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五届全国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术研究讨会暨现代眼科手术集成化技术培训班征文通知
【摘 要】
:
【出 处】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08年26期
其他文献
患者 男性 42岁 因"反复鼻部大出血1周"于2007年11月5日收住我院神经外科.入院当天急诊行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双侧颈动脉、椎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右侧面动脉鼻翼部分支末端异常血管团并予以栓塞.11月6日晨6时患者左侧鼻孔大出血,伴血压下降,并诉右眼视物不见。
期刊
王×× 男 54岁.主因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右眼加重20d于2007年6月21日入院.发现糖尿病1年半;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手术、外伤、既往眼病及药物过敏史。
期刊
例1 男,43岁.于2013年4月22日熬夜后自觉右眼红痛,在镇医院就诊拟“右眼结膜炎”予氧氟沙星眼液及阿昔洛韦眼液治疗后无明显好转.3d后右眼红痛加剧,伴同侧面部麻木疼痛感来我院眼科门诊.检查:右眼睑无红肿,角膜清,结膜充血.查右侧前额、面部皮肤感觉迟钝,时有灼痛感,但未见疱疹,同侧头皮处可见一处皮损(解释说自己抓伤),考虑带状疱疹可能,请皮肤科会诊,诊断为眼部带状疱疹,予阿昔洛韦0.5 g加入
期刊
目的 找出美多丽P滴眼液、罗米滴眼液最大睫状肌麻痹时间,对比美多丽P滴眼液、罗米滴眼液、1%阿托品眼膏最大睫状肌麻痹时的剩余调节力,并分析3种药物对屈光不正检测的影响.为眼科临床上合理应用睫状肌麻痹剂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对4~16岁儿童75例、147只眼进行检查,均未曾配戴眼镜,未曾屈光治疗,其裸眼或矫正视力均可达1.0,并除外其他眼病及影响调节的全身病.按3种药物分3组,对其睫状肌麻痹前后
患者 男 40岁 不明原因左眼视力下降2月余,伴有眼前圆形黑影.经查:右眼视力5.0,左眼视力光感.左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晶状体透明,前房常深光反射(+)KP:(-),瞳孔药物性散瞳约7mm×7mm,玻璃体腔内鼻下方可见一透明灰白色球形囊体,珍珠样色泽,金箔样反光环,囊壁光滑,大小约5.0PD,伴阵阵蠕动.在近囊体中心处可见一灰白色圆形斑点,囊尾蚴头节。
期刊
目的 采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评价其对虹膜新生血管(NVI)消退和眼压控制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2例(22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行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IVB) 2.5 mg/0.1 ml.对伴有虹膜前粘连的NVG患者,除了进行IVB,同时还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上述操作后的患眼,都尽可能早地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PRP).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随
目的 观察睫状体冷冻联合睫状血管冷冻治疗重症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1年行睫状体冷冻联合睫状血管冷冻治疗的重症绝对期青光眼患者48例(48只眼),术中采用联合冷冻的方式,观察术后眼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经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术前眼压39~66 mm Hg,平均(53.94±6.79) mm Hg,术后眼压4~31 mm Hg,平均(16.63±5.83) mm Hg
目的 探索激光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例行810 nm激光治疗ROP早产儿的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20例患儿(40只眼)行激光治疗.Ⅰ区病变18只眼,Ⅱ区病变22只眼.平均出生体重1 433.25 g,平均胎龄30.05周,治疗时矫正胎龄31~43周,平均矫正胎龄37.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简称AMD)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成组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AMD患者85例,选取医院中非AMD患者i0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相关眼科检查,收集有关人口统计信息及危险因素的暴露史.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筛选AMD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有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