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验展示生物学科生动的一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r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实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手段所展示的生物概念、规律等,相较于文字化的表述往往显得更加生动直观,因此,也更容易为学生理解。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懂得利用实验手段来展示生物学科生动的一面。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了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简单谈了一些生物实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实验教学能够更进一步提升整个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学科;实验教学;生动直观
  生物学科是一门以千姿百态的大自然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生物学科中涉及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可以说,生物学科是一门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学科。然而,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类学科,我们所接触的生物科学知识都是经过一定的分析、归纳、总结、概括而得来的理论知识,这样,原本生动有趣的生物知识就变成了一条条地知识点,难免显得有些枯燥。在生物学习过程中,实验在其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实验是很多生物概念和规律形成的依据,反过来,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把一个个的生物概念和规律再还原成其原本的形态。由此可见,利用实验手段可以充分展示生物学科生动的一面,还生物学科以本来的面目,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意实验的严谨性
  生物实验是一门异常严谨的科学,在开展生物实验过程中,每一个实验步骤、每一个操作方式都要务必做到严谨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结果科学可信。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严谨,教师在平日的教学活动中就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严谨科学的实验精神,并且在进行演示操作的时候要努力做到准确操作、规范实验。就拿显微镜的使用来说,在生物实验中,显微镜是使用率最高的实验工具,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现象的时候,往往需要注意显微镜的安装大概要距离桌边5—7厘米的距离,对光要保证目镜、物镜、通光孔、光源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光线足够强,就可以采用平面镜,如果光线较弱,则采用凹面镜等细节问题,只有规范操作,保证实验的严谨性,才能科学准确地展示出相关的生物现象,揭示生物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二、注意实验的可观性
  在生物课堂上,向学生直观地展示生物概念、规律是生物实验一大重要的功能,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实验的可观性一定要有所保障,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能够准确清楚地观察到应当观察的实验现象。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观性,教师在开展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课堂的光线,注意实验仪器的摆放位置,对于一些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的实验,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对实验过程进行放大,或者直接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一些模拟性的实验等等。一旦保证了实验的可观性,学生就可以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很多原本无法发现的细节问题,从而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注意实验的灵活性
  在课堂环境下开展生物实验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并且很多时候,教材中原本给出的实验材料效果也不见得理想。为了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实验的灵活性,对实验方案进行一定的改进,或者选用一些可替代的实验材料,以达到顺利开展实验或者提高实验效果的目的。例如,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的实验,在以往,我们往往都是选择蚕豆叶作为实验材料。然而,当笔者在给学生讲到这个实验的时候,却没有蚕豆叶可用于实验。为了实验顺利开展,笔者选择了青菜作为实验材料。同蚕豆叶一样,青菜的表皮也很容易撕取,并且显微镜下也能够青菜地观察到气孔,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实验替代品。通过这种灵活的应变,不但可以让很多原本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还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注意实验的思考性
  生物学科中开展实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一些生物现象、生物规律,让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直观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基于实验的这一目的,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思考性,教师要具备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在实验开始前,笔者先结合着实验给学生提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在实验开始前要将实验材料天竺葵先放在黑暗中一个昼夜?对一片叶子进行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当我们取下遮光的纸板后,观察一下叶片上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酒精灯中加热?把酒精进行脱色的目的是什么?当绿叶在酒精中变成黄白色时,能够看出叶片的遮光和未遮光部位的区别吗?为什么要在叶片上滴上碘液?滴上碘液的叶片发生了什么变化?待这些问题提出以后,笔者再给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由于有了问题的引导,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学生不但观察的非常仔细,而且观察活动也显得非常具有目的性。可以说,在几个问题的引导下,该实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表演过程,实验具有了很强的思考性,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和探索,这就是该实验最大的价值体现。
  生物实验既是生物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又是开展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实验手段下的生物知识打破了单一的文字形式,而使得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丰富有趣,因此,实施高质量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提升生物教学活动的质量。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我们要努力在生物教学活动的启蒙阶段通过有效的实验手段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生物学科在实验的帮助下展现出原本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何大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讨[J].才智,2011年13期.
  [2]刘新星.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05期.
  [3]孙志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28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实验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数学是科学的大门和钥匙。”信息时代的来临,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知识的广泛使用,它已成为人们拓展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代数繁、几何难、三角公式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也折射出学生对高中数学学习的无耐。如何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数学难点的成因探析  教学难点指学生不易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导致练习时出错率较高。难点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教学前反思花费大量时间,动很多脑筋,反反复复思考,教学中反思也能及时调整,而在教学后反思的环节上消耗的时间少之又少,有的教师甚至忽略不计。调查备课笔记上调整与反思这一栏内容,多数寥寥数语,应付了事,甚至为了配合检查,匆匆几笔,不知所云。检查者也多数只看“分量”不看“质量”,我调查了部分备课笔记,也询问周边教师,统计的结果是近8
【摘 要】江苏高考实施等级考试后组合场问题每年都有考察,由起初的较为简单的电场和磁场分布在不同的象限,到电场和磁场分界线与X轴或Y轴成一定的夹角,这几年出现更多的则是电场和磁场成周期性变化,无论题目如何变化,其主要解题思路就是电场中的直线运动或平抛运动结合进入磁场后的匀速圆周运动。笔者从这几年的教学和对考题的研究中出发,列举几例说明处理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和大家分享、探讨。  【关键词】组合
读过周弘老师的《赏识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时常激荡起我心底的点点涟漪。“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它如同一眼清泉,滋润着每一位孩子稚嫩的心田,荡涤出每一位学生喜人的进步。德育因赏识而精彩,凿一眼泉,让智慧激活教育,让每一个细节轻轻地告诉我们的学生:孩子,老师读懂你,欣赏你。多给孩子一点甜,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让学生在赏识教育中快乐成长。  孩
文章简述了对阅读理解,阐述了现代文阅读能力包含的四个方面,并简述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作为一位普通的中学数学教师,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投身到这项伟大的课改实践活动中去,以顺应时代之潮流。以下各点是笔者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和思考:转变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