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校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管理效能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6293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管理者,要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的措施、完善管理手段,引导教师,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一、建設学校评价体系,完善管理者的管理工作
  管理者要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供教师之所需。
  (一)端正考核评价管理思想,发展性评价教师
  管理者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发展中的教师,让教师在工作中体验成功与失败。
  1. 根据教师的劳动特点,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教师的劳动特点颇具周期性、长期性、积累性。因此,管理者不要凭一堂课的优劣和一次的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更不要以年度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决定教师一年的工作,要以一种发展的、积极的眼光,看教师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看教师是否能以学生的发展来进行教学,看教师所教的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和提高,通过教学生前后的对比来评价教师的工作。
  2. 尊重教师的个性差异,对教师评价要体现人性化考核。首先,管理者要为教师成长建立具有人情味的集体。教师管理的目的,不仅是完成某项任务,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管理者要管理好教师,“情”关很重要,是管理者和教师之间的润滑剂,管理者要“关注每一位老师,温暖每一个心灵”,理解教师需要,关注教师的感受,迎合教师的期望,对生活上有困难的教师要给予帮助,解除其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工作。其次,管理者要给教师的心理空间一定的“自由度”。管理者在评价过程中,松紧把握好分寸,既要对教师合理、合情、合法的评价,又要给教师提供一定的自由度,使教师的才智恰如其分地发挥出来。不要以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不同的教师,不要把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教师“培养”成同一模式的人,压抑了教师的“百花齐放”,这样不利于调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求知欲望和工作积极性。第三,管理者要变单向指示、指令为双向交流和尊重商量。管理者要倡导以尊重、信任、商量、沟通、支持为主的管理方式,尊重教师的人格,倾听教师的心声,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也要善用。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允许教师在履行职责上享有学术自由,对最适合自己的教法作出判断,在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中起决策作用。
  (二)完善管理目标制度,对教师作动态评价
  科学地制定管理目标,恰当地分配人力资源实现不同层级的目标,是管理的要义。
  1. 制定动态目标的要求。(1)学校的管理制度要体现教师的工作价值。教师管理,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不能单纯的对教师的“管束”“要求”和“制约”。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去除管理”。这并非不要管理,不要制度,而是不仅要“管”,更要“理”,同时,又要让教师感受不到管理的存在,让制度不会成为教师工作、精神上的限制和束绑。(2)考虑教师的个性和能力。打破传统的一概而论的定性制度理念,引入相对灵活的制度建设机制,也就是制度的动态,并且在执行中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跟踪管理为教师服务,发挥教师所长,加速教师自觉改进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不足,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人人力争向上的好氛围,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升华。
  2. 动态目标的制定及评价。(1)根据实际情况,让教师对目标可望且可及。根据每个班科的具体情况,为每个级科拟制一个教育、教学任务,由各年级的级长分配到各班、各科,让其明确自己学期的目标,然后发挥老中青的互带作用,为教师提供各种实现目标的机会,积极的支持和真诚的帮助,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2)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制度,使教师工作有依可循。规章制度的建立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工作性质、教师劳动特点、教育对象的特点,要符合教育规律。制度本身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正确处理好综合与单项、定性与定量、过程与效果、集体与个人等关系,要明确、易行。(3)动态目标的制定应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学校在制定教师的评价制度时应尽可能设置适合动态目标的多层次、多样化评价标准。换言之,学校不应以划一的目标要求全体教师,而应根据年级、班级、教师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
  二、加强人文建设,完善评价环境
  管理者不要满足于对教师管理、考核、评价等传统功能和作用,还要时刻在教师创新教育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一)管理者要为教师建立学习环境
  任何职业都需要学习,管理者要在社会、生活、学科的不断发展中适应,并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现有的知识水平及发展需要,营造学习环境,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
  (二)管理者要为教师建立人文环境
  在学校文化的建设上,应考虑到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除了为教师提供培训的学习场所,还要提供资料的搜集设备,在学校开设图书馆,建立教学资源库、局域网、在课室引进教学平台等,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和对外交流,开展多元化的系列活动,为教师的个性张扬,潜能激发拓展广阔空间。
  1. 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环境。在校园中营造讲道德、树正气、立新风的氛围,倡导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的品格,创设一种文明、民主、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教师有以事业为重、以学校的发展为重的意识,怀揣一颗慈善、正义、博爱之心,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尽职尽责。创造一种精诚团结,和衷共济,克难奋进的主流文化,组建一支合作团队,把每位教师真正当作学校的主人,让教师积极地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和建设中来,上下一气,齐心协力,与学校同荣辱,共辉煌,从而增强学校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2. 善于结合学校的实际,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管理者应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创设整洁、优美、现代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给教师增添自豪感和上进心,开展基本功、探索课、才艺竟技等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遇。管理者要多与教师沟通与交流,懂得赏识、感激教师,让教师感觉到自己价值的辉煌,从中也发现自己潜在的力量。
  总之,管理者要给教师评价创设宽松的环境,提供一个支持性氛围,使教师评价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那么教师评价就会成为教师乐于接受的行为,教师评价也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教师才会在教育的舞台上充分实现自我。
  责任编辑 韦英哲
其他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由信息技术学科的性质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共同决定的。它重在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体现了基础性、应用性、整合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怎样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抓住学科特点组织好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  一、基础性教学内容应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认知心理学认为,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普遍性和可迁移性。因此,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
在新时代下,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加强学校的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建设,是党提出的要求,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必要措施。  一、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加要将学校、家长与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从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德
一、理念到位  这里的到位一方面是指要将“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体现在小学的整个办学理念体系,而不只是办学理念那一句话的表述中,也就是说要在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训、校风等各个方面都要体现“立德树人、素质教育”的思想。另一方面,就是在表述“将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在整个办学理念体系”时,话要说明白、说清楚,要让我们老师、家长,尤其是孩子,一目了然。不要让他们一脸茫然,而应
高考数学的复习时间将近一年,复习训练的题目以平均每天10题计算,学生做过的题目高达3000道。不少教师通过对习题反复讲评,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事实是,许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或试卷时不停抱怨说:“这个知识点我已经在课堂上重复了多次,以为不会有人再错了,可是做出来的结果让人意外。”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轻“学”现象  高考数学备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两者不能互相替代。但是,在实际教学
摘要:了解紫金山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优势种、植物区系、生活型、多样性等群落特征,可为紫金山森林资源的监测与管理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文章基于针阔混交林lhm2典型样地的植被调查数据,运用数量生态学方法,对上述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针阔混交林群落维管束植物共计50科89属105种,其中蕨类植物2科2种2属,种子植物48科87属103种;2)群落优势种为马尾松、栓皮栎,但二者的林下更新较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