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先秦天道观的变迁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天道观是指人们对天(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先秦时代,天道观往往是人们世界观的集中表现,同时又是有神论与无神论斗争的焦点。当然,人们的天道观也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本文拟对中国先秦天道观的变迁作一概略的叙述。
其他文献
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宗教特征简论马世雯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奠定坚实基础,经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这种统一不但继续维持,而且不断巩固发展。尽管我国各民族的生态环境、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内容和生活习俗有所不同,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非常...
都江堰神祠与道教丁若木都江堰以其历史悠久、气象壮观和泽及万民而名闻遐迩。然而在它漫长的历史中,既有胜利的欢乐,也曾有艰辛、痛苦和恐惧。当那些杰出人物领导人们征服水患、化害为利时,人们纪念他,为之立词,奉若神明。当洪水滔天,泛滥成灾,当人们抗击、征服水...
试释“愚人以天地文理圣”许寿霖北宋著名学者张伯端(983~1082)集内丹功法(气功)之大成,其《悟真篇》中卷第58首:“《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今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他对《阴符经》之推崇,于此可见。《阴符》全文只三百多字...
梅花香自苦寒来──介绍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澧瑜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是1980年9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的,迄今已有14个年头。以中国道教研究为主,同时还开展中国佛教,西南少数民族宗教,宗教理论与当代宗教研究,设有以上四个固定研究方向。有科研辅助人...
<正> 贾善翔的《高道传》 《高道传》10卷,贾善翔撰。贾善翔,字鸿举,号“蓬丘子”,蓬州(今四川蓬安、仪陇一带)人。北宋道士。曾任道官左亍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赐号“崇德悟真大师”。宋哲宗朝(1086—1100)作《犹龙传》和《高道传》,另有《南华真经直音》和《太上出家传度仪》传世。大臣张商英撰《真遊记》编载其事。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有传。
<正> 《正统道藏》系明北京内府经厂刻本,刻于英宗正统九年(1444),十年工竣,凡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梵夹装,每半页十行,行十七字。据《大明道藏经目录》卷之四太玄部竟字号载“《山海经》卷一之十八,共十卷,原缺十四、十五。” 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详注》云:“郭噗传。”可知所收《山海经》十卷,实以残存十六卷(原本十八卷)重新分合而成。
<正> 一种政策的制定既不能脱离对象的实际情况,也与决策者对客观现象的认识水平有关,即是说政策的制定必须有其认识根据。宗教政策的制定也是如此,它建立在决策人对宗教问题的认识之上。那么,晋南北朝封建政府的决策者们对宗教问题的认识究竟怎样呢?
<正>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新中国建立前,羌族社会虽已进入封建制,但羌族地区仍普遍地保留着原始宗教的痕迹。羌族原始宗教产生于羌族氏族制社会,是作为羌族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而出现的。尽管羌族原始社会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由于宗教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加上其他人为因素,故羌族原始宗教得以延续下来。
<正>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层次结构和不同的时空特点;并有维系自己生存的条件和基础,以及持续发展的潜能和动力。因此,它象一条多彩多姿的文化长河,从历史的初期流淌至今,形成了固有的原则与演变发展规律,因而对人类文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牢固地和民族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在一定范围内使自己变成规范人们思想、言论与行动的准则,起着警世导众、惩恶劝善、协调关系,慰籍心灵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正> 《太平经》是道教的早期重要经典,在道教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因而内容庞杂,有的观点也互为矛盾,这就给研究《太平经》造成一定困难,对《太平经》的评价也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是农民起义的经典,有的认为它处处为封建统治阶级着想,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各据其理,相争不下。目前,研究《太平经》的文章不少,但从经济思想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却不多。从本质上讲,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各阶级的利益冲突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利益的冲突,政治特权只不过是经济利益的保护伞和护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