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题作文预测
【题目一】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进行写作。
为坚决遏制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扩散,1月21日,武漢市决定对进入武汉的人员进行管控。专家表示: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然而这时,钟南山等专家却冒着危险到武汉了解疫情;外地医疗机构的许多医护人员志愿报名,不顾危险,连夜奔赴疫情一线……网友称赞他们为2020年最美“逆行”者。
请以“逆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逆行”的本意是指朝着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比如驾驶员驾驶车辆在道路上逆向行驶。也可引申为面对困难和危险,不是逃离,而是迎面而上,比如材料中的医护工作者勇敢地向疫区进发,消防队员向着火灾现场进发,军人向着战场进发……
立意时,既可去赞美那些令人钦佩的“逆行”者,也可对那些无视规则的逆行者进行批评。还可表达自己对“逆行”这一话题的独特思考,比如“什么时候我们需要逆行”“逆行也是一种勇敢”等。
选材时,视野一定要开阔,避免主题和素材大碰车。比如拿到这个题目后,不少同学都会去写消防队员、医生、救援队员,如果你写一位老师的“逆行”——面对全校最差班级,有的老师放弃了,唯独他迎难而上,用一年的努力,带出了一个全校先进班级,赢得大家的赞赏,这样的内容,自然与众不同。
除了写现实生活中的“逆行”外,还可写古人的“逆行”,写文艺作品中的“逆行”,甚至可以写动物的“逆行”。当然,无论你写哪种逆行,对故事内容一定要熟悉,这样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如果写议论文,最好能从生活现象引出话题,亮出观点,然后再展开论述,这样就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比如论述“人生‘逆行’需要勇气,更需要坚持”,就可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现象切入;论述“无视规则的逆行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就可从“高速路上逆行,害人害己”这一现象切入。
【题目二】
请以“适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
“适应”的意思是指人或物适合某种客观条件或需要。比如学生适应集体生活,植物适应当地气候,动物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等。围绕“适应”这一话题,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许多关键词,比如“顺应”“忍耐”“包容”“改变”“调整”等。围绕这些关键词进行立意和写作,都是可以的。
思路一:讲述一个与“适应”有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内容上,可以写成功进行了某种适应,也可以写不适应,甚至可以写拒绝不当的适应。
记写“适应”故事时,一定要把“适应”或“不适应”的过程写下来,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力争做到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思路二:写一篇介绍动植物适应环境的知识小品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为了生存,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素材非常多。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风滚草,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把种子传播出去,便让自己的枝条向内卷曲,使整个身体变为球形,依靠大风在地面滚动;再如变色龙为了躲避天敌,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皮肤颜色,变出深绿、浅绿、紫色、蓝色、褐色,甚至是各色相间的花纹色。如果你平时注意积累,拥有这方面的素材,那么就可大胆地进行运用。这类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往往非常招人喜爱。
如果同学们能更进一层,着眼“环保”,写当今不断恶化的地球环境已经让不少动物难以适应,数量不断减少,甚至灭绝,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这样的作文,更能引人关注。
思路三:围绕“适应”话题亮出观点,展开论述。比如你发现如今独生子女非常多,在过集体生活时,大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彼此都不是很适应。这时你就可以“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为主题,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再如你发现,一些人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放弃了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原则,甚至同流合污,这时,你就可以“适应也要有底线”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三】
所谓规则,是指人们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生,遵守规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请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规则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从一入幼儿园起,老师就会有意识引导我们去遵守一些简单的规则,比如不可抢夺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不要去破坏教室里的环境布置等。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懂得并遵守的规则会越来越多。规则,让我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规则,让我们懂得自律,让人生之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因此,写这道话题作文,不妨就先从自己或他人身上挖掘素材,比如自己曾经违反某一规则的往事,他人对规则的践踏所带来的恶果等,都可入文。
除了写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规则外,大家还可以在立意上“跳一跳”,写一写人与自然相处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国与国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材料作文预测
【题目一】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自由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材料一:17年前,2003年的春天,我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这场严峻考验,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相互支援;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全力攻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起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疫病,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材料二:2020年春节前,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防控工作。随后,多个省、市以及解放军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众多企业、明星纷纷捐资捐物,支援武汉抗击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打响…… 材料三: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思路点拨】
虽然对于2003年的非典许多同学并不熟悉,但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肺炎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经历者,都是参与者。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事例,认识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心里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真情要抒发,有许多感慨要表达。因此,看到这道材料作文,相信大家的心一定会“拨动”一下,似有千言万语要从笔端流出,但一时又不知从何处下手。
剖析上述几则材料,不难发现它们都与抗击传染病疫情有关,都体现出了一种无所畏惧、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精神,都体现出了团结的力量,都让人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因此,你可以去写一个你心中的榜样,讲述他感人的故事;你也可以写你自己或家人是如何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你可以去歌颂团结的力量,赞美善行的美丽;你也可以去鞭鞑那些假奉献,呼唤真正的慈善、真正的同心协力。
总之,所写作文内容可能与材料中的两次疫情有关,也可以无关,只要作文的主题与材料所呈现的主旨有关就行。
【题目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进行写作。
能吃的吸管
尹哲是韩国一家塑料吸管和塑料一次性杯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2018年11月20日,他在印度尼西亚旅游时看到一条死亡的鲸鱼被冲到海滩上,而那条鲸鱼的死亡竟然是235根塑料吸管和115个一次性塑料杯造成的。尹哲心痛不已,他与研发人员商量,能不能用其他材料来代替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杯。研发人员觉得尹哲简直是痴人说梦。因为塑料的密封性比较强,如果离开塑料,他们实在想不到还能用什么材料制造吸管。
可尹哲并不死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见有个小孩子在吃用玉米做出来的管型零食,灵感一下来了,他要求工作人员实验一下这种管型零食能不能把容器中的液体吸到口中,等研发人员将管型零食放到液体中,它顷刻之间就软了下来。
但尹哲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研究。终于,他和研究人员发现,用70%的大米和30%木薯制作吸管,它不但可以在热饮中浸泡3个小时,而且在冷饮液体中坚持的时间更长。此外,这种吸管除了能吸掉容器中的液体,还可以把它们当作零食吃掉,其口感和大米锅巴一样。
尹哲凭着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环保和野生动物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12期)
请根据上则材料,自选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讲述了韩国企业家尹哲和研发人员经过努力,终于发明可食吸管的经过。分析这则材料,从中可以提取出“野生动物保护”“环保”“创新”“榜样”“坚持”“成功”等可供写作的话题。考生可从这些话题中选取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进行立意、拟题、选材、构思和写作。
比如你对“野生动物保护”这一话题感兴趣,平时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素材,就可从这一角度出发,去讲述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的故事,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展开说明,或针对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发表自己的观点。
假如你对“创新”话题感兴趣,就可从尹哲发明可食吸管说开去,告诉人们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当然,你也可以去写人要敢想敢做,坚持才能成功等。
【题目三】
閱读下列寓言故事,按要求进行写作。
铅笔与橡皮
铅笔问橡皮:“你为何总是站在我的上面呢?你站在我的上面有何用呢?你为何总是与我唱对台戏,格格不入呢?”
橡皮回答道:“我站在你的上面,一方面我是为了欣赏你,当你努力工作时,我为你鼓劲加油,当你取得成绩时,我为你骄傲自豪。另一方面我是为了关心你,帮助你,当你工作出现差错时,我帮助你改正错误。我并非总是与你唱对台戏,格格不入,相反我总是与你相辅相成,与你息息相关,你的成绩就是我的光荣呀!”
铅笔感叹道:“我真没有想到——你原来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朋友呀!”
请根据这则寓言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
这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通过铅笔与橡皮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大家生命中的助力,千万不能把朋友当敌人。
考生可围绕“勿把朋友当敌人”这一主旨进行立意和写作。既可写成记叙文,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或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比如你的一位同桌总是挑你的小毛病,和你过不去,于是心里非常恨她,甚至心生报复的念头;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这位同学的日记,才知道她的真实用意,原来她是想帮自己改掉缺点……这就是很好的素材。
也可写成议论文。比如“纠错是最好的帮助”“监督才是真爱”“怎样判断敌与友”“别把好心当成敌意”等都是不错的观点,大家可围绕这些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论述。
当然,考生也可从“相辅相成”“合作”“对手”“择友”等角度切入,进行立意和写作。
【题目一】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进行写作。
为坚决遏制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扩散,1月21日,武漢市决定对进入武汉的人员进行管控。专家表示: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然而这时,钟南山等专家却冒着危险到武汉了解疫情;外地医疗机构的许多医护人员志愿报名,不顾危险,连夜奔赴疫情一线……网友称赞他们为2020年最美“逆行”者。
请以“逆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逆行”的本意是指朝着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行进,比如驾驶员驾驶车辆在道路上逆向行驶。也可引申为面对困难和危险,不是逃离,而是迎面而上,比如材料中的医护工作者勇敢地向疫区进发,消防队员向着火灾现场进发,军人向着战场进发……
立意时,既可去赞美那些令人钦佩的“逆行”者,也可对那些无视规则的逆行者进行批评。还可表达自己对“逆行”这一话题的独特思考,比如“什么时候我们需要逆行”“逆行也是一种勇敢”等。
选材时,视野一定要开阔,避免主题和素材大碰车。比如拿到这个题目后,不少同学都会去写消防队员、医生、救援队员,如果你写一位老师的“逆行”——面对全校最差班级,有的老师放弃了,唯独他迎难而上,用一年的努力,带出了一个全校先进班级,赢得大家的赞赏,这样的内容,自然与众不同。
除了写现实生活中的“逆行”外,还可写古人的“逆行”,写文艺作品中的“逆行”,甚至可以写动物的“逆行”。当然,无论你写哪种逆行,对故事内容一定要熟悉,这样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如果写议论文,最好能从生活现象引出话题,亮出观点,然后再展开论述,这样就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比如论述“人生‘逆行’需要勇气,更需要坚持”,就可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一现象切入;论述“无视规则的逆行势必要付出惨重代价”,就可从“高速路上逆行,害人害己”这一现象切入。
【题目二】
请以“适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
“适应”的意思是指人或物适合某种客观条件或需要。比如学生适应集体生活,植物适应当地气候,动物适应新的生存环境等。围绕“适应”这一话题,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许多关键词,比如“顺应”“忍耐”“包容”“改变”“调整”等。围绕这些关键词进行立意和写作,都是可以的。
思路一:讲述一个与“适应”有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内容上,可以写成功进行了某种适应,也可以写不适应,甚至可以写拒绝不当的适应。
记写“适应”故事时,一定要把“适应”或“不适应”的过程写下来,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力争做到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思路二:写一篇介绍动植物适应环境的知识小品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为了生存,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素材非常多。比如非洲大草原上的风滚草,为了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把种子传播出去,便让自己的枝条向内卷曲,使整个身体变为球形,依靠大风在地面滚动;再如变色龙为了躲避天敌,会随着周围的环境改变皮肤颜色,变出深绿、浅绿、紫色、蓝色、褐色,甚至是各色相间的花纹色。如果你平时注意积累,拥有这方面的素材,那么就可大胆地进行运用。这类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往往非常招人喜爱。
如果同学们能更进一层,着眼“环保”,写当今不断恶化的地球环境已经让不少动物难以适应,数量不断减少,甚至灭绝,呼吁人们保护地球,这样的作文,更能引人关注。
思路三:围绕“适应”话题亮出观点,展开论述。比如你发现如今独生子女非常多,在过集体生活时,大家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彼此都不是很适应。这时你就可以“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为主题,运用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再如你发现,一些人为了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放弃了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原则,甚至同流合污,这时,你就可以“适应也要有底线”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三】
所谓规则,是指人们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生,遵守规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请以“规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规则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从一入幼儿园起,老师就会有意识引导我们去遵守一些简单的规则,比如不可抢夺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不要去破坏教室里的环境布置等。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懂得并遵守的规则会越来越多。规则,让我们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规则,让我们懂得自律,让人生之舟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因此,写这道话题作文,不妨就先从自己或他人身上挖掘素材,比如自己曾经违反某一规则的往事,他人对规则的践踏所带来的恶果等,都可入文。
除了写人们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规则外,大家还可以在立意上“跳一跳”,写一写人与自然相处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国与国交往中必须遵守的规则、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材料作文预测
【题目一】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自由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材料一:17年前,2003年的春天,我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灾害。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面对这场严峻考验,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相互支援;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科技工作者夙兴夜寐、全力攻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起抗击非典型性肺炎疫病,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材料二:2020年春节前,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十分严峻。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防控工作。随后,多个省、市以及解放军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众多企业、明星纷纷捐资捐物,支援武汉抗击疫情,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开始打响…… 材料三: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拉封丹
【思路点拨】
虽然对于2003年的非典许多同学并不熟悉,但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肺炎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经历者,都是参与者。通过各种新闻媒介,我们了解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事例,认识了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心里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真情要抒发,有许多感慨要表达。因此,看到这道材料作文,相信大家的心一定会“拨动”一下,似有千言万语要从笔端流出,但一时又不知从何处下手。
剖析上述几则材料,不难发现它们都与抗击传染病疫情有关,都体现出了一种无所畏惧、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精神,都体现出了团结的力量,都让人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因此,你可以去写一个你心中的榜样,讲述他感人的故事;你也可以写你自己或家人是如何奉献爱心、帮助他人的。你可以去歌颂团结的力量,赞美善行的美丽;你也可以去鞭鞑那些假奉献,呼唤真正的慈善、真正的同心协力。
总之,所写作文内容可能与材料中的两次疫情有关,也可以无关,只要作文的主题与材料所呈现的主旨有关就行。
【题目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进行写作。
能吃的吸管
尹哲是韩国一家塑料吸管和塑料一次性杯子生产企业的负责人。2018年11月20日,他在印度尼西亚旅游时看到一条死亡的鲸鱼被冲到海滩上,而那条鲸鱼的死亡竟然是235根塑料吸管和115个一次性塑料杯造成的。尹哲心痛不已,他与研发人员商量,能不能用其他材料来代替塑料吸管和一次性塑料杯。研发人员觉得尹哲简直是痴人说梦。因为塑料的密封性比较强,如果离开塑料,他们实在想不到还能用什么材料制造吸管。
可尹哲并不死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街上看见有个小孩子在吃用玉米做出来的管型零食,灵感一下来了,他要求工作人员实验一下这种管型零食能不能把容器中的液体吸到口中,等研发人员将管型零食放到液体中,它顷刻之间就软了下来。
但尹哲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研究。终于,他和研究人员发现,用70%的大米和30%木薯制作吸管,它不但可以在热饮中浸泡3个小时,而且在冷饮液体中坚持的时间更长。此外,这种吸管除了能吸掉容器中的液体,还可以把它们当作零食吃掉,其口感和大米锅巴一样。
尹哲凭着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环保和野生动物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12期)
请根据上则材料,自选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所给材料讲述了韩国企业家尹哲和研发人员经过努力,终于发明可食吸管的经过。分析这则材料,从中可以提取出“野生动物保护”“环保”“创新”“榜样”“坚持”“成功”等可供写作的话题。考生可从这些话题中选取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进行立意、拟题、选材、构思和写作。
比如你对“野生动物保护”这一话题感兴趣,平时积累了不少这方面的素材,就可从这一角度出发,去讲述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关的故事,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展开说明,或针对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发表自己的观点。
假如你对“创新”话题感兴趣,就可从尹哲发明可食吸管说开去,告诉人们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当然,你也可以去写人要敢想敢做,坚持才能成功等。
【题目三】
閱读下列寓言故事,按要求进行写作。
铅笔与橡皮
铅笔问橡皮:“你为何总是站在我的上面呢?你站在我的上面有何用呢?你为何总是与我唱对台戏,格格不入呢?”
橡皮回答道:“我站在你的上面,一方面我是为了欣赏你,当你努力工作时,我为你鼓劲加油,当你取得成绩时,我为你骄傲自豪。另一方面我是为了关心你,帮助你,当你工作出现差错时,我帮助你改正错误。我并非总是与你唱对台戏,格格不入,相反我总是与你相辅相成,与你息息相关,你的成绩就是我的光荣呀!”
铅笔感叹道:“我真没有想到——你原来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朋友呀!”
请根据这则寓言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点拨】
这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通过铅笔与橡皮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是大家生命中的助力,千万不能把朋友当敌人。
考生可围绕“勿把朋友当敌人”这一主旨进行立意和写作。既可写成记叙文,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或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比如你的一位同桌总是挑你的小毛病,和你过不去,于是心里非常恨她,甚至心生报复的念头;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这位同学的日记,才知道她的真实用意,原来她是想帮自己改掉缺点……这就是很好的素材。
也可写成议论文。比如“纠错是最好的帮助”“监督才是真爱”“怎样判断敌与友”“别把好心当成敌意”等都是不错的观点,大家可围绕这些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论述。
当然,考生也可从“相辅相成”“合作”“对手”“择友”等角度切入,进行立意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