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小鼠脾脏转录组分析

来源 :中国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198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验旨在探索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宿主脾脏组织中引发的免疫应答途径.首先利用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HN01菌株)感染小鼠,建立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之后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感染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脾脏转录组数据,并使用COG、KOG、eggNOG、GO、KEGG数据库对测序结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功能注释与分析,同时对于显著富集到关键免疫通路的差异表达基因使用STRING软件和KEGG mapper进行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核心通路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最后选取关键的10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感染组中筛选出3380个差异表达基因(P<0.01,log2 | FoldChange|≥0.5),其中1691个基因上调,1689个下调.基因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脾脏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发挥信号转导的功能,其主要参与的生物途径包括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互作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蛋白互作分析筛选出约28个核心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其中9个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测序一致,分别是C3、Cd4、Cxcl13、Lck、Gnai1、Grap2、IL-6、Cxcr6及Serping1基因.本研究初步证明了脾脏在抵抗多杀性巴氏杆菌入侵中参与了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为进一步研究羊源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猫传染性腹膜炎(Feline infectious peritonitis,FIP)是猫最重要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渗出性(或湿性)FIP和非渗出性(或干性)FIP,由猫冠状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感染导致,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揭示.FCo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有囊膜的单链RNA病毒.根据病毒中和抗体反应和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FCoV可分为2种血清型,即Ⅰ型FCoV和Ⅱ型FCoV.这2种血清型均可引起FIP,其中Ⅰ型FCoV占主导地位.FCoV以2种致病型
肥大细胞瘤是犬类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犬类皮肤肿瘤的16%~21%[1-2].因为其发病部位不明显,容易被宠物主人忽略,从而致肿瘤的恶化及扩散,严重的将导致死亡.目前大范围的手术切除是皮肤肥大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案,放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是化疗效果有限.遇1例犬腋下有肿块伴有瘙痒症状的病例,经过临床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肥大细胞瘤Ⅰ级,现将发病过程、诊治经过报告如下,以期为犬肥大细胞瘤的发病特征、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经验.
本试验旨在利用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抗体和核因子κB (NF-κB)阻断剂PDTC与刺五加多糖(ASPS)共处理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后,观察各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究可能的信号通路,从而初步揭示ASPS的免疫调节机制,为将该多糖开发为鸡新型的免疫调节剂提供重要依据.结果 显示,与ASPS单独处理组比较,应用TLR2抗体和ASPS共处理后,IL-1β 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而IL-2、IFN-γ、IL-4、IL-6、IL-10、iNOS和TNF
组织全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实验室参加检测能力比对,是农业农村部多年坚持的一项常规工作.2020年8-10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检测能力比对的工作部署和要求[1],组织全国37个实验室开展了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比对方案设计、比对工作实施和比对数据汇总分析及上报.农业农村部对2020年的比对结果进行了通报,对于指导各地实验室查找薄弱环节、完善检测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兽医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官方考核机制,是对兽医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的综合评定标准[1],为更好与国际兽医制度与通行做法接轨,按照《动物防疫法》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 15号)的规定,我国将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执业兽医师考试于2009年在全国试点开展,2010年在全国全面开展,为动物疫病防控、公共卫生安全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人才保障[2].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不可割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教师有义务推动每门课“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动物药理》课程作为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顺应课程改革要求,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本文从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课程思政的
本试验旨在对巴马香猪CIDEa基因序列进行克隆,预测其蛋白结构和功能,并进行组织表达分析.根据NCBI已经公布猪的CIDEa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12696.2),利用Oligo 7.0软件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并克隆巴马香猪CIDEa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疏水性、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互作蛋白,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IDEa基因在巴马香猪皮下脂肪、肝脏、肾脏、肺脏、脾脏、背最长肌及心脏的表达规律.结果 显示,试验成功获
试验旨在构建山羊昼夜运动输出周期蛋白(circadian locomotor output cycles kaput,CLOCK)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系统分析山羊CLOCK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从山羊卵巢组织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经PCR扩增山羊CLOCK基因CDS区序列,并以同源重组的方式将其连接至pcDNA3.1-Puro-N-3HA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阳性质粒命名为pcDNA3.1-3 HA-gCLOCK;将pcDNA3.1-Puro-N-3HA和pcDNA3.1-3HA-gC
试验旨在克隆鸭疫里默氏杆菌协同溶血素蛋白(cooperative hemolysin protein,CAMP)基因,并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RA贵州血清2型分离株RA-SS-8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并克隆鸭疫里默氏杆菌CAMP基因,构建pET-28a-CAMP重组原核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重组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达蛋白的特征,并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CAMP基因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
为探究miR-18a-5p在鸡不同生长时期组织表达变化规律及其生物信息学特点,本研究以苏禽3号鸡为试验动物,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生长时期鸡miR-18a-5p的组织表达变化.通过文献和miRBase检索脊椎动物的miR-18a-5p序列,利用Ensembl数据库确定miR-18a-5p在基因组中的位置,根据成熟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miRmap、microT、miRanda和TargetScan网站预测miR-18a-5p靶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分析.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miR-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