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契合人的心理感受,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春》,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本文试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春》一文的描写手法进行分析,以揭示此文之所以韵味无穷的内在原因,并与读者共同赏析。
  关键词: 散文《春》 朱自清 自然规律 心理感受
  
  散文《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选本都将其选入,多年来也一直是初中语文课本必选的散文示范篇目之一,不知熏陶了多少少人对春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文学的热爱。那么,这篇散文究竟魅力何在呢?除了朱自清先生一贯的充满诗意的情趣之外,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呢?其中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即这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符合自然规律,又契合人的心理感受,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做到了景、情、理的有机统一,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所以才显得格外动人心魄。
  一、拂面怡人的春风
  《春》的开篇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话虽然简单,包蕴却并不简单。首先它道出了一个自然现象:当尖厉的西北风悄悄转为轻柔的东风,严寒渐去,草木复苏,也就意味着春天的到来。所以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东风”的第一条解释就是“春风”。那么,为什么是“东风”而不是南风、西风呢?这可以用周汝昌先生解释宋代词人宋祁《木兰花》的首句“东城渐觉风光好”来作注解。周先生说:“且道词人何以一上来便说东城?……寒神退位,春自东来,故东城得气为先,——正如写梅花,必曰‘南枝’,亦正因它南枝向阳,得气早开;此皆词人诗客,细心敏感,体察物情、含味心境,而后有此诗心诗笔,……古代春游,踏青寻胜,必出东郊,民族的传统认识,从来如此也。”(《唐宋词鉴赏辞典》)故历来写春天多有写“东风”者,中国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秦观《满庭芳》写春天的景致是“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辛弃疾著名的《青玉案》第一句说“东风夜放花千树”,用东风催百花来比喻元宵灯会的火树银花,从另一个侧面表示发东风与繁花似锦的春天的关系。所以朱自清先生在《春》中说“东风来了”,后面衔接“春天的脚步近了”,既是北半球季节、气候变化的自然常识,又表现了作者体物之细的敏感。两个“盼望着”的重复,显示了诗人内心对春的渴盼的急切,而春天似乎也知道诗人急迫的心情,体贴而慰藉地先遣温和的东风来报个信,东风和春天似乎是作者盼来的,呼唤来的。所以“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话充满了渴盼之后的欣喜之情,有一种温暖的人情味,仿佛作者真的听见了春天越走越近的脚步声,而不仅仅只是一种“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稚嫩可人的春草
  当春天真的已经到来,又该向何处去寻找它的踪迹呢?作者的目光首先投向了春天的草。小草得地气之先,最早从冬之枯萎中复苏过来,露出纤纤绿色,因此最能体现早春的景致。唐诗中写早春常写到草,大诗人韩愈有两首写早春的诗都是这样,《春雪》云:“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二首》其一云:“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后一句尤其为人所称道,可见以写草来写早春完全符合春天随时序一步步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也可看作是一种文人传统。朱自清先生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正是草色遥看的情景,仿佛漫山遍野都是一片新绿。而当人与草近距离接触,在上面“坐着,躺着”时,原先眼中大片的绿反而不突出了,人的触觉感受上升了,所以此时说“草软绵绵的”。同样的,这里既是真实的早春图景,又是作者感受到的早春印象。
  三、芬芳诱人的春花
  紧接着,春天就开始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了。百花齐放的景观当然是对春天最绚烂的注解,即使最不留心的人也可以看到百花争艳的热闹,所谓“春城无处不飞花”(唐·韩愈,《寒食》)。所以文中下一段就开始写春花绽放的情景。桃李争春、红杏闹春是最常见的春花景象,就像石榴花之于初夏、腊梅之于严冬一样,是自然的造化,也造就了这样堪称经典的搭配。古诗有云:“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唐·白居易,《长恨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唐·王维,《桃源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木兰花》)朱自清先生也很自然地写到桃花、杏花、梨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一般从正常的视觉效果而言,放眼望去,首先看到的是花儿竞放的热闹场面,所以先写整体印象是“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再仔细分辨每一种花的不同,于是有色彩上的分别,“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但作者并没有停留于视觉感受,紧接着又调动其他感官去体验,说“花里带着甜味儿”,这里的“甜味儿”既是嗅觉上的香甜,又是由此而引发的味觉上的快感刺激,并激发了作者的想象,由花开时的情景联想到果实满枝情景,从而反过来又衬托了这些花给人的美感。这些正面描写之后,再用蜜蜂和蝴蝶的飞舞来侧面烘托花的美,可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描写。
  当看惯了开得如火如荼的桃、杏、梨之后,人们的视线开始转移,去寻找别有一番情趣的野花,所以先从不同角度写桃花、杏花、梨花,再写不为人注意的野花,完全符合人的欣赏习惯和心理。“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一句虽然简单易懂,包含的信息量却多,从各个角度写野花的不同情态。“像眼睛”写个体的野花,是凝神观照;“像星星”写群体的野花,散在大片广阔的草地上,就像星星散布在广袤的宇宙中;“还眨呀眨的”既承接前一句“像眼睛”,又承接后一句“像星星”,颇得古诗真髓,而且以动态的“眨呀眨”写静态野花,赋予了野花一种灵动的风韵。杜甫《秋兴八首》之一有诗句云:“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开”既修饰前面的“菊”,有菊花开放之意,又修饰后面的“泪”,有泪花滚滚、珠泪盈盈之意。“系”既修饰前面的“孤舟”,有系住一叶扁舟之意,又修饰后面的“心”,将思念故园的心系住。这种用法历来为诗家和评论家所称道。
  四、春催人勤,人春相融
  当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都循着步骤一一到来后,已经春满大地,人们蜷缩了一个冬天的筋骨和精气神儿也开始活动和复苏起来了,所以紧接着就开始写人的活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在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最后,用热烈的语言赞美春天:“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第一个比喻着眼于春天的新兴气象,具有无限的生机;第二个比喻着眼于春天的美好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三个比喻着眼于春天的力量,鼓舞人们精神抖擞地生活。三个比喻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赞美春天。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即以人来比拟春天,而且时序上也丝毫不乱,第一句用充满生命力的娃娃来象征春天的新,这种新既是初春的新喜,又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新生;第二句用小姑娘美丽的容颜和勃发的活力来象征春天的繁盛,既是百花盛开、花枝招展的真实图景,又是春天不断向前推进的象征说法,同时一反以花喻人的惯例,以人喻花喻春天,平添一份“反其道而用之”的新奇;第三句用英武健壮的青年来象征春天对人的心灵影响的力量,春天不仅有催生万物的力量,而且用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滋润人们干涸了一个冬天的心灵,使人们生活充满健康的希望。三句之间暗含春天的自然发展阶段,在象征物的选择上也遵循人的自然生长规律,分别写娃娃、小姑娘和青年,看似普通的比喻句,其实也包含着作者一丝不苟的精心锻造。而这种以人喻春天的写法可以说正是客观对象主观化的非常明显的例子。
  由此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写春天,是完全遵循着自然规律的一步步发展变化而一一写来的,从草到花,从风到雨,最后写人,同时这种规律又融合在作者一颗细腻体味自然的心灵之中。朱自清的《春》,景、情、理三者交融,让我们读起来字字动人心魄、句句韵味无穷。可以说,《春》既是朱自清先生精心描写的自然之春,又是经过他的心灵投影后折射出的心灵之春,是一曲歌颂人与自然的精美华章。
  
  参考文献:
  [1]洪宗礼主编.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6.
  [2]杨春时.审美意识系统.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3]张远山.汉语的奇迹.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4]李海林.言语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魏云飞喜欢写生,甚至说酷爱写生也不为过。以我所见,从读本科开始,一直到读研究生,再到留校任教,写生这件事儿始终与其相伴左右。近年来,随着在当代山水画领域的进步与提高,他的作品颇受关注,他变得越来越忙,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写生的热情。因为教学的关系,他不仅把写生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还担任着国画系同学外出山水写生的课程。因此,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月见不到他,通过电话或微信,得知他又在外地写生呢。  数年的
刘瑞名德满,号夷堂、豫庐,江苏沭阳人。礼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宿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沭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沭阳印社社长、沭阳县政协委员。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全国昌届“小榄杯”县镇书沾大赛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大赛,全国“羲之杯”书沾大赛,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第三回中韩书法交流展,江苏省50年书法篆刻系列大展,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
一、概念辨析与综述视角选择依据  文化地理是时空相交错而产生的意义在客体世界的投射和体现。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空间和时间是社会构造物。研究者姑且不论时空在先验世界中是否以实体方式存在,只谈在文艺作品中,时空帶有非常明显的建构色彩;它一方面是当下流行的时空观在艺术品中的体现,另一方面又协助当代社会中的人建构和接受新的时空观。  时空观提供了一套共同遵循的标准,我们按照
儿童影片《第一次的离别》由纪录片导演王丽娜执导、诗人导演秦晓宇监制、大象纪录和腾讯影业联合出品。影片先后摘得2018年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奖,并获得2019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奖、第四节德国电影节最佳影片等荣誉。  影片《第一次的离别》讲述的是两个维吾尔族儿童,在经历了一次次猝不及防的离别中成长的故事。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艾萨的妈妈因为生病而失去语言功
摘要:新生代女导演李玉一直坚持着女性题材的创作,其作品选材大胆,深入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本文通过对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叙事策略以及她的写实主义手段,来简要分析其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  关键词:女性意识 边缘女性 观看 写实主义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影坛出现了一批新生代女性导演,她们以女性作者的身份出现,以其独特的女性视点来书写社会,表达自我,获得社会的认同。她们的作品往往
一、国产动漫传播渠道与表现形式的迭新  媒介更替带给国产动漫最为直接的影像就在于表现形式的变化,国漫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连环画集,逐步向真正动态的艺术形式,即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方向变化,我国大众的动画娱乐方式也随之完成了从阅读到观看的转变过程。媒介变化带动了动漫书籍、长篇动画片、动画电影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适应当下媒介的多元化特征,国产动漫在尝试多方并进的同时,更加着力于生产能够代表中国文化
古人对结尾的要求是:豪壮如“截奔马”,余韵如“撞钟”,有力如“豹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收束有力,余韵无穷,含蓄隽永。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其实,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无不匠心独运,渗透着作者智慧的火花。    一、豪壮如“截奔马”式的结尾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其小说《项链》的结尾是这样的:  佛来民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
2012年底,光线影业出品的公路喜剧《泰囧》上映,届时引爆全民狂欢,最终票房12.57亿。2015年,《港囧》又以16.13亿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的新高。可以看出,中国电影观众对公路喜剧类型投出了迎合的态度,这对于中国电影类型定位趋向成熟起到重要作用。但以《港囧》获得高票房但口碑平平而言,中国“公路喜剧”片在表达类型元素的同时,更要注重空间建构和类型主题之间的互动性关系。《泰囧》成功地对好莱坞经典公
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先后从事动画行业50余年,被《时代》杂志评论为:“宫崎骏——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这位动画电影导演用老方法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作品。”可以说,宫崎骏是日本动漫界的传奇,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作家。作为日本第三代动画大家,他打破传统,用自己不懈的奋斗和坚定的信念开创了东方动漫世界的新天地。宫崎骏的作品,多天马行空,却寓意深远,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
中国主旋律电影(以下简称主旋律电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因其肩负着国家主旋律文化传播的重任,一直是国产电影的重头戏,尤其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2015年起涌现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主旋律电影,再次掀起我国主旋律电影研究的热潮。既有研究多从主旋律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微观视角进行研究为主,而忽视用定量的方法从宏观视角对主旋律电影研究进行再研究。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