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 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由此可见思品课堂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关注考虑学生的感受,不能一味的说教,让学生成为听众,应以学生为本位;教师应该通过体验与实践的方式将学生學习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而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以生活为源头”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应“以学生为本位”构建起生活问题思品化,思品教学生活化的新模式,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扎根于生活,植根于学生。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下面就将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些实践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品德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思品课要面向学生生活,教师就要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将抽象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学习方式,陶冶情操,获得有活力的学科知识、技能、方法,并能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
  思想品德教学,缺乏灵性和活力主要因为它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宰着课堂的一切,师生间缺少思维对话和情感交往,以致学生没有发表自己真实想法的空间。而“生活化”的思品课堂,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摒弃了道德法官的意识,以朋友的身份,向学生敞开心扉,与道德实践主体的学生就事事关己的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展开坦率的讨论。它使品德教育成为具体的、可感的、可触的内容,学生自然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在实际的活动中自由自觉地将自己的认识、体验、感悟化于生活之中,真正张扬了个性,发展了理性道德。
  二、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符合认知规律。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这要求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其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期望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使多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充分发展。在具体的活动设计操作中,教师能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时间与空间上,在表现方式上尽可能地体现一定的自由度,“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提倡的是动态的构建性的、过程性的知识观,强调了知识的过程性,强调了活动的构建功能,这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水平,符合现代认知的心理学。课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与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兴趣。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正可以发挥它独特的优势,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
  三、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初中思品课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内容,教学的内容标准体现了综合课程设计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认识社会的整体视野,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经验和形成,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它特别呼唤对生活的回归,这种回归加强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的联系。它努力帮助学生做负责的公民,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对他的“个人意义”,过积极健康的生活。这对学生现在和将来的生活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具有实效性,是学生快乐学习的主阵地。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一种适用的教学方式,它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故作姿态的“作秀”。我从教20年以来取得的教学成绩无疑是教学实绩的直接体现。我所教班级的学生中考成绩满分率、优秀率、平均分约高出同学科同级别学校学生成绩的几个百分点,本人曾经在吉林市船营区初三教师中考复习研讨交流会上作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的讲座,同时我所教的学生对我的思品课学习热情非常高,并且学生评价我是有魅力的教师,这些小小的成绩和荣誉不能代表什么,但能说明我所坚持、摸索的“生活化”教育模式取得了实效。
  1、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品味生活。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扎根于孩子的生活,更要具有实效性,就要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来实现。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品味生活,在教学情境中体现生活味。教师应组织学生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设计了如下情境:一名中学生去商场买笔,在行使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时与营业员发生争吵,其他人员的出现使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我挑选了六名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保安、经理、中学生、记者、消协负责人这六个角色。虽然学生的表演水平和专业演员相差悬殊,但台上台下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随着表演的结束,学生也自然地理解了本节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根本目的达到了,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视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生活化的活动,使学生品味到生活就在身边,领悟到思品课的魅力,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另外,教师设计生活化的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小品表演、故事会、角色扮演、辩论会、座谈会、模拟法庭等都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
  2、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即教育。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以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教学的共识。思品课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汲取生活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让他们明白生活即教育。
  总之,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模式是立足于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生活是品德课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有将学生置于生活中,他们的认识、情感才会是真挚的,才能在生活中有更具实效性的发展,所以,我们的教学应生活化,让学生真正回归生活的怀抱中,这样,我们的课堂将会是一个生机勃勃,激情四射,有血有肉的课堂,将会涌动更多生命的灵性,成为学生向往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带小狗的女人》(the lady with the pet dog),是契诃夫在1899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1972年经改编发表了同名短篇小说《带小狗的女人》。本论文主要
2004年下半年,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两次对玉溪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以及动物骨骼。考古工作人员将T0403探方的东、北隔梁的土样分别按地层进行采集,并于2014年对这
目的: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属中医学心悸病范畴。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应酬的增多,节奏的加快,人体正气虚弱,易感外邪,耗气伤阴,日久导致气血
大学物理实验的课程结构分为4个层次,其中综合性实验从项目安排和教学模式上更能体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说明了综合性实验设置的意义,分析了综合性实验项
无论在法国文坛上,还是在法国影坛上,阿兰·罗伯—格里叶都是一位有名气的人物。他既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也曾经是“左岸派”电影的重要编导。 今年6月,罗伯—格里叶在访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有机会自己质疑,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为质疑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求疑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发
表象是用“心理之眼”去看事物,是指客观事物不在眼前时,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使人们能对事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对客观刺激进行加工。在表象的众多理论中,
目的研究分析非典型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便秘应用耳穴压豆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非典型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托
【摘 要】教育家弗赖登诺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牧区学生 数学结合生活 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  一、教育家弗赖登诺尔曾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重视学生生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