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

来源 :思想政治课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da_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她已经很久了,不过到底何时第一次与她相遇,记忆却是模糊的.可以肯定的是,自我2011年硕士毕业后从事高中思政课教学工作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像老朋友一样陪伴了我好多年.特别是2019年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已成为我学习与思考、实践与探索的一本案头书.渐渐熟悉了她,也对她产生了别样的情感.
其他文献
2021年北京市中考政策迎来了改革,道德与法治学科由过去的“选考”科目变成了全员“必考”科目,中考与学业水平考试合为一体.考试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变成70分钟,卷面成绩由90分变成70分,综合性更强、文字量更大,更突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如何在课改考改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乡土资源,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对其进行有效整合,更好地利用、拓展、延伸,巧妙融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关注家乡、热爱家乡,传承乡风文明,增强学生乡土文化认同,升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涵,涵养培根铸魂功能.
期刊
一、教学背景分析rn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以价值和价值观为主线,理解价值的含义,区分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明确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理解价值观的含义,懂得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激发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n2.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生活》第十课,理解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措施,学习了《生活与哲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部分内容,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课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价值的含义、价值观含义及其导向作用,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修课程,我们要从全面、系统、辩证和拓展等视角引领学生阅读,感悟新思想的磅礴伟力;从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和实践导向维度引领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行,提升教学吸引力;加强读本与统编教材、集体教研、德育建设、教学方法的统筹谋划,汇聚育人合力;强化评价导向,以趣味性、过程性和发展性,赋能学生成长动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走近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研读《思想政治课教学》,结缘时间虽不长,但情缘颇深、收获颇多.概括起来,有缘起、缘生、缘深三段“不了缘”:rn一、缘起:为什么读rn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新中国70年来思政课进行深刻总结,回答了如何进行教学、怎样看待教学、何以开展教学等基本问题,为新时代教师讲好思政课程、做好课程思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深入学习讲话后,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
德育活动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学生基本素养提升、良好品格养成、价值观念根植的有效路径.然而,一些德育活动呈现碎片化、模式化、理念化和浅表化等不良倾向,导致德育活动不“走心”,教育效果甚微.因此,必须基于生活现实,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实际的系列化、特色化、生活化和深层化的德育活动,让活动真正落地.
期刊
遵循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用法治精神铸魂育人,思政教师要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法治育人观,充分发挥教科书、互联网和社会力量三大法治资源的育人功能,从内而外,由近及远,建构形式多样、生动鲜活的法治教育策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思想政治课教学》自1981年创刊以来,在40年风霜岁月里关怀着广大中学政治教师,提供了解决困难、总结经验及研讨交流的平台,也陪伴了笔者近些年的学习教学生涯.基于此,以2012年1月至2021年7月《思想政治课教学》发表的3575篇刊文为例,通过Citespace5.6.R3等软件可视化地呈现近十年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对中学政治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回顾《思想政治课教学》对笔者的影响.
命制试题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学科知识、实现价值引领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在严谨命题方面,教师要关注时政要闻,参悟表达方式,重读文化经典,研习“讲话”精神,为创设出反映考生核心素养真实水平的情境载体做好准备;在科学命题方面,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情境呈现途径,使题目的 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同时也要注意加强情境与设问之间的紧密衔接;在综合命题方面,教师要处理好综合性与指向性的关系、深化设问与难度系数的关系.以核心素养为指引,精准表述文本,科学设置情境,创新设问方式,提升试题编制的质量,为教师的教学助力,
党内法规从党的文件中分化而来,归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的制度建设逻辑与法律体系建构逻辑合力推动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形成.党的制度建设逻辑决定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基本功能和制度内容,影响着党内法规的结构体例和规范形态;法律体系建构逻辑塑造了党内法规体系的结构体例和规范形态,服务于党内法规体系的基本功能与制度内容.当前,党内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已经形成,可从纵向的阶层体系与横向的部门分类两个维度加以认识.为推动党内法规体系走向完善,今后应进一步厘清党内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界限,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定、实施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