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学语文课中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打开了小学生习作之门,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课堂小练笔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综合性练习,承载着人文价值熏陶和语言表达训练的双重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说,怎样让“小练笔”在有限的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打开小学生习作之门,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尤为关键。
一、积累语言,打下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在用词和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但仅靠课内来积累语言文字,既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也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还应辅以其他形式,如阅读课外书籍,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耳闻目睹,亲自实践,获取活生生的语言文字。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优美词句积累本”,把自己在课堂中、课外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即时摘抄下来,随时大声地朗读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句子中。组织学生共同交流阅读感受或交换阅读优美词句积累本。达到了资源共享、丰富语言的目的。
二、留意生活,即兴练笔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中可供练笔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去领略自然界的迷人风光,去感受人世间的爱恨冷暖,关注学生的生活,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进行即兴小练笔,学生情动辞发,由此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得以激活,“不吐不快”成为必然。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正与学生们热烈地交流着文中的内容。突然,“扑棱棱”地,一只小鸟儿飞了进来!“看”,有只鸟儿。”一位眼尖的同学马上反应,低声喊了出来!同学们开始分神了,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欢喜……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之中。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仔细观察这“不速之客”。其间,让学生随意说说各自看到的、想到的。“客人”走了,我让学生稍做准备,进行一次口头小作文。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争相发言,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有的学生生动地描绘了鸟儿的美丽特征。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编出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有的生动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这样的既兴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的名篇佳作,语言规范,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良好教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美”——文中写得最精彩的佳段,引导学生读懂“美”,让学生陶醉在“美”中的时候,抓住时机“仿写”。 可以写一个句子、几句话,也可以写一段文章。
例如:《燕子》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于是,在这一段的教学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在学习了这一课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一个孩子写道:“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小圆球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例如:我在教《荷花》一文时,抓住了文中描写“荷花的形态”这个精彩佳段,在引导学生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了一段话,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牡丹已经开了不少。红红的花瓣重重叠叠,远远望去就像一团团温暖的火。绿叶丛中,有的花朵已经全展开了,露出了黄红想间的花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娇嫩可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上去胞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四、延伸文本,放飞灵性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在教学《检阅》一文时,在学习到博莱克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时,我随机让学生进行了一番想象。想象拄着拐杖的他是如何进行训练,才有了检阅时的出色表现。并当作一次小练笔写了下来。
有的学生这样写:烈日炎炎下,博莱克拄着拐杖艰难地练习着,他早已是汗流浃背,又热又累又渴,真想一屁股坐下来,痛痛快快地喝个够。可是,想想自己要参加检阅了,他开心地笑出了声,顿时全身又充满了力量。于是,他快速地喝了几口水,又继续认真地走着。
有的学生这样写:课间时候,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嬉戏着。博莱克,他却默默地一个人来到安静的长廊,一丝不苟地走着。一个队员见到了,说:“博莱克,跟我一起去玩会吧。”博莱克微笑地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还是想多练习练习,走的更好些。”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心神觉醒、灵性飞扬。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五、给予评价,体验成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人最本质的属性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学生每次上交小练笔后心中总是带有一丝的期盼,如果教师只是在上面淡而无味地评上个等级便还给了学生,就辜负学生的信任,极有可能造成他们热情的丧失,我们应该与之“分享”这份快乐,激发孩子的成就意识。
为了保持孩子们写小练笔的兴趣,每有写得精彩的小练笔,哪怕只是一个句子,我会一一将它们勾画、摘录下来,把它们汇集,创办成一期期《精彩语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精彩语录》里能齐展精彩。每个月,我也会定期举行一次小练笔比赛,现场写作,并共同评选出优秀奖和进步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写小练笔的动机,同学们写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总之,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有效的进行“小练笔”,定会打开习作的大门,练出写作的“大手笔”。
一、积累语言,打下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家名篇,在用词和表达上都有独到之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语文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但仅靠课内来积累语言文字,既不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也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还应辅以其他形式,如阅读课外书籍,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耳闻目睹,亲自实践,获取活生生的语言文字。
“好记忆不如烂笔头”。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每个同学都准备一个“优美词句积累本”,把自己在课堂中、课外看到的好的词语、句子即时摘抄下来,随时大声地朗读并灵活运用在自己的句子中。组织学生共同交流阅读感受或交换阅读优美词句积累本。达到了资源共享、丰富语言的目的。
二、留意生活,即兴练笔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中可供练笔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去领略自然界的迷人风光,去感受人世间的爱恨冷暖,关注学生的生活,抓住典型的生活情景进行即兴小练笔,学生情动辞发,由此使学生的表达欲望得以激活,“不吐不快”成为必然。
在一次语文课上,我正与学生们热烈地交流着文中的内容。突然,“扑棱棱”地,一只小鸟儿飞了进来!“看”,有只鸟儿。”一位眼尖的同学马上反应,低声喊了出来!同学们开始分神了,有的好奇,有的惊讶,有的欢喜……思路无法回到课文之中。于是,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仔细观察这“不速之客”。其间,让学生随意说说各自看到的、想到的。“客人”走了,我让学生稍做准备,进行一次口头小作文。由于抓住了最佳训练时机,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争相发言,语言流畅而富有个性。有的学生生动地描绘了鸟儿的美丽特征。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编出了一个美丽的童话。有的生动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这样的既兴训练既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仿写文本,举一反三
著名作家茅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仿写是引导小学生领悟作文方法的有效途径,每个学生写作的起点都是仿写。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都是名家的名篇佳作,语言规范,生动感人,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良好教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发现“美”——文中写得最精彩的佳段,引导学生读懂“美”,让学生陶醉在“美”中的时候,抓住时机“仿写”。 可以写一个句子、几句话,也可以写一段文章。
例如:《燕子》的第一自然段(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于是,在这一段的教学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孩子们在学习了这一课的基础上进行仿写,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一个孩子写道:“一身雪白的绒毛,一对长长的耳朵,加上小圆球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例如:我在教《荷花》一文时,抓住了文中描写“荷花的形态”这个精彩佳段,在引导学生读懂的基础上,让学生“仿写”了一段话,学生积极性很高。其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牡丹已经开了不少。红红的花瓣重重叠叠,远远望去就像一团团温暖的火。绿叶丛中,有的花朵已经全展开了,露出了黄红想间的花蕊;有的才展开两三片,娇嫩可爱;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上去胞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
四、延伸文本,放飞灵性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文章的有些地方写得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在教学《检阅》一文时,在学习到博莱克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时,我随机让学生进行了一番想象。想象拄着拐杖的他是如何进行训练,才有了检阅时的出色表现。并当作一次小练笔写了下来。
有的学生这样写:烈日炎炎下,博莱克拄着拐杖艰难地练习着,他早已是汗流浃背,又热又累又渴,真想一屁股坐下来,痛痛快快地喝个够。可是,想想自己要参加检阅了,他开心地笑出了声,顿时全身又充满了力量。于是,他快速地喝了几口水,又继续认真地走着。
有的学生这样写:课间时候,同学们在操场上尽情地嬉戏着。博莱克,他却默默地一个人来到安静的长廊,一丝不苟地走着。一个队员见到了,说:“博莱克,跟我一起去玩会吧。”博莱克微笑地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还是想多练习练习,走的更好些。”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心神觉醒、灵性飞扬。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五、给予评价,体验成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说“人最本质的属性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学生每次上交小练笔后心中总是带有一丝的期盼,如果教师只是在上面淡而无味地评上个等级便还给了学生,就辜负学生的信任,极有可能造成他们热情的丧失,我们应该与之“分享”这份快乐,激发孩子的成就意识。
为了保持孩子们写小练笔的兴趣,每有写得精彩的小练笔,哪怕只是一个句子,我会一一将它们勾画、摘录下来,把它们汇集,创办成一期期《精彩语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精彩语录》里能齐展精彩。每个月,我也会定期举行一次小练笔比赛,现场写作,并共同评选出优秀奖和进步奖,大大激发了学生写小练笔的动机,同学们写作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
总之,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有效的进行“小练笔”,定会打开习作的大门,练出写作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