价?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评价?用什么评价方式?怎样组合评价语言等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树立自信,从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只有选择好时机,选择好评价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在学生缺乏信心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就得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消除学生顾虑,树立自信心。如:“只要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说错了也不要紧”“只要你能说,说明你是认真思考的,说不完整也没关系”“即使说错了,说明你有胆识,有勇气,教师一样感到欣慰”等来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二)在学生迷茫时。教师要通过适时评价来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自己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能说多少算多少,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还有不同的吗?展示你的不同,展示你的精彩”“想想还可以从什么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真认真,你又找到了一处,还有吗”“只要认真思考,你会找到答案的。”等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三)在学生答错时。教师要善于从错误中找出闪光点,肯定学生是通过思考了才得出的答案或是从哪方面去思考得出的答案后,再根据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正确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有一次教研活动,我在听苏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班上有位学生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的生命是何等宝贵,邱少云完全可以保住自己的生命,却活活被烧死,死得可惜,死得不值,我觉得他是在犯傻。”这个理解,在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有道理,但是他偏离了社会的主导价值,没有真正理解课文的内涵,没有体会到邱少云牺牲的价值。这时,苏教师利用评价的功能给予了及时补救,苏老师对这位同学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有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很好;关键是邱少云是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他为什么把最宝贵的生命献出来呢?”引导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四)在学生取得成功时。教师要明确指出其成功的地方,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兴趣、信心。如:“你用了课文中的话来说,很有说服力,还谈了自己的感受,你读书真认真”“你说得很具体,体会得很到位”“你真用心,把藏在背后的东西都读出来了。体会到了你对家乡的热爱,真了不起”等具体的肯定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倡导评价多元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也要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将评价变为多主题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样要给予正面引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能够在评价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集体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也能促进学生发展。如:开展小组学习探究问题时,小组推荐回答问题,回答得正确的奖励小组一个笑脸标志,答案是谁提出的,再奖给谁一个笑脸标志。这样就能激起每一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避免在小组讨论时,一些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陈妍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成功(教育),2012(04).
[2] 许艳红、朱德全. 后现代课程观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2009(08).
[3] 孙伟霞. 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