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l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学生对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学得主动,学得深刻,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现状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提高素养,促进师生互动
  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具备完善人格的社会人,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个人修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赢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才可能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并进一步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课程安排,使老师的教学策略得以实施,使老师的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此外,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授课的艺术性,讲课时,将满腔的激情、幽默的语言与讲课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的气氛。提问时,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要保证每个同学在回答问题时,既不是太轻松,又能经过分析思考解决,也就是使用常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得到苹果”的提问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师生的进一步互动。
  二、幽默开课,导入趣味课题
  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开个好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上好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到“基因重组”这个课题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在讲故事过程中,脸上表情尽量生动,并配以适当动作:“有一位知名的文学家,名叫肖伯纳,同学们都听说过么?”学生作出相应的答复后,我接着讲:“他其貌不扬,不修边幅,却因为其头上的桂冠和非凡的文学才华,而引来一位漂亮女明星的热烈追求。她给他写了一封滚烫的情书:‘……我们的爱情和婚姻,将是世上最完美的结合……我们的孩子,具备我的容貌,同时又具备你的聪明,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肖伯纳回信道:‘尊敬的女士,我不敢接受你的爱情,如果生下的孩子,即便拥有您的智慧,容貌却平庸如我,那是多么糟糕的一件事!’”这个小故事讲完后,笑声之余,引发了学生热烈的讨论,激发了学生探究基因重组的浓厚兴趣,然后,我趁机由浅入深,“趁热打铁”,利用学生对此提出的种种疑问,启迪学生进一步思考,进而层层分析,揭示原理,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巧设悬疑,引导探索新知
  教师在组织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时,必须紧密联系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生活常识或基础知识,设置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如,在教授《种子与果实的形成》这一课程时,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连串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过树上开的桃花么?你们看过树上结的桃子么?桃花长在桃树的什么部位?桃子为什么结在桃花开放的位置?桃花是如何变成桃子的呢?”这些问题,有些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有些学生通过影视作品,对此有过视觉或影像记忆,却没有深究过,经过我这么一提问,他们马上提起了浓厚的探究真相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学生比较生疏的生物常识,我采用自问自答方式,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既然知道桃子是结在桃树开花的部位,那么,你们知道,花生是结在什么位置呢?”当学生听说花生是地上开花,却地下长花生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探究生命运动的本质,积极思索,开动脑筋,以期了解生命现象的内部规律,活跃了思维,提高了思考能力。
  四、借用语文,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语文知识中脍炙人口的古诗,比如,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延伸讲述植物的成长特性;由“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延伸讲述植物成长的向阳性;另外可以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比如“飞蛾扑火”延伸讲解飞蛾的生活习性与趋光性;还可以通过鲁迅文章中的几乎众人皆知的“牛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句名言,给学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老师在平时的日常备课中,将这些生动逼真的文学描写,予以恰当引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五、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将一些生物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声音和影像的同步性,增强课堂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动物和植物的生物课程时,将大自然的美好,如红花、绿叶、姹紫嫣红等,以及动物的各种形态,如可爱、勇猛、矫健、灵巧等逼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兴趣盎然,情绪饱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案,制订适合于新课改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使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
其他文献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一切能为有效教学开展的可以利用的条件,都为教学资源。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很多老师善于利用各种实验、仪器设备,但常将很重要的学生资源忽略。事实上,学生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中,运用好学生资源,就能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无法全面预料课堂上会有什么情况出现的,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技巧,还要善于将学生的情绪,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到教学中来
无论是免疫细胞对病原体的主动吞噬,还是病原体诱导非吞噬细胞的被动吞噬,均是不同细胞膜受体介导的细胞肌动蛋白骨架重排过程,在病原体诱导非吞噬细胞被动吞噬过程中,一些病
摘 要: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高中生物常见的微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类、真核生物类和病毒类。本文对高中生物中常见的一些微生物进行比较和分析,旨在让学生更清晰明了。  关键词: 微生物 高中生物 比较分析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要借助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由于其形态微小,肉眼不可见,学生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运用得好,对于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堂提问时间的延续性  一节课可分为讲解新课之前、讲解新课过程中、讲解新课之后三阶段,提问应该贯穿整个过程。提问容易被忽视的是第二阶段,在一堂课开始时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面对新课程理念的挑战,教师们需要积极开展反思性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从教学进程来看反思教学可以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  一、课前反思  课堂教学重在准备,教师要做到有备而教,教而有思
Telocytes(TCs)是一种新发现的间质细胞,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特点,并且在机体组织再生、修复、信号传递等多项生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TCs已然成为再生医学和转化医学的
近年来,养禽业的发展与规模不断扩大,鸡肠道细菌疾病带来的危害也日益凸显。不仅给养禽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还可通过食源性途径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鸡肠道细菌疾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
披针叶黄华为豆科野决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披针叶黄华是一种有毒植物,动物采食其种子和全草会引起中毒,严重者发生死亡。但它也是有名的药用植物,其所含的生物碱成分在医药和
随着初中生物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初中生物教师对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的认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逐渐发生改变,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参与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教科书中提供的探究性实验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极好材料。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材料,对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发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