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阅读提兴趣促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ap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人们因为不尽相同的理由学习英语,而在校的学生一年又一年因为考试而在苦学英语。这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方面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变得实际,追求多做题多学语法的速成方式,语言成了和交流无关的东西;另一方面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消磨殆尽,能力的培养也仅停留在培养做单选、做阅读的能力等层面。如何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下,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呢?阅读(包括泛读和精读)应该是不错的突破口。
  关键词:阅读;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79-1
  当今,人们学习外语或为工作,或为生活,或为兴趣,理由是不尽相同。但在校的学生,则更多的是为考试。笔者曾要求就任教的两个班(大约120人)写下对英语课的要求和期望。几乎90%以上的学生希望老师课上少花时间训练口语,多花时间讲解语法知识。由此可以看到应试教育下的学生已经很现实。而他们实际的情感又是如何呢?语言教师迫于考试压力也确实花大力气讲解语法,学生长期浸泡在语法里,很快失去了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动力,他们经常抱怨的就是英语课是如何枯燥乏味。面对这样的矛盾和无奈,笔者也甚是苦恼,一直试图通过合理利用现有的时间和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在看过一些理论书籍和其他同行的实践经验后,本人就手头资源优化了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通过精读和泛读合理结合,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能力。
  选择阅读作为突破口有以下理由:(1)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侧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高考中完形、阅读就占了50分);(2)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英语的输入也主要靠阅读,它的操作性更强;(3)阅读就目前的外语学习环境而言是有效的语言输入手段,能带动其他听、说、写能力提高;(4)学生生活学习中能接触到的材料中,从课内到课外都是阅读材料居多。
  精读 主要在课堂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精读就课堂结构分为读前(prereading),读时(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
  读前主要是积累词汇。语言学家博林格曾指出,任何一个掌握了一门外语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学习外语的主要时间都是花在掌握这门语言的词汇上面的。虽然不能说其绝对正确,但至少可以看出词汇学习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读时,即学生对文章理解的过程。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 mode)”,之后与“自下而上(bottomup mode)”同时加工文章的模式。这一信息加工过程是语篇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倡以框架记忆来带动细节记忆,获得既见树又见林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分阶段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虽然高中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不短,但他们的阅读习惯仍滞留在初级水平,需要用笔或手指来帮助集中注意力,或需要读出声或心理暗暗地读,或没有主次地进行阅读;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都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纠正、指导,直至学生完全掌握正确的阅读习惯。
  (2)加强文体的分析和指导:不同的文体应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而学生在接受训练之前往往对文体没有太强的概念,也往往注意不到阅读策略的调整;老师应利用学生所用的阅读教材分析不同文体各自的特点及可采用的相应的有效阅读策略。目前使用的译林牛津高中英语也就不同文体给出了不同的reading strategy,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师的阅读教学。
  (3)加强难长句的分析指导: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生词是学生理解文章的拦路虎外,还有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句型或结构复杂的句子构成了学生理解的障碍;老师应经常就文章中出现的难句长句指导学生分析。
  (4)加强文章结构和修辞的指导:作者为了向读者传达他的意图,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一定的讲究,或者为了说明某个现象或文体,会运用特定的修辞,这些往往是中国学生在阅读时容易忽略的东西;老师在文章理解过程中适当地穿插这方面的指导,并且指导学生通过这两方面的分析达到对文章更深的理解。
  读后,即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诵读。诵读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活动。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理解字句,感悟内容,留心谋篇布局,熟读课文以至成诵,与语言建立起一种条件反射的关系模式。另一巩固方式是让学生通过写作的形式把所学文体和谋篇布局等方面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
  泛读 主要是在课后由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的,是把学生的阅读视线从课文引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和生活空间。泛读是一种能力的释放,能给学生带来快感,增强学生的自信。但这并非是说老师在这一领域完全放手。在现在的学习环境下,没有适当的监督和指导,阅读这一有弹性的任务很容易不被完成或不能很好地被完成。教师可以从以下进行监督和指导:
  (1)推荐泛读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学生的实际兴趣和阅读能力推荐相当的阅读材料。对高中生而言,《21世纪英文报》、《英语世界》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2)设计泛读后的相关活动:定期举行相关活动以检测并进一步推动泛读活动的展开。如让学生写读后感,或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间用外语就同一阅读材料发表各自理解和观点等。
  通过课堂内精读活动的有针对性地展开,可以使学生有效掌握阅读方法和提高阅读能力;而泛读既是能力的巩固和积累,又是能力释放的过程,并从中获得乐趣,进而进一步提高其阅读能力。当然这还是不成熟的尝试,其广泛开展的可行性还有待检验。
  [参考文献]
  [1]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侯兰华.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0).
其他文献
随着小学生英语学习时间的不断提前,英语学差生的面越来越广,负积累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差生在班里几乎可以占到一半。因此,对于学差生的成因及心理分析势在必行
该研究结果可望在将来用于治疗人类的视觉障碍通过基因治疗,一度色盲的猴子如今能看到五颜六色的世界了。该结果表明,这类方法有可能最终治愈人类从色盲到其他可能导致全盲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观光农业旅游就是应运而生的,符合人们的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W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迫切需要生产石油,但旧中国没有一所培养石油人才的学校。于是,中央燃料工业部在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上(195O年4月)决定,建议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设置石油系,并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存在的目的在于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是学校存在与不断发展的重要基地。而所谓高校图书馆品牌建设是指图书馆在利用自己馆藏资源及其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中学教师遇到一些问题,如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到底是什么关系,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何克服听说与读写脱节的问题,等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和实践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语言知识与运用语言的关系  对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侧重,实际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语言本质观。如
井冈山斗争时期是中共革命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段时期,期间中共不仅经受住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种种考验,在思想上也抵制了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
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11期枯水期(4月)的普者黑湖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研究1977-2014年期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变化;从降水量、农田面积、总人口和G
多年来,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总是把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放在教学的首位,而忽视学生的精神世界。实际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学习态度、积极的情感都直接影响他们的英语学
4月10日,两台目前世界上最大的PTA(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氧化反应器在陕西有色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南京宝色股份公司制造完成,这不仅标志着该公司制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展示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