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教学的中心在于学生,探究是学生的探究,教是为学服务,而不是要学服从于教。因此,在教学中,只有从运用教材、关注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开放学习时空、实施激励、自我反思等方面彻底转变教师行为,探究教学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聋校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更大提高。
【关键词】:探究学习 教师行为
探究教学要求教师把科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作为结果的知识体系来教,教学是既重视结果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探究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不重要了。从本质上讲,探究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这里的“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完全由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是指探究过程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并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师的职责在于促进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教师的行为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
教材仅仅只是知识的一种载体,是一个例子,是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所提供的一种媒介,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是知识本身而并不是要掌握教材,所以,对教师来说,就必须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深入地钻研教材,发挥自身工作的创造性,充分地开发教材,拓展教材内容的思维空间,诱发学生主动地探究,以实现对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如教“三角形的面积”,书上是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公式的。我在讲完后让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来推导公式,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讨论交流后,学生利用一个三角形也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同样推导出公式。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很有兴趣,也完成了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同时,由于聋校教材编写时间较长,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教多,有时题目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现在的生活在时间上有较大差距,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出现的商品价格、工作效率等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内容教师要进行删改,多增加一些联系实际的内容,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为耳聋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二、真诚地欣赏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探性学习的教学氛围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聋校教师也应具备这样的学生观,应该相信耳聋学生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事实上有无数个案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且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任何强加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平等的人,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学习的潜能,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欣赏和信任,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获得心理安全感,真正做到敢于探究、敢于发现。
三、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知识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所代替的;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构建事物的意义,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集体授课、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并根据学生人数、年龄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组織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有目的地开放学习的时空,培养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聋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和公式,而要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把数学学习有效地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把教材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校门外的公路上,让学生走一走,亲自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远;教完“丈量土地”后,我带学生走到操场上,鼓励学生想办法测出不规则的操场面积。这样做,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又让学生在运用已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五、恰当地实施成功激励,提供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正确导向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对耳聋学生更是如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从学生动力的来源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另一类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不断由以外在激励为主向以内在激励为主转变的动态结构。只有让学生“享受成功”,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劲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舞台,将他们优秀的一面进行充分展示,强化他们对探究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探究热情。
六、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探索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各种因素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透过研究来改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育研究在根本上意味着对自己的实践的一种考察与反思,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更具理性特征。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所以,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活动、促进师生沟通、组织的教学材料、学生探究过程的调控等方面进行反思,弄清它们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怎样才能使它们之间的配合达到最优化,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条件。一位教师只有经过长期的反思实践,才能避免那种盲目的、凭自我感觉式的教学,才能避免使自己堕为一个“教书匠”,才能促使自己形成自我反思意识,从反思中吸取教益,才能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才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能的目的。
总之,我们只要牢牢把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遵循新课改所强调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定能顺利实施,聋校数学教学也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书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走进新课程》
2、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3、 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
4、 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5、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学习 教师行为
探究教学要求教师把科学当作一种过程,而不仅仅是作为结果的知识体系来教,教学是既重视结果更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是探究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探究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说教师的作用就不重要了。从本质上讲,探究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所以这里的“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完全由学生去自学或盲目探索,而是指探究过程的各种活动都应当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密切相关,并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师的职责在于促进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教师的行为就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
教材仅仅只是知识的一种载体,是一个例子,是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所提供的一种媒介,并不完全等同于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是知识本身而并不是要掌握教材,所以,对教师来说,就必须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深入地钻研教材,发挥自身工作的创造性,充分地开发教材,拓展教材内容的思维空间,诱发学生主动地探究,以实现对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如教“三角形的面积”,书上是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出公式的。我在讲完后让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来推导公式,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讨论交流后,学生利用一个三角形也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同样推导出公式。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很有兴趣,也完成了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同时,由于聋校教材编写时间较长,教材中“繁、难、偏、旧”的内容教多,有时题目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学生现在的生活在时间上有较大差距,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出现的商品价格、工作效率等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内容教师要进行删改,多增加一些联系实际的内容,将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为耳聋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
二、真诚地欣赏学生,营造有利于学生探性学习的教学氛围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聋校教师也应具备这样的学生观,应该相信耳聋学生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事实上有无数个案已经证实了这一点。同时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且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意愿和思想,任何强加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他们难以接受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平等的人,真诚地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探究学习的潜能,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多做,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欣赏和信任,在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获得心理安全感,真正做到敢于探究、敢于发现。
三、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知识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学活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所代替的;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构建事物的意义,不同的人理解事物的角度是不同的,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集体授课、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并根据学生人数、年龄特征、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等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学组織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有目的地开放学习的时空,培养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聋童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因此,我们不能把学生死死地捆绑在教科书里,让学生死记枯燥的概念和公式,而要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把数学学习有效地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把教材内容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校门外的公路上,让学生走一走,亲自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远;教完“丈量土地”后,我带学生走到操场上,鼓励学生想办法测出不规则的操场面积。这样做,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又让学生在运用已学的知识去探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进了对数学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日常思维向科学思维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五、恰当地实施成功激励,提供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正确导向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根本的方法,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对耳聋学生更是如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更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从学生动力的来源看,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另一类来自于对学习本身的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学生的学习发展是一个不断由以外在激励为主向以内在激励为主转变的动态结构。只有让学生“享受成功”,他们才会有学习的劲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舞台,将他们优秀的一面进行充分展示,强化他们对探究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探究热情。
六、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探索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各种因素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必须透过研究来改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育研究在根本上意味着对自己的实践的一种考察与反思,以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更具理性特征。教师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所以,我们应当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分别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活动、促进师生沟通、组织的教学材料、学生探究过程的调控等方面进行反思,弄清它们对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别有什么样的影响,怎样才能使它们之间的配合达到最优化,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条件。一位教师只有经过长期的反思实践,才能避免那种盲目的、凭自我感觉式的教学,才能避免使自己堕为一个“教书匠”,才能促使自己形成自我反思意识,从反思中吸取教益,才能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才能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能的目的。
总之,我们只要牢牢把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遵循新课改所强调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定能顺利实施,聋校数学教学也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书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 《走进新课程》
2、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
3、 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
4、 傅道春 《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5、 钟启泉、崔允漷、张华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