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N5A基因变异与发热诱发Brugada样心电图相关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waiww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筛查发热致Brugada样心电图(ECG)患者的基因突变,探讨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以及致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方法

收集发热诱发的Brugada样 ECG 患者,筛除高血压病、冠心病、电解质异常、药物以及其他因素所致的复极化异常征象后,获取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样标本,进行临床随访。利用DNA直接测序法,对候选基因SCN5A、SCN1b、SCN3b、GPD1L进行基因测序,寻找基因突变或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与200例正常人群对照确定为基因突变或者多态性。

结果

共收集发热诱发典型Ⅰ型Brugada样ECG 患者5例,体温恢复正常时Brugada 样ECG均消失。随访3~5年无一例死于心原性猝死。基因筛查发现SCN5A基因1个突变和5个多态性:(1)1个突变,即SCN5A基因第17外显子第965密码子的第2893碱基C>T错义突变,命名为精氨酸965半胱氨酸(R965C)。(2)5个SCN5A基因多态性,分别为A29A(c.87A>G)、R1193Q(c.3578G>A)、D1819D(c.5457T>C)、exon11 -24G>A和exon23 +4A>G。

结论

我们首次发现国人发热致Brugada样ECG个体存在SCN5A基因突变R965C,该突变可能是发热致Brugada样ECG的遗传学基础。发热致Brugada样ECG个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原性猝死风险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大鼠颈动脉设计一种缺血再灌注的动脉硬化模型,以观察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颈总动脉的方法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4周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I/M)值,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内膜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 的表达。结果(1)IRI组大鼠血管内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暨全国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班于2013年9月14日在广州举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春盛教授等6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以及500余名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
期刊
近30年来,心脑血管病迅速跃升为国民第一位死因。与其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发生重大转变,由此产生一系列新的防治需求以及相应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包括:获得人群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长期和近期变化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新的流行特征,建立个体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评估方法并用于指导针对数以亿计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实践,确定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防发病)和二级预防(防复
期刊
目的评估我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oral walfarin anticoagulation,OAC)治疗不足的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注册研究,入选我院就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并登记其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患及抗凝治疗等,对患者进行CHA2DS2-VASc风险评分,评估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状况并对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入选
患者男,49岁,睡眠中突然出现胸闷、心悸,伴大汗,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来我院急诊以“急性冠状脉综合征”于2010年6月22日凌晨收入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未规律用药,近2个月误将地高辛当做降压药服用,地高辛0.25 mg 2次/d,无其他用药史,近期无心悸、恶心和呕吐等不适史;发病前无用力过度、情绪激动、
期刊
目的检测分泌型细胞外基质糖蛋白Slit2及其受体Robo4蛋白在小鼠心室肌的血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lit2/Robo4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心室肌的血管组织中Slit2、Robo4蛋白的表达情况。从小鼠心室肌分离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Robo4和 Slit2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CCK-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心肌梗死后继发的心室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机制,在经历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后造成梗死区心肌膨出,非梗死区心肌过度肥大,心腔扩大,引起心室几何形态发生变化,并最终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发生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心肌缺血,压力负荷异常,神经、激素的过度代偿都会启动或加重心室重构的发生、发展。目前溶栓、经皮冠状动脉
期刊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非高血压人群新发糖尿病(NOD)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至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无糖尿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空腹血糖资料及静息心率测量资料完整、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舒张压<90 mm Hg、无高血压病史、未使用降压药物、未服用调脂药和β受体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和慢性心脏病发病率的增高,因患房颤住院的患者人数越来越多[1]。而慢性肾脏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增加了1倍,其所带来的公共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2]。除外需要考虑慢性肾脏疾病不同阶段的治疗外,高风险的心血管事件是这类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证实慢性肾脏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二者存在明显的双向联系[3-4]。
期刊
目的在未诊断为糖尿病的心内科门诊患者中进行规范的血糖筛查,以了解心内科门诊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及临床门诊筛查流程的现状。方法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1家符合资质的综合医院心内科,选取年龄18岁以上,且具有较高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高血压及冠心病患者,收集一般资料及人口学数据、疾病诊断及病史信息,在随机血糖检测后,对空腹随机血糖≥6.1 mmol/L和餐后随机血糖≥7.8 mmol/L的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