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泥中挥发性物质和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关系

来源 :食品工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窖泥中的微生物和挥发性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偶联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窖泥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窖泥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主要以酯类和酸类物质为主,占比达到73.01%~98.36%,随着窖池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窖泥样品中的原核微生物共检出10门,15纲,21目,42科,64属,门水平上优势菌群占细菌总数的98.86%~99.93%,厚壁菌门为绝对优势菌群.Shannon指数从2.130增加到4.970,Simpson指数从0.557增加到0.932,ACE指数和Chao1指数在池底部最高,分别为114.523和114.50.α-多样性表明,池壁下部和池底部窖泥中的微生物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高于池壁上部和中部,这与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分布规律相吻合.梭菌属和甲烷菌属等优势菌属是进行微生物代谢和种间物质交换、产生重要香气物质及其前体的主要微生物,并随着空间深度的增加,不断反应和富集,形成与窖泥的空间位置密切相关的规律.空间差异性是导致窖泥不同空间位置原核微生物菌群和挥发性物质成分存在差异性的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为研究发酵和后熟对牦牛奶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的影响,分析了牦牛奶、发酵后牦牛奶和后熟后牦牛奶中的营养成分和挥发性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的变化,并进行了营养和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发酵显著降低了牦牛奶中的乳糖含量(P0.05),但与发酵后的牦牛奶相比后熟使牦牛奶中的醇类、酚类、酯类、酮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大幅增加.综合来看,发酵促进了牦牛奶营养价值的提升,后熟促进了牦牛奶风味物质的积累,发酵和后熟对牦牛奶营养和品质提升有积极意义.
为延长紫苏鲜叶货架期,保证叶片在贮藏及零售时的贮藏品质,本研究采用新研制涂膜保鲜纸袋对紫苏叶片进行包装处理.试验所用复合涂布液由壳聚糖、D-异抗坏血酸钠、茶多酚及氯化钙按照一定比例溶于乙酸水溶液配制而成,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考察保鲜纸袋复合涂布液中不同组分浓度对紫苏叶感官品质、VC含量及失重率的影响,确定复合涂布液最佳组分浓度配比:壳聚糖浓度2.0%、D-异抗坏血酸钠浓度2.4%、茶多酚浓度0.25%、氯化钙浓度0.6%.通过物理、化学及抑菌性能分析表明,当涂布量为30 g/m2时,复合涂布液在纸张表面形
为筛选出适合植物基质发酵的优良乳酸菌.本文以米曲为目标乳酸菌的供体,筛选高产酸、耐胃肠环境能力良好的乳酸菌,并评估了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在板栗糯米饮料中的发酵能力.从酒曲中共分离出84株乳酸菌,其中有38株的产酸量≥10 g/L;在进一步的耐酸耐胆盐、模拟胃肠实验中,共筛出3株乳酸菌株;经16S rDNA鉴定这3株乳酸菌均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菌株DH16发酵上清液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清除率和SOD酶活力最高,分别为98.56%、42.27%和20.3 U
为有效利用和开发辣木籽,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辣木籽中的苷类物质,以辣木籽总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水杨酸法、ABTS法、FRAP法测定优化后辣木籽提取物各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表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料液比1∶30 g/mL,提取时间20 min,微波功率600W;体外抗氧化活性顺序为: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由此表明,用微波辅助法提取辣木籽中的苷类物质,响应面法优化辣木籽总苷提取工
研究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建立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鉴定模型.采用喷洒法制备具有不同毒死蜱残留量的小麦样品,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建立因子化法、欧氏距离法的定性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因子化法较欧氏距离法的定性判别率更高,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为5543.68~4643.72、7582.43~6510.28 cm-1,预处理方式为二阶导数+矢量归一化+5点平滑,判别率可达96%;偏最小二乘定量判别模型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范围为5543.68~4643.72、7582.
为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米荞营养组成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以西盟米荞为原料,分析发芽、发酵、蒸制和蒸制后发酵四种处理方式对米荞的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γ-氨基丁酸、总酚、总黄酮等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米荞经发芽、发酵、蒸制和蒸制后发酵四种方式处理后,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高于未处理米荞,且由相关性分析得知,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蒸制处理后,还原糖、γ-氨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食品接触表面的长期存活,可导致其在食品中暴露可能性升高,增加引发严重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本文研究了无营养冷藏(4℃)和室温(25 ℃)条件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7种典型食品接触材质表面的存活情况.同时采用失活模型Bigelow模型进行拟合,便于理解其存活动力学.结果 发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木材质表面上的存活时间较短,但在其他材质表面可存活46h以上.显著性分析表明,除玻璃和ABS塑料材质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4℃条件下较25℃条件下存活量更高,表明冷藏环境有助于其长期存活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采用快速蒸发电离质谱技术(REIMS)连接高分辨质谱快速鉴定习水麻羊的方法.通过对不同产地羊肉样品的实地收集、仪器采集参数优化(电压设定为40V,长度2 cm,切口深度0.5 cm,切割时间2~3 s)和模型建立,得到一个实时溯源习水麻羊的检测方法.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建立模型,选取变量权重值(VIP》 >1、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P值≤0.05条件下的标记化合物建立鉴定成分得分图、Loadings图和丰度图,找出差异大的特征标记物.结果 表明:该模型有着良好的聚类分离效果,能区
本研究以玉米面为例,建立了玉米赤霉烯酮间接竞争ELISA (ic-ELISA)方法.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抗原和单抗的最佳工作浓度,并确定了抗原37℃包被1h、不封闭、酶催化底物作用时间15 min的反应条件进行检测.该方法的检测范围(IC20~IC80)为11 ~292 pg/mL,检测限(IC10)为6 pg/mL.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面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1.29%~105.80%.本研究建立的ic-ELISA方法与赭曲霉素A、黄曲霉素B1、呕吐毒素、伏马毒素B1、T-2毒素无交叉反应,可用于玉米面中玉米赤
本文系统测定了博爱县赤松茸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及重金属含量,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博爱县赤松茸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和常规检查方法对其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组成、生物活性物质及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表明,测试的博爱县赤松茸中水分、灰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总糖、还原糖、多糖、总三萜含量分别为11.43%±0.15%、8.47%±0.15%、34.17%±3.17%、1.33%±0.25%、7.30%±0.30%、45.17%±3.75%、36.67±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