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中国教师情感档案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i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受鼓舞的事:胡主席接见优秀教师代表
  
  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你们为全社会树立了光辉榜样,党和政府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
  ——胡锦涛
  
  2007年8月3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南海接见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首先充分肯定广大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做的重大贡献,强调教育在中华民族复兴中的基础性作用,重申近年来党的重大教育决策。胡锦涛特别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尊重教师是重视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具体体现。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胡锦涛强调,全社会尊重教师,广大教师更应该自尊自励,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胡锦涛向广大教师提出四点希望。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胡锦涛的讲话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胡主席对广大教师寄予了殷切期望,无时无刻不指导着、鼓舞着广大教师。
  
  最觉温馨的事:穷人教育学
  
  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温家宝
  
  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免费师范生。在与师生座谈时温总理以最朴实的话语,再次表达了对穷人的关切,表达了政府对穷人教育需求的尊重,深刻体现的是总理一以贯之的民生情怀。温总理谈起“穷人教育学”时,可谓语重心长,让人感受到的是无比的亲切和温暖,仿佛春风拂面。特别是在2007年教师节来到的时候,它让所有教师和未来的教师们备受鼓舞,深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无上光荣与崇高责任。
  有人这样理解,“如果说穷人经济学解决的是温饱问题,那么穷人教育学关注的就是如何脱贫、如何缩小贫富差距的最根本问题。”不错,“穷人教育学”就是要解决教育是为谁办的,办教育是干什么用的等问题。温总理提出“穷人教育学”首先就是要确保教育的公益性、平等性,即让全体公民不论民族、性别、出生、宗教信仰、经济状况如何,都能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政府必须通过制度等形式让教育资源向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确保全体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上学贵、上学难”问题。
  “穷人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消灭”穷人,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有学上、上好学”这只是途径,而消灭愚昧和贫穷,让人们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这才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如果说“穷人经济学”主要着眼点是解决当下社会穷人的生存问题的话,那么“穷人教育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穷人教育”而解决穷人的发展问题。这是一个更加根本性的问题。《中国教师》杂志提出了“新平民教育”口号,希望通过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合力”来解决这个问题,无不是希望能以自己的力量为“穷人教育学”献出绵薄之力。
  
  最感欣慰的事:师范生免费教育
  
  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如果能让最优秀的人才去当老师,我们才能够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他们去培养。……我们也希望这些教师将来能够有一段时间到西部、到农村服务,支援农村的教育,这是优秀教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道路。
  ——周济
  
  关注“穷人”的教育,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必须要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教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届政府特别重视师范教育问题,从酝酿到政策发布,只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使得终止了十年的师范生免费教育率先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重新恢复。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规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至少十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办法》规定,要把培养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作为评价师范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在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部属师范大学给予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对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办法》还规定,学校要安排名师给免费师范生授课,选派高水平教师担任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建立师范生培养导师制度,完善师范生在校期间到中小学实习半年的制度。
  教育部部长周济2007年3月8日在新华网回答网友提问时表示,国家下决心采取这一优惠措施,主要目的是要“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温总理在教师节来到北师大,就是传达要全社会尊师重教信息,倾注了党和国家鼓励优秀青年从事教育事业的良苦用心。
  
  最为感慨的事:高考走过三十年
  
  有调查显示,89.6%的人认为,自己的命运因高考而发生变化,65%的人认为,当年没参加高考,就没有出路。所以,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高考不仅是一种制度安排,更记载着他们的人生。就像一首老歌会唤起我们青春年少的回忆,“高考”二字同样刻有时间的印记。
  ——笔者
  
  2007年是高考恢复三十周年,高考是牵动中国人思维与行为的一根重要神经,关于高考的话题每年都有许多议论,不过2007年的议论首先是一种追忆和感慨,人们纷纷从各种角度来表达高考恢复对个人命运和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大意义。诚然,若从教育的角度看,它对于当年重建尊师重教的社会心理,对重新恢复教育秩序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若从制度层面上看,它建立了一个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通道。正是恢复了的高考,赋予了这个国家以新的生机与活力,鼓舞着无数青年为理想而奋斗,塑造着奋发进取的社会价值观。
  也正是这三十年,又让我们重新思考这个制度和这个制度所建立的文化。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这个制度所建立的秩序不合理性,它越来越成为掣肘素质教育的重要阻力,它越来越透露出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在人才选拔和推动教育改革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因此,改革高考制度的声音不绝于耳。2007年的两会上,一份废除高考的议案可谓语出惊人,那就是改革高校选拔制度,废除高考制度。当然,更多的人表现的是理智和中庸。甚至有人提醒,在恢复高考制度30年后的今天,某些人似乎更多地看到了考试制的各种弊病,因而患了“历史健忘症”,忘记了废除考试制必然带来的更大的弊病,甚至又想用“推荐制”来补考试之弊。尽管我们不能不承认,考试制是一个弊端重重的制度,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比它更好的、能够取而代之的制度。因此,我们不应该因考试的弊病而否定这一制度,而应该从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着眼,来改革这一制度。
  
  最为尴尬的事:教师阅读令人担忧
  
  不是没有时间读书,而是没有动力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要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一大学教授
  
  社会的进步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但是无论如何,阅读还是每个人获取知识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非常关注,我们发现,当今在大众视听媒体、网络媒体的影响下,在大众文化、市民文化、快餐文化的影响下,学生通过传统的平面媒体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狭窄了,同时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的虚假阅读日益明显,改变学生阅读越来越成为社会共同呼声。但是,我们似乎还要提醒的是,教师的阅读也不能让人满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阅读状况与教师的阅读贫乏也不无关系。上海的一位教研员感叹说:“今天的不少教师,已从脑力劳动者蜕化成了体力劳动者。在他们的书架上,除了教科书和参考书,恐怕很难找得到其他的书。”
  纵然我们有一千个理由,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古人的那句话——“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读书的后果,就远不止“面目可憎”了。我们认为,越是社会浮躁,就越需要我们的教师多些宁静;越是社会无视读书,就越需要教育者走进书斋。因为我们身上有这样的使命: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在全民娱乐化的今天,教师要少一点世俗气,多一点书卷气,要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必需,这样才能在商品社会的今天,不至于迷失了自己。焕发出教师作为人的特质,让自己的生命更富有色彩,让精神之花永不枯萎,也才能带领学生冲出世俗文化、泡沫文化的包围,从而实现对他们精神的引领。
  
  最觉痛心的事:“辱师事件”折射的教育问题
  
  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
  ——网民
  
  这是一件匪夷所思、发人深省的事件。在神圣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没有认真听课,还不断地辱骂老师,甚至上讲台对老师动手;其他学生不仅不加以制止,而且参与、鼓动。而老师呢?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制止这种行径,还能够容忍,还能够继续“上课”。这叫什么课堂?这叫什么师生关系?这样的教学能达到什么目的?这件事通过网上视频传播出去之后,立即引起极大轰动。一些网民质问: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老师怎么了?我们的学校怎么了?相信这件事让每位教师,每位家长,甚至每位公民的心情都难复平静。网民们愤怒了,社会重视了,恶搞的孩子们也道歉了,影响也渐趋平静,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却不能就此止步,我们还要再次拷问: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将如何补救?应该看到,类似的事件还不是少数,“辱师”事件,学生(或家长)甚至残杀自己老师事件也偶有耳闻,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不容忽视,如今一些教育者,包括家长、教师、学校、甚至社会,都已经把教育使命丢在一边了。学校似乎就是招生,类似于招徕顾客那样;家长好像是上帝,但拿钱也就让孩子学点技术,混个经历;而老师呢?不少人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点薪水。这是教育吗?师生关系往往折射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对于教育的一种最为真实的认知,甚至是成人与未成年人对于社会的一种真实认知。“辱师事件”真的需要我们不断反思:教育怎样能够让教师和孩子都不再受伤害?
其他文献
农村地区教师教育工作在农村教育发展中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高度重视使得我国农村地区教师教育正处于一个历史性转折时期。2003年第一次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党中央国务院把农村教育摆在了国家发展战略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向农村教育倾斜成为教育政策的重要趋向。正如周济部长所言:最重要的
如果澄静就是彻底地与世隔绝,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涯将注定是个悲剧。因为“任何天才都不能在孤独中得到发展。”然而,在我们整日地忙碌中,连一点保持自我积极反思的澄静空间都不复存在的话,那又将怎样呢?  试看今日教坛,乃繁华之盛会。在我们的新课程运动中,充斥着多少表面式的合作。各种培训观摩活动风起云涌,个人成长的科研沙龙波澜壮阔,大型的新课程研讨会铺天盖地。成千上万的教师加入了追星的行列——“师星”窜红(特
1  徐慧遇见于家成的时候,是在3万米的高空。从成都飞往青岛的飞机上,两人刚好坐在一起。后来飞机因遇到强对流天气而出现颠簸,虽然空姐一个劲地安慰大家别紧张,于家成还是吓得紧紧抓住椅子的扶手,他脸色苍白,冷汗直冒。坐在旁边的徐慧看他一个大男人吓成那样,又好笑又有些同情。她一边让他深呼吸放松身体,一边轻声安慰他。  徐慧的轻声细语与镇静似乎有一种魔力,于家成渐渐放松下来。他不好意思地告诉徐慧,他有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人提出了我国中学教学中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问题,有的在教学实践中还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认为,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应是统一的,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更不能用一个方面来代替另外一个方面,否则任何一种转变都是不可能做到的。为了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共同转变,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我校近几年试行了“以学案定教案”的教学法,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今年着重要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被列为其中第六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第一点,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对于如何促进教育快速、和谐地发展,温家宝总理做出了具体的部署,代表们也对他们关心的话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建议。可以看到,总理提出的问题,也正是代表们关心的话
“平民教育”是一个颇有历史积淀感的词,提到它,马上想起的是晏阳初早期在旧中国开展的教育实验和运动。那是一场历史意义深远、国际影响广泛的运动,而且主要为民间的力量所推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力量渗透到了社会的边边角角,教育成为了一项完全彻底的国家事业,很长一段时间民间力量几乎没有了主动发起或以重要的角色身份参与教育事业的必要和机会,晏阳初的那场教育实验和运动也就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东西,仅仅作为教育史
春天的时候,一只小公鸡从妈妈的翅膀底下啄破蛋壳,怯生生地来到世上。不久,黄绒绒的毛褪去了,小公鸡长出了漂亮的羽毛;夏天的时候,小公鸡又长出了艳红的鸡冠,健壮而有弹性的大腿日渐丰满。这时,小公鸡经历了它短暂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立夏那天,它成了餐桌上的一道主菜——老姜炒子鸡。子鸡是童子鸡的简称,据说,作为一只纯朴的童子鸡,这时候思想尚未发育,没有杂念,一心只扑在身体的发育上,所以,肉质细嫩,佐以料酒、
陈维:2014年,被交通运输部评为2013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被上海市总工会评为2013年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201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多项荣誉;2020年,被全国妇联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她是上海浦东海事局危防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陈维。在封闭的集装箱面前,她让瞒报的危险物品原形毕露;她首创的船载危险货物开箱查验,写入了国务院行政法规;由
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免费师范生
倦怠——教师职业生涯的普遍感受    许多研究都已经证明,职业倦怠是许多职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职业倦怠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消极心理反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实,对所从事职业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性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或成为一种持续性的心理反应,则已经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了。  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受到教育研究者和决策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从教师的工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