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信息技术被纳入学生学业能力测试的科目,但是,由于高考导向的原因,信息技术课在授课、评价、考核等方面,都还远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给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在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现如今,信息技术课已在中小学落地开花,不论是规模、体系,还是课程设计的规范程度,都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的发展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要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一、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教学管理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孩子无辜旷课,尤其是在一些寄宿制学校表现的尤为突出。孩子们之所以放弃课堂、放弃学业跑到网吧去上网包夜,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关键是孩子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经不住虚拟世界的诱惑,只要在现实中受到了委屈和一些不公的待遇时,就会去虚拟世界寻找存在感,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针对这一点,作为信息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课教学不同于文化教学,信息课授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传承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理解、认知、对话的过程。信息科任教师较其他科目的教师掌握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授课的过中应充分的挖掘和开发这些资源。
二、关注课程理念
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理念。一是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二是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是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四是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五是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作为信息科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仅仅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动态生成。譬如:在教授《申请电子邮箱》这一课时,应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学生看书学习,要求:学生会说出几个大型门户网站。然后教师讲解:我国许多的大型门户网站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如新浪、网易等。并以在163网上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为例,明确本课的第一个具体任务,提示学生登录163网站,开始注册操作。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互助完成注册信息的操作。在小组长的协调下沟通与交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而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针对个别注册失败的学生,老师请出小组中已成功的学生通过演示讲解注册过程,请不成功的同学仔细观察自己失误的原因在哪。最后,老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电子邮箱申请的心得体会,并归纳总结申请电子邮件的要领及实际意义。电子邮件在现代信息社会运用的十分广泛。当学生在掌握了电子邮件的申请要领之后,可以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统计各位同学各自的邮箱号,并相互之间添加,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把当天的作业或一学期的测评试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课代表,再有课代表统一上传给科任教师。这样不仅丰富了孩子们信息技术知识,增长了实践动手的能力,也让孩子们贴身的感受到无纸化办公的优越性。
三、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挖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科任教师应该积极拓展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让学生在参与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与管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四、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 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现如今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我们不仅要掌握电脑的使用知识,而且还有懂得维护、组装、制作、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的课堂是开发的,绝不能将课堂理解为教室、学校,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带领学生去文化宫、科技馆、电脑科技城参观、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借阅、购买有关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读书、读物来极大的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活动是教学的必备环节,作为信息技术的科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课外活动、寒暑假等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程序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信息技术知识竞答等活动,也可以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主题演讲或主题设计。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方式付诸于实践。作为信息技术的科任教师,我经常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学习。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电子报刊制作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我组织学生参观了我们当地的爱国教育基地进行参观,采访园区导游,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资料、制作表格、拍照。再让学生记录有关资料,把学习内容深化理解,将收集的资料输入电脑中,为制作作品做好准备。有的学生就整理出这样的结构:抗日战争是哪一年开始的?抗日战争经历了多少年?活动结束后,要求各学习小组整理,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图片等。
总之,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信息产品、信息服务成了每个国家,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掌握信息技术,成了每个人生存的基础。高中生作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应成为高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课程理念,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持续坚持的价值维度,也是科任教师必须关注的现实话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果
早在1984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在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为了进一步贯彻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现如今,信息技术课已在中小学落地开花,不论是规模、体系,还是课程设计的规范程度,都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信息技术课在中学阶段的发展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要做更多的尝试和努力。
一、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教学管理中,经常会遇到有些孩子无辜旷课,尤其是在一些寄宿制学校表现的尤为突出。孩子们之所以放弃课堂、放弃学业跑到网吧去上网包夜,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关键是孩子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经不住虚拟世界的诱惑,只要在现实中受到了委屈和一些不公的待遇时,就会去虚拟世界寻找存在感,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针对这一点,作为信息教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信息课教学不同于文化教学,信息课授课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传授、传承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理解、认知、对话的过程。信息科任教师较其他科目的教师掌握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授课的过中应充分的挖掘和开发这些资源。
二、关注课程理念
在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进一步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理念。一是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二是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是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四是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五是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作为信息科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仅仅围绕三维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动态生成。譬如:在教授《申请电子邮箱》这一课时,应充分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学生看书学习,要求:学生会说出几个大型门户网站。然后教师讲解:我国许多的大型门户网站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如新浪、网易等。并以在163网上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为例,明确本课的第一个具体任务,提示学生登录163网站,开始注册操作。其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互助完成注册信息的操作。在小组长的协调下沟通与交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而且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予及时的指导。针对个别注册失败的学生,老师请出小组中已成功的学生通过演示讲解注册过程,请不成功的同学仔细观察自己失误的原因在哪。最后,老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电子邮箱申请的心得体会,并归纳总结申请电子邮件的要领及实际意义。电子邮件在现代信息社会运用的十分广泛。当学生在掌握了电子邮件的申请要领之后,可以以班级、小组为单位,统计各位同学各自的邮箱号,并相互之间添加,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孩子们把当天的作业或一学期的测评试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课代表,再有课代表统一上传给科任教师。这样不仅丰富了孩子们信息技术知识,增长了实践动手的能力,也让孩子们贴身的感受到无纸化办公的优越性。
三、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运用
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把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挖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科任教师应该积极拓展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在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共享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信息资源的收集、组织、开发,让学生在参与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学习。应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关网站的开发、应用与管理,为信息技术的学习创设丰富、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四、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中信息技术课 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而且还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现如今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必备工具。我们不仅要掌握电脑的使用知识,而且还有懂得维护、组装、制作、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的课堂是开发的,绝不能将课堂理解为教室、学校,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带领学生去文化宫、科技馆、电脑科技城参观、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借阅、购买有关信息技术最前沿的读书、读物来极大的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
活动是教学的必备环节,作为信息技术的科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课外活动、寒暑假等时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程序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信息技术知识竞答等活动,也可以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主题演讲或主题设计。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方式付诸于实践。作为信息技术的科任教师,我经常带领孩子们实地参观、学习。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电子报刊制作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我组织学生参观了我们当地的爱国教育基地进行参观,采访园区导游,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收集资料、制作表格、拍照。再让学生记录有关资料,把学习内容深化理解,将收集的资料输入电脑中,为制作作品做好准备。有的学生就整理出这样的结构:抗日战争是哪一年开始的?抗日战争经历了多少年?活动结束后,要求各学习小组整理,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图片等。
总之,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的全球化,使得信息产品、信息服务成了每个国家,每个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掌握信息技术,成了每个人生存的基础。高中生作为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应成为高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课程理念,关注课程资源的整合与运用、关注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持续坚持的价值维度,也是科任教师必须关注的现实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