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欧洲“三国杀”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66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读俄罗斯文学,也许是苦难作品读得较多的缘故,我对俄餐没什么好印象。残留脑海的不是保尔领到手的“跟煤一样黑的面包和单调得要命的素扁豆汤”,就是高尔基笔下粗糙的香肠面包、熏鱼、鱼子酱。
  陈凯歌的《无极》上映后,网友有个经典评价:看了《无极》,觉得张艺谋的《英雄》还是不错的。同理,有了英国菜、俄国餐当“电灯泡”,德国口味确实可爱多了。

俄餐并非太粗糙


  一直觉得俄餐就跟俄制武器一样,虽然能量管够,但是太粗糙。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直到去了趟莫斯科后才有所转变。
  由于要去德国,所以从北京起飞的俄航在莫斯科的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先歇了一脚。反正距离下次起飞还早,那就先在战斗民族的心脏机场逛逛吧。
  谢列梅捷沃机场的候机厅确实漂亮,连卫生间的地板都光可鉴人。加上各种商铺灯光的巧妙布置,如果不是看到成排的座椅及拖着大小行李箱来来往往的旅客,整个候机厅活像国内的购物中心。
  走累了,我在靠近登机通道的地方找了个半开放式小店坐下。店里的灯光与天花板的装饰相互切割,形成了巨大的三角形,活像霍珀的《夜游者》;女侍则杵在柜台里,一动不动,面无表情,高冷范儿十足。俄国人为什么不懂“微笑服务”?后来,俄罗斯文化研究者告诉我,不是俄罗斯人不懂,是他们觉得“无故微笑,非奸即盗”。
  桌上的餐单看似单调,却隐藏着俄罗斯人的“味觉密码”。侍者告诉我,他们冰镇着鲜牛奶、羊奶,还有产自里海和黑海之间的高加索山脉的开菲尔酸奶(所以也叫“里海酸奶”“高加索酸奶”)。这种酸奶果然名不虚传,远比普通酸奶来得“酸爽”,喝一口微含酒精、略带气泡的开菲尔,顿时神清气爽,好比嚼了薄荷叶。
  不过时至今日,开菲尔已不再局限于里海和高加索地区,捷克、斯洛伐克、芬兰、匈牙利、挪威、美国、加拿大和东南亚部分地区都有生产。
  此外,我还发现店里的食客们最爱点一种名为“布林”的小煎饼。这种饼跟北京街头的煎饼相似,但略厚些,吃起来甜甜的,奶香濃郁。我觉得吃布林最好搭配果酱,但侍者说,更为地道的吃法是浇上酸奶油或是裹着奶渣吃。试着一尝,果然非凡—俄式奶渣致密、爽口,很有嚼头。
布林饼
开菲尔酸奶

  酸奶油在俄餐中的地位,就如同酱油之于中餐,辣椒之于湘菜。

  有人形容酸奶油在俄餐中的地位,就如同酱油之于中餐,辣椒之于湘菜,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这种色泽乳白、细腻黏滑的发酵奶制品,在俄式菜肴中几乎百搭,无处不在,吃面包可以抹着吃,吃饺子可以蘸着吃,就连喝红菜汤都要浇上一勺。当我点了菜汤表示不需要加酸奶油后,侍者满脸遗憾地一耸肩,说:“您错过了美味。”
  总之,首次品尝俄餐花费不多,但相当管饱。

德国不光有“大猪蹄子”,还有大蒜


  只知道国人爱吃猪肉,没想到德国人也一样。除此之外,德国人也爱吃大蒜。单这两点,就让我顿觉“他乡遇故知”。
  德国人好吃猪肉到什么程度呢?据2007年统计的一项数据显示,当年德国人均消耗猪肉55.6千克,远超中国人均的33.3千克。如果拿来德国食谱,上面一定有无数种关于猪肉的美味佳肴:烤猪蹄、烧烤五花肉、烟熏培根、烤乳猪、猪排……最著名的当然要数猪肉香肠了。据说德国有上千种香肠的做法,能让人连吃3个月不重复。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德国人爱猪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说远在罗马帝国时期,还处于“蛮族”阶段的日耳曼人在行军作战中常让猪进行“军务随行”,以便这种“行走的鲜肉提供者”随时随地可以“以身殉国”。这个习俗流传至今,近现代的德国军队中,众多“二师兄”的身影仍不绝如缕。
  到德国的第一餐,就是“大猪蹄子”加啤酒。严格来说,德国的这种“大猪蹄子”叫猪肘更恰当。“大猪蹄子”黑里透红,加上炸得金黄的薯条,再配上与汤汁同色的啤酒,其出场之简单粗暴、块头之大、色泽之艳,让我不由得想起“东坡肉”和“红烧肉”。
  也许是肘子过于肥腻醇厚,啤酒多少显得寡淡无味了。看到我们如此表情,司机瓦尔格作为“过来人”心领神会。他介绍,其实德国还有一种“皇家”啤酒,深受俄罗斯人欢迎—其酒精含量高达96%。我们一听,吐了吐舌头,还是不要尝了。
  一连几天,我们吃的几乎都是同样的餐配。就在这个时候,拯救我们味蕾和胃口的德国又一位贵客—大蒜登场了。
  那天从法国斯特拉斯堡购物回来,走进一家社区超市,一网兜里三四个蒜头就要1.5欧(约合人民币12元)—当年的“蒜你狠”与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德国猪肘
德国烤肠
  “物以稀为贵”,贵亦有道。一张德餐餐单写着:早餐,面包涂大蒜蜂蜜、大蒜果酱;午餐,蒜头通心粉、蒜头炸薯片;晚餐,蒜头牛排、蒜头炸鱼。
  如果想“高级”点儿,就再来道配以新鲜蘑菇、奶油酱、干酪和牛柳的大蒜意粉。作家张洁在《挖荠菜》一文中说,当她把荠菜配以白糖、麻油时,从未料到荠菜会享有如此高的待遇。我从来没想到大蒜这“乡下小子”居然能和鲜菇、奶油酱、干酪等“高干”站在一起。
  如果苏东坡是德国人,一定会吟道:“无肉使人瘦,无蒜使人腻。”
  德语“大蒜”源于最古老的词汇“Klioban”,意為“裂开”,正如大蒜的多瓣形态。据说,疫情初期,抢不到口罩的德国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拼命吃蒜来跟别人保持距离。印象中,东北人、河南人、广东人生吃大蒜已够生猛的了,但与德国人比起来,我们的蒜只是“浪花一朵”。
  每年德国各地光举办的大蒜节就有20多场。虽然咱们设置了“中国农民丰收节”,但单独以国家、政府的名义搞一个特定食品的节日,似乎还不多。

“胆儿肥”的英国餐厅


  我去法国游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间英国餐厅。在法国开英国餐厅,勇气可嘉!
  我们一行九人,胡乱点了些熏肉、黑布丁、煎蛋、面包、土豆烩羊肉、牛尾汤。等端上来一看,除了熏肉、煎蛋和面包勉强可辨,其他简直就是厨师的涂鸦之作,要形没形,要色没色,粉末状、糊状、膏状……压根不知道盘中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结果一顿饭下来,我就一个感觉—想吐—除了那道甜菜汤。听说英国菜很简单,但实在没想到简单得堪称简陋!点了一桌子东西,但烹饪方式似乎只有两种:烤或煮。调味品之类的都不放,说起来是“众口难调”,但总觉得英国大厨在敷衍了事。
  事实上,英国菜几乎贡献了西方世界所有与烹饪相关的笑话。大侦探波洛相当犀利:“英国人没有好吃的,只有吃的。”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到灯塔去》中托小说人物之口道:“所谓英国的烹饪法,简直糟糕透了。”之后,某先生将英式咖啡称作“英国人称之为咖啡的那种液体”。由此可见,英国人不善料理一说,几成定论。
  实在想不通,天天面对如此糟糕、倒胃的英国菜,鲍里斯·约翰逊哪儿来的底气喊出那句英国尽人皆知的“脱欧”宣传口号:“占有我们的蛋糕,吃掉我们的蛋糕!”
  路易十四认为法国菜可以彰显荣耀,是一种展示他强大实力的方式。他还认为,餐桌不仅是吃饭的地方,也是统治、制定决策、反思国内政治和外交策略的工具。由此可见,餐桌、餐厅、餐饮文化早就有其内涵,虽然那个时代还未出现餐厅、餐饮文化的概念。
  舌尖上的欧洲“三国杀”写完了,我想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话改成:“幸运的人,饭菜可以治愈他的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他的饭菜。”
  编辑邮箱 jw@nfcmag.com
其他文献
紐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并称“四大湾区”。  湾区经济,依湾傍港,各有千秋。随着全球劳动力成本上升,工业4.0的需求加大,各个区域都在努力组团发展,向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发展。  在以海运作为重要运输途径、以运费作为工业选址关键因素的时期,湾区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成为原料地与市场连线之间的关键节点。它乘着海运的东风,一跃成为传统工业的优势选址地,并通过发展制造业完成了自身的崛起。 
从古罗马竞技场上的人兽相斗的血肉横飞,到现代拳击台上的拳拳入肉,人类对体育竞技中的暴力有着持久的痴迷。在现代社会中,无论公共空间还是私人领域,暴力都被压缩到了极小的范围,唯独在格斗比赛里还能肆意纵横。  风靡全球的美国职业摔角(WWE),正是满足了人类这一经久不衰的“暴力”需求。独特风味  首先要说明,“摔跤”和“摔角”是有区别的。竞技体育中的“摔跤”项目,是在规则约束下,击败对手以获得竞技积分,
2019年7月29日,上海,CBA选秀大会,王少杰当选状元  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选秀大会进入第五个年头,纵然姚明主席大力推广,资源不断汇聚,但结果依然乏善可陈。  选秀大会举办之初,是为了筛选更多的人才进入CBA,直接效仿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选秀大会。但中国篮球仍属于举国体制向市场化的过渡期,中美之间的青训体系截然不同,照搬“选秀大会”往往只能选出“矮子里的将军”,实际上离CBA
又届美国独立日。  今年这个节,赶上疫灾与骚乱,还有大选战鼓擂,美国人想对外展示一下团结和友爱都难。  不过,这倒是个反思美国地区和族裔发展不均衡的契机。两大党执政的根据地,也不妨各派代表州,来比较、切磋一番。  富美国、穷美国,指向不同的地区,也指向不同的代表人群。从历史上看,美国由穷变富也有个过程。  合众国的开国先贤们,未预见到东部13州的光环在维持一个多世纪后,让位给了原先他们仅在地图上见
奥卡万戈三角洲的狮群  那时我乘坐的六座小飞机正低低掠过奥卡万戈三角洲上空,那是一班隶属于博茨瓦纳航空公司的民航客机,而我的座位号恰巧在副驾驶,视野良好。  成群的非洲象在河中漫步,河马和鳄鱼在岸上各自安好,长颈鹿被阳光雕刻成剪影;绿色植被覆盖的大片湿地在阳光下闪动着暗金色的光芒,零星的湖泊倒映着天空的碧蓝,灵动得像一块块巨大的水晶;蜿蜒的河流在大地上分割出古老的图画,人类从未涉足的原始和天地自然
由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当代的我们虽然并未身处真正的战争,却一直通过电影在想象、讨论、记忆着战争。举例来说,最近一部关于二战的波兰电影《浴血华沙》,其中的片段在网上广为流传,电影中血腥的残酷景象委实令人颤栗。  由于目前国际情势经常紧张,一派网友主张透过影片传达战争的残酷与不人道;也有网友认为,战争的残酷并不应该是重点,人们更需要反抗侵略的勇气。这些网络争论本身就像是一
美《财富》3月号  3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将开庭审理数十年来最重要的一桩科技官司。审理结果只有两种可能:1.继续守护科技界未来的创新;2.让一家不守法的科技巨头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桩官司的控辩双方是谷歌和甲骨文。争议焦点是一些被称为API 的计算机代码片段的真正拥有者。API 是数据经济的关键构造模块。甲骨文称谷歌未经允许使用了它的API,这些API 涉及Java 编程语言,而谷歌使用该编程语言构
狂欢威尼斯  2019年2月24日,当地市民精心打扮参加威尼斯狂欢节。小金人?  2019年2月24日,第91届奥斯卡颁奖礼在洛杉矶举行。其中,Lady Gaga凭借歌曲《Shallow》获得最佳原创歌曲奖,收获自己的第一座小金人。战区保镖?  2019年2月26日,叙利亚代尔祖尔省Baghouz,叙利亚民主军护送平民撤离战区。叙民主军持续清剿“伊斯兰国”武装分子。
在东京的不动产领域,有一条长长的鄙视链,23个区各有自己的位置。什么千代田区具有皇族气质啊、新宿区鱼龙混杂啊、文京区居民涵养很高啊等等,每个区都有特色,但始终闪耀在鄙视链顶端的,永远有“港区”。  这个集合了东京铁塔、高级住宅、高级写字楼、外国使馆、高端时尚前线的区域,拥有六本木、御台场、赤坂、青山、白金等众多知名街区,被称为“东京的东京”。  “你住在哪里?”是港区居民最喜欢回答的问题之一。当港
很多日本人在站着说话的时候,并不直接看对方的眼睛,能看着对方领带已经很“大胆”,通常谈话时看着对方的鞋,算是一种很尊敬对方的姿态。大概由于这个原因吧,如果穿一双旧鞋,或者皮鞋没有擦干净,多半会被认为经济拮据,处境相当艰难。一个体面的人是不会不照顾自己脚下的。  笔者在过去40 多年里,打过交道的日本人算是不少了,也还真没见过几个穿鞋随便的人。一个号称“一亿总中流”(一亿日本国民全员进入中产阶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