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颖师

来源 :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IA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那人正斜傍着瓯江,脸上似有自得之意,眉毛相隔得远,仿佛要远渡重洋,才能嘘寒问暖一番,所以来往并不密切,只是平淡地记挂着。相貌清瘦,可不知这几百年他又去了哪个荒山里自在逍遥了,这可不是颖师吗?前几天我正看过他的传记,这位唐代音乐家,因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而流传千古,但他郁郁终生,在政治上并无所成。我微微向前,却只敢肃然而立。
  瓯江上微泛着波纹,不甚壮大,汀兰生长,时有江鸟歇息。偶有一些泛江的渔舟,或是连着风飘过,然后便如采莲女一般细细地寻觅。
  我急忙问道:“你不是失踪多年了吗?”
  穎师把长须拂过,淡然一笑:“我已经隐居百年,偶尔来这里看看现在是何年何月,想不到时间变迁,沧海桑田,世道如此苍凉啊!”我心里正急,好不容易等他开口,却不愿得罪这神仙中人,便只向他请教琴技。颖师便说:“琴本来无技,随心所欲,或喜或忧,皆可于琴,像张旭的草书不可观其貌,我们决不可被约束在写实的琴书里面,得要有自己的情感和自由,根据自己的心境而变化,且绝对不能超出弹琴应有的边限,否则只是乱弹一气,而觉得像夏天的蝉鸣,听着烦躁了。像我少年时出入于名山之中,即是要归于自然,觉草木虫鱼的生气,观清流激湍的姿态,不致被外界迷乱本性,而更是要常去练琴,一日一次,皆不可疏忽,唯是这般勤勤恳恳,专注一物,才能有所成就。”
  我便怅然长立,惘然长叹,颖师少年得志,其才华和天赋当世无匹,但他却并未罢休,就在山水间弹琴作乐,得出自然规律,这百年的修炼,到底是修成了一代琴师。旁有大树,傍水而生,枝杈生得奇异,只有乌鸦落于此树,大风骤起,震得花枝乱颤,叶子已有萧瑟之色,望而惧之。
  颖师微微地皱眉,眉毛便赶紧万水天山地前来相聚。他轻抚几下琴弦,竟有错音,确似“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地崩山摧,峰回路转,前面柳暗花明,后面排山倒海,山泉欲喷,中心如醉,隐隐有高山倾倒之意,时时却只是清纯如水,遥遥如电。颖师神态安详,或凝神聆听,弹到愤慨处就悄然而起,也不顾雷霆震怒,恐怕要惊动天上玉帝王母娘娘了。
  一曲弹毕,我已是“行迈靡靡,中心如醉”,便大声道:“颖师先生,您的琴技是旁人所不可学的,‘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这让嫦娥素女都不敢望其项背,可是仙人否?”颖师顾笑,羽衣翩跹,却不见了。
  乘兴而来,尽兴而去,自在坦荡,毫无拘束,这却只是表面的潇洒豪放,固然不能长久,人们只记得韩愈赞扬的风光,可不洞中数日,才得流芳?
  有人说凡事经历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而颖师风流,自是也参透了山水之道,琴技之道,自然是乐在其中。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指导老师:陈园园)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故事描述:一天午会课时,我这个班主任,进行了一番激情洋溢的讲话,号召班级学生,认真训练大课间的交警手势操,为本次运动会争得荣誉。孩子们满口答应,跃跃欲试。这个班级,是我从一年级带的,积极上进的班风已经形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校的每次运动会上,我们班努力拼搏,团结协作,总是拿团体总分第一名。下午第一节课,正好是体锻课,我们在操场上进行练习。为了更真切地让孩子们向表现突出的同学学习,我拿着照相机,拍
期刊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定为教学目的之一。中学语文教材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
期刊
优化英语语法复习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语法知识,使学生积极内化语法规则,理解和掌握共同的语言结构和表意功能,对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英语语言素养,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本
期刊
期刊
[摘要]大学是以探究为本的学术共同体,而科教融合的育人模式作为一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应当运用到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去。分析法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科教融合的思路,设计创新型法律人才改革主要内容与方案,从而满足当前我国对法律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科教融合;创新型法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