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从秦州到巴蜀荆湘的地理感知与文化体验

来源 :中国韵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杜甫辞官离开关中,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西南漂泊生活,这段生活经历对杜甫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使他的诗歌在题材方面颇多开拓,而且在艺术手法上更加高超。这当然与杜甫从秦州到荆湘独特的地理文化体验有关。杜甫对秦州的感知更多的是边塞文化,秦州的边塞气象在杜诗中较为独特,是清新秀丽与苦寒寂冷的矛盾统一;诗人对巴蜀的感知主要集中在成都和夔州,成都给诗人的感觉是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但作为军事界线与文化界线的西山一带令作者时刻觉得身处异域。杜甫对夔州的体验是地理的僻远与文化的疏离,这是诗人
其他文献
通过静态回弹模量试验,研究了不同级配类型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回弹模量,并由此建立ANSYS有限元沥青路面结构模型,计算分析中面层厚度、荷载作用大小、面层材料等因素对沥青路面
杨慎对蜀中先贤、“宋代诗祖”苏轼的文化批评, 主要集中在器识、政事和文学, 其中文学包括 文学创作和诗学.杨慎高度评价苏轼器识宏深, 思怀通雅,博涉经史, 识见卓越;苏轼器
目的:探讨眼眶原发性脂肪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例眼眶原发性脂肪肉瘤和6例腹膜后原发性脂肪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标本光镜取材切片观察,免疫组织化学作CK(AE1/AE3), De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