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校本资源的开发利用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cjr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河南是农业大省,悠久的历史下沉积的大量优秀的民间、民俗文化。如何将这些积极向上、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美术资源合理、有效的运用到农村中小学美术校本资源开发中继续传承、发扬,是每一位美术教育研究者期望完成的一个使命。本文从美术资源的引入、校本课程的设计等角度,探究地方美术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建立,以其能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育;农村地区;校本资源;开发
  河南作为重要的文化大省,民间、民族美术资源丰富,但因为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严重滞后。作为通用的现行教材因普遍适用性,与农村地区美术教育水平之间不能完全契合。所以,因地制宜的开展地方性地美术教学课程开发,开展适于农村当地美术教学的校本课程,成为开发、探究地方美术教学资源,弥补学校美术教材中的不足,多渠道的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必要方法。
  适用于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只关注于当地特色手工艺课程的简单套用,有的农村学校美术教师只是重复性的把一些优秀美术样式拿到课堂,通过工艺手段的简单模仿来达到民间艺术的重现,“重视技艺性的传授,轻创造性的传承”。针对于这种突出现象,把河南农村优秀的民间美术文化通过系统化、针对性的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探究性的组织学生又“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文化之美、民俗之美的同时,把融于血脉中的传统文化艺术再创造、再传承下去,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美术资源的课程引入针对地方性、专有性
  为了获得地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深入探析,在进行美术资源的创设探究性情境教学分析时,需要结合当地大量优秀的民间、民俗美术资源来扩展,制定具有延续性的、因地制宜的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从丰富的资源要素入手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
  河南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适用于创作的农业耕作的劳动用具和农耕场景。儿童的天性在于善于观察与模仿,尤其是对于熟悉的事物和活动。从儿童身边的生活元素中采集艺术场景,用于农民画艺术创作中,是农村儿童美术创作区别于城市儿童的一个表达要素的一个突破口。在农耕活动中,引导儿童留心观察生活,探究性的组织学生构建农村别样劳动场景的绘画创作。如:以“我家的动物”为题目,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牛、猪、羊、鸡等细部特征、生活习性等,以突出表达动物细节为主要目标,培养儿童观察生活的习惯。在使用绘画工具方面,多采用农村儿童随手易得的物品,比如形态各异的树叶、易于塑造的泥土、具有丰富肌理感的鹅卵石、农田中随处生长的杂草等,都是艺术表达的天然创作工具。通过拼贴、剪切创作作品,然后教师对卵石、树木的价值和作用加以分析和说明,让大家识别不同的名称、形状、结构、用途等,培养农村儿童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美德。
  (二)从家乡的环境、生产建设角度入手。
  通过对当地的大事小情入手,引导学生关心乡村的建设和发展,鼓励大家发现村落中的问题并组织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对村支部房屋修缮的问题,开展《我为村公社造房子》等课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村落内的老建筑门廊、屋瓦、房梁等,适当讲解本村历史古迹和建筑风格,并提出诸如“为什么村落的房顶是斜面的?为什么老房子是用泥土修葺的?有什么样的好处和缺点?”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课堂讨论,一起绘制出独具村落风格和经济适用的村公社。
  (三)从身边热点话题出发,深入探究组织校本资源的开发。
  河岸、路边遍地的白色垃圾、因为修路导致的拆迁、某家女儿出嫁、乱砍乱伐致使村落遭受破坏等,都可以找到有益于开发的资源要素。如:组织学生讨论新娘婚礼的流程、新娘的精美服饰和一些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等,开展《我为新娘设计礼服》、《我心目中的婚礼》等课题,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中生动、有趣的环节,从而更好的认识当地文化习俗。
  二、联系当地特色手工业,设计校本课程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又教师带领学生对当地手工业和民间工艺进行调查,河南农村地区有大量的民间工艺和艺术活动,如:竹篾编织、花馍馍、泥咕咕、农民画、木板年画、刺绣、面人、扇面、龙抬头、祠堂祭祀等。教师可以大量引入美术校本课程之中,将当地手工艺人请入课堂,组织《泥咕咕》、《画扇面》、《捏面人》等特色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技艺的传承,更能领略本地的民俗艺术精髓,培养儿童热爱家乡,宣传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精神。
  (一)校本课程的设置要兼顾儿童的认知能力水平
  农村地区美术教育发展水平较低,有些村落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童“求学晚、退学早”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进行校本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到认知水平的差异所带来的执行能力情况,要提出适于农村儿童身心发展和能水平的课题。课题选择方面要宣传积极、正面的思想,反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
  (二)寓情于景,运用情感手段融入道德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怀
  河南是农民工大省,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这样就有大量的留守儿童置于村落中,缺少父母亲的关爱呵护,很多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双亲的影响,性格发展不健康。美术教师要从分认识到对儿童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校本课程设置中适当引入如《父亲的大手》、《我的妈妈》、《写给父母的信》等课题,通过讲诉亲情、孝道等故事和引导学生懂得双亲为家庭的浮出,对自己的关爱等,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孝顺、善待老人的优良品德。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其中“使”和“令”作为常见的使令动词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和用法。本文从分析“使”和“令”分别的语义出发,对比这两个使令动词不同义项,从而分析其使令意义在运用中的差异。  关键词:使令动词;使令意义;差异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具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如使、令、叫、讓、请、派等词语,但其中“使”和“令”与“请、派”等词语不同,这两个词本身不具有具体的行为意义,也没有明显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腰腿痛54例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选取在我院治疗腰腿痛的患者54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口服独活寄生汤治疗,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在运用过程中传递文化信息,文化离开了语言就无法传播。本文从分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入手,探讨了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脑钠肽预后的相关性关系.方法:选择我院近1年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定义为实验组,所有患者都在入院第二天清晨空腹
所谓“学院派”当然是指通过严格的系统来进行学习训练,从而达到较高的认知水平,其中参杂的更多的带有理性的思维方式。在这种长期训练而成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画面中难免会出现死板、生硬的成分。所以,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少不了的会穿插一些写生课程,把真实的东西展现在理性思维面前,让感性的观察和理性的学习相碰撞,把生活升华为艺术。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想这大概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解释。  写生的学习方法
目的:探讨持续性健康教育对妇科癌症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46例妇科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患者在院期间行常规健康教育
摘要:对于美术而言,艺术性极强,随着历史的发展,展现多元性。同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高校美术教学与民主文化的积极结合,能够有效发挥其自身功能,使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的关系,介绍了美术教学对传承民族文化的价值,讨论了如何在高校美术教学中实现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民族文化;高校美术教学;传承  美术艺术内涵深刻,随着
齐国大将田忌勇猛善战,立功无数,喜欢赛马.rn齐威王也喜欢赛马,并且总是把赌注下得很大.rn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三局两胜制,将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齐威王马匹千计,各等级的马匹
摘要: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是在明示—推理模式下进行的,即听话者通过处理说话者的明示行为进而推理出其交际意图的过程。本文主要以电视访谈节目的内容为语料,通过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来看认知语用现象,从明示一推理、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的角度,对访谈语言进行系统地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电视访谈节目;关联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一、关联理论的简述  1986年,威尔逊和斯伯格出版了一本题为《关联性:交际与认知》的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在临床用药中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并探究其相关因素,为临床的用药安全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16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