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喉科及嗓音学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九届喉科及嗓音学新进展学习班定于2014年7月11—13日在广州东山宾馆举行。该项目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4-07-01-012],授予国家级Ⅰ类学分8分。掌握喉科及嗓音学这两个学科需要非常强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本学习班特请国内外著名教授授课,并安排一天时间做嗓音分析、嗓音训练、动态喉镜和嗓音手术的观摩和实际操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颈长肌在梨状窝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提供一种新的食管穿孔修补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3年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梨状窝穿孔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45~68岁,中位数51岁。5例为食管镜术后,2例为麻醉插管引起,1例为吞异物自虐引起。病程在7天~8个月,中位数1个月。所有患者均伴有明显的颈部疼痛和吞咽痛,均出现并发症,其中高热5例次,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5例次,3例合并上
目的建立REZ-Ⅰ型国产人工耳蜗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electrically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模块,并测试其稳定性及可靠性。方法使用自行设计构建的REZ-Ⅰ型国产人工耳蜗EABR测试模块记录听力正常豚鼠人工耳蜗植入后的EABR,并探索相关技术参数。结果9只豚鼠(15耳)EABR波形引出率为100%。100 μs刺激脉宽的阈值平均(均数
患者 女,58岁.因"体检发现右甲状腺结节1个月"于2012年3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2℃,脉搏74 次/min,呼吸19 次/min,血压142/92 mmHg(1 mmHg =0.133 kPa),双侧甲状腺未及结节,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彩色多普勒B超提示:双侧甲状腺增大,包膜欠光滑,实质回声分布不均匀,右侧甲状腺内见数枚大小不等的低
患者 男,67岁,因鼻塞30年,加重1年于2013年4月8日就诊.患者30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左侧明显,开始时鼻塞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后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伴白色黏液样涕,量较少,偶有头痛、左耳胀痛,可自行缓解.无头晕、耳鸣、耳聋,无嗅觉下降,无鼻出血及涕中带血.查体:双耳鼓膜标志清楚,无充血、内陷,无液平面.双耳听力粗测无明显异常,音叉韦伯试验居中.外鼻无畸形,鼻腔黏膜轻度充血,鼻甲未
目的探讨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NAR)的排除诊断方法,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选择具有两种或以上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典型症状(鼻痒、喷嚏、清涕、鼻塞)的患者1 972例,采用4步排除法进行诊断.第一步排除不适合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的患者,如妊娠、哺乳、哮喘发作期、近日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皮肤病等;
目的探讨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9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临床特征,诊断方法,病理特征等进行总结.9例患者均采用经鼻内镜根治性手术治疗及联合用药抗真菌治疗.结果9例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低下.9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前有颅内侵犯并感染,住院治疗期间因颅内感染加重死亡,1例患者术前无颅内侵犯,治疗后头痛症状减轻,
目的了解治疗腺样体、扁桃体肥大所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儿童难治性哮喘的影响.方法入组52例难治性哮喘伴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所致OSAHS患儿,根据家长意愿采用手术治疗(低温等离子射频腺样体消融术和/或扁桃体切除术)组32例,保守治疗(鼻喷激素+口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等)组20例.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后进行哮喘状态评估及多道睡眠图(PSG)监测,并随访6个月.结果所有患儿在治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泛素特异性肽酶22(USP2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及预后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SP22蛋白在64例喉鳞癌组织和26例正常喉黏膜(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与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情况.结果USP22蛋白在喉鳞癌组和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最常见的危重急诊之一,治疗不及时可发生窒息及心肺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成年人气管及支气管异物较少见[1-4],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1 000余例气管支气管异物,仅10例为成人患者,其临床特征不同于儿童[5],现将10例患者的诊治资料总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8例,女2例;年龄28~ 90岁,中位数61岁;其中气管成形术后1例,伴脑血栓后遗症致长期卧
目的探讨婴幼儿声门下血管瘤采用切吸术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动力吸割器行切吸术治疗的15例先天性声门下血管瘤患儿,发病年龄43天~5个月,其中出生后1周即出现喉喘鸣症状的7例,3~6周出现喉喘鸣症状的8例.安静时喉梗阻Ⅱ度,活动后或并上呼吸道感染后喉梗阻加重Ⅲ度8例;带气管插管入院7例.单侧14例,双侧1例.仅声门下单一病灶13例,合并颌面部多发性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