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新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要完成的任务。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学生,但是我们却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学生。这是在英语新课标中提出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是这样去做的。但是学生两级分化成为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在我们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尤其严重,七年级入学时每个班级有10人左右对英语一窍不通,接着每学期要增加3到5个学生,一直到九年级,就有很多学生放弃英语。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真的替这些学生可惜,但更多的是想寻找一个好的方法,运用教育教学新理念来改善这种两级分化严重的现状。让学生不再对英语感到恐惧,让他们轻轻松松学习、学懂这门学科。怎么样才能转化英语学科学困生呢?
一、两极分化的原因
其实我们所接触的每个学科都存在这种现象,包括学生认为的一些很简单的学科,学生们常说:“上帝为我开了这扇门,却把我的那扇窗关了”,说明在这些学科中对于某些学科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而另一些却好像是难以攻克的难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上帝把学习英语这扇窗户给他们关了。为什么英语两极分化现象比其它学科严重呢?我认真分析了原因。
(一)地域差别
在七年级的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基础就跟不上全班的学习步伐,成了英语学科的学困生。加之家庭条件、学习环境的不同,英语的水平就逐渐的出现了层次。有很多学生家在离学校几十里外的村组,没有机会参加镇上的英语学习班,而离镇子较近的学生每天都可以听1个小时左右的课。这样在课堂上的差距就体现了出来。在农村,家长对于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虽逐步在上升,但是对于孩子在英语学科的学习却是爱莫能助。教师们对这样的学生也是想尽办法,到最后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跟上脚步。
(二)学习办法不得当
正确的学习办法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的农村虽然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学生和家长对于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的不支持,再加上英语教材的深度逐步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新鲜感和自信心就逐步降低,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开始抵触。成绩当然也是一落千丈,成为学困生。
二、怎样转化学困生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学生是不是聪明,而是怎样让他们的聪明体现在学习中。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能不能学会,而是是否有兴趣去学。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去做,内外兼顾。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不利因素,转化这种不利内因。
1.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很多学生害怕失败,不敢面对挑战,认为失败会给他们带来耻辱。也不想努力去把可能会失败的事情做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错误的信念:那就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可能会失败。抱着这种态度,他们就在课堂上消磨时间,什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与他们都毫不相干。他们只是在应付师长。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能用“勤能补拙”的道理去激发学生,给予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的机会。为他们制定一些简单可行的学习目标,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首先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乐趣,其次把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2.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关键的。尤其在初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状况,老师要根据实际来帮助学生们修正在学习中的小错误。就比如说对单词的记忆,而大部分学困生就是因为没有好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死记硬背,加之长时间不用,前面背会的单词又忘记,慢慢的就赶不上英语学习的进程,最终导致英语课堂听不懂。
(二)师生和谐互动
1.作为老师,应该准备好上每一节课。精神状态饱满,笑容可掬,用轻松简洁的语言和学生交流,一言一行都让学生感到信心满满来和老师一起完成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们也会非常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2.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老夫子式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把课堂气氛搞得活跃,要注重说话的艺术性。初中生的表现欲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情境教学,让学生去表演,如问路,购物,打电话,看医生等。分组进行,奖励先进,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师生有效的沟通。每节课教师都必须做到让学生各有所得,将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均分在各个小组中去,顾及所有同学。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有了让自己小组成功有希望的领头人,学困生也就有了强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学困生的每一次进步教师都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在我们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两级分化现象尤其严重,七年级入学时每个班级有10人左右对英语一窍不通,接着每学期要增加3到5个学生,一直到九年级,就有很多学生放弃英语。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真的替这些学生可惜,但更多的是想寻找一个好的方法,运用教育教学新理念来改善这种两级分化严重的现状。让学生不再对英语感到恐惧,让他们轻轻松松学习、学懂这门学科。怎么样才能转化英语学科学困生呢?
一、两极分化的原因
其实我们所接触的每个学科都存在这种现象,包括学生认为的一些很简单的学科,学生们常说:“上帝为我开了这扇门,却把我的那扇窗关了”,说明在这些学科中对于某些学科他们比较容易接受,而另一些却好像是难以攻克的难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上帝把学习英语这扇窗户给他们关了。为什么英语两极分化现象比其它学科严重呢?我认真分析了原因。
(一)地域差别
在七年级的英语课堂上,部分学生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基础就跟不上全班的学习步伐,成了英语学科的学困生。加之家庭条件、学习环境的不同,英语的水平就逐渐的出现了层次。有很多学生家在离学校几十里外的村组,没有机会参加镇上的英语学习班,而离镇子较近的学生每天都可以听1个小时左右的课。这样在课堂上的差距就体现了出来。在农村,家长对于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虽逐步在上升,但是对于孩子在英语学科的学习却是爱莫能助。教师们对这样的学生也是想尽办法,到最后也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跟上脚步。
(二)学习办法不得当
正确的学习办法能发挥学生的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有了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的农村虽然交通发达,信息畅通,学生和家长对于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家长的不支持,再加上英语教材的深度逐步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新鲜感和自信心就逐步降低,产生厌倦情绪甚至开始抵触。成绩当然也是一落千丈,成为学困生。
二、怎样转化学困生
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学生是不是聪明,而是怎样让他们的聪明体现在学习中。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能不能学会,而是是否有兴趣去学。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去做,内外兼顾。发现他们在学习中的不利因素,转化这种不利内因。
1.帮助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很多学生害怕失败,不敢面对挑战,认为失败会给他们带来耻辱。也不想努力去把可能会失败的事情做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错误的信念:那就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可能会失败。抱着这种态度,他们就在课堂上消磨时间,什么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与他们都毫不相干。他们只是在应付师长。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能用“勤能补拙”的道理去激发学生,给予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展示的机会。为他们制定一些简单可行的学习目标,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首先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乐趣,其次把乐趣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2.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关键的。尤其在初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状况,老师要根据实际来帮助学生们修正在学习中的小错误。就比如说对单词的记忆,而大部分学困生就是因为没有好的记忆单词的方法,死记硬背,加之长时间不用,前面背会的单词又忘记,慢慢的就赶不上英语学习的进程,最终导致英语课堂听不懂。
(二)师生和谐互动
1.作为老师,应该准备好上每一节课。精神状态饱满,笑容可掬,用轻松简洁的语言和学生交流,一言一行都让学生感到信心满满来和老师一起完成一节课的学习活动,学生们也会非常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教学成功的第一步。
2.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传统的老夫子式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把课堂气氛搞得活跃,要注重说话的艺术性。初中生的表现欲很强,因此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情境教学,让学生去表演,如问路,购物,打电话,看医生等。分组进行,奖励先进,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师生有效的沟通。每节课教师都必须做到让学生各有所得,将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均分在各个小组中去,顾及所有同学。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励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有了让自己小组成功有希望的领头人,学困生也就有了强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对学困生的每一次进步教师都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