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阅读课堂教学方法漫谈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roragame_luo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无论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练的语言形式,还是其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蕴味悠远的艺术境界等,都是值得高中生反复咀嚼、细细品味的。但是在功利性盛行的高中语文课堂,学生花在古诗词上的阅读空间缩小,除了穷于应付考试,大量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提不起兴趣。继承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代诗文阅读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何如何尝试新的、有效的阅读教学新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就成了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悉心雕琢,应从学生的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等因素出发,拓展教学范围,营造文化氛围,使教学内容具有感染力,以此激荡学生的心灵.比如讲授《卫风·氓》时,可引钱钟书《围城》中把婚姻比作金漆鸟笼、比作围城的经典语句;讲授《虞美人》,可引古代诗人郭磨《南唐杂咏》的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这样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也包括补充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等知识,既可以增长学生见闻,又能满足广大高中生普遍存在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对当堂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再有就是要善于挖掘古诗词中典故、神话、民俗等的内涵,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兴味盎然。
  为此,教师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更多地阅读经典文化著作,丰富自己的头脑。如果不能广泛地阅读诗词歌赋,并涉及一定的历史、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就很有可能做不到“胸中有丘壑”,自然就不能发现并发掘出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学生听课索然无味,失去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古诗词的教学就只能停留在文本的字面层次,不能深入作品内在的丰富资源,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古诗文教学,大多借助朗读、涵咏的方式,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不妨借用辅助资料,特别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教材及教辅总会存在一些缺憾,而且古诗词教学内容的范围远远大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含蓄的审美特征,又与学生有较大的时空距离。因此对经典作品的研读,不能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必须积极开拓思路,运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物化诗境诗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深入领会诗词内涵,强化学生的审美心境。但是需注意,不能肢解诗文,分裂意境,冲谈诗词作品的韵味,弱化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有老师在公开课中讲授《春江花月夜》,用十几幅图片分解诗句,即使配上古曲《春江花月夜》也难以在学生心灵上镌刻美丽月夜春江的意境,难以描绘作者内心的孤寂苍凉之情,不能使学生内心受到感染,产生审美体验。
  经典作品历经时间淘洗,沉淀着浓浓的文化内涵,历朝历代积累下无数种解读。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因此就不加辨别吸收继承,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能够质疑问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应解除某些思维定势、传统偏见的束缚,甚至突破课文注释、教参的观点,敢于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大胆设疑,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角度去探索问题,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独到的见解。从而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在学习中发现,在发现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
  近年来的高考中,以诗词为素材的语言表达类试题、作文试题越来越多,因此,对诗文内涵理解的深度、广度以及准确性的表达,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以深化。仿写和改写是其中重要的训练手段。改写是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再体验,因为改写改编的基础是吃透原作,内化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情感或哲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把自己的见解、思想融入其中,外化为自己的作品。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改写,可以激起学生跃跃欲试的冲动,这也是提高其古诗词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同时,改写较其他方法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提升学生炼字炼句的水平,使其对诗词语言的凝练、含蓄有更为深切的体会。如《归园田居》可让学生把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从诗歌的写作形式改写成散文的写作形式,其间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加入原诗里面没有但又符合原诗意境的意象和事件,这种训练一举多得,值得提倡。
  经典作品关键在于细读、品味,课堂教学知识学习经典的一个途径,更多的还是要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形式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不断去发现和创新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教师必须要千方百计地唤起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能主动地、持久地学习古诗词,使学生阅读中提高鉴赏水平,升华情感,培养真正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一切医疗活动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近年来。由于患方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等原因,使医患关系的和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骨科下肢手术低浓度罗哌卡因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骨科下肢手术的高龄病人46例,临床观察随机分为腰麻(sA)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组(CEA)B组,两组均选L2-3或L3-4间
在田边,处处可见雏菊。它们毫不引人注目,却依旧自信的遍布于山间,微笑着迎接每一天的太阳。  有一个女孩,她居住于此,她的院子里也种满了雏菊。每逢有空,她就在院子里,对着画板画雏菊。  各种状态的雏菊,青色的花蕾,欲绽的花苞,羞涩的半开,欢心的怒放,盛极后的衰败,凋零一地的残瓣,都画得有模有样。  她常常把她创作的各种雏菊的画寄到各地画刊画报,期望着能有幸遇到她的“伯乐”,然而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随着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对人文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发展實践证明,一个人的人文素养和他的成就往往都成正比。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精神传播的载体,应该担当其传播人文精神的功能。因此,语文教师要做到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于课堂教学中。并且以学生对于新内涵的事物的求知欲为介质,诱导学生对于博大精深的人文进行探究。这样,学生在道德面前有着强大的心理层次的精神力量。  一、注重朗读课文,在联系延伸中培养人文
《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写作部分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笔者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一单元写作指导课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