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是土地交易逐渐市场化的客观要求,追求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的同时,
  交易程序必须严谨具体,以确保交易活动的公开性,保障交易的公正和公平性。所以,土地交易程序必须法制化,并保障交易程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土地交易;程序;法制化
  我国创建土地有形市场,实行土地进场公开交易,意在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行,人们对公正交易的渴望,逐渐产生了土地交易程序。土地交易程序,是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土地管理法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体现出高效的程序价值。当前,土地交易市场化程度加深,必然要求创建土地交易程序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提升执业门槛,以及相关交易程序救助制度的完善。
  1、现行土地交易程序架构
  1.1 交易形式
  我国土地交易形式,在《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三种出让形式,即协议、招标和拍卖。同时《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中也确立了三种出让方式,招标、拍卖和挂牌。所以,协议、招标、拍卖、挂牌四种出让方式,是我国现行法定土地交易方式。其中,招标、拍卖、挂牌三种出让方式属于土地交易市场化方式,协议出让方式不属于土地市场化的交易方式,且协议出让方式的使用是严格受控的,限于划拨土地使用权,以及特殊用途等用地情形。由于只有《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中提出了挂牌出让方式,所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人们并不完全认同这种出让方式,普遍认为挂牌并不可作为一种出让方式,且有不明朗之嫌。但是,经多起土地交易实践表明,挂牌出让方式具有诸多优势,如挂牌出让方式相比其他出让方式更为灵活,即可作为拍卖的书面程序加以利用,也可独立运行,当所有条件全部具备,即可转为拍卖。挂牌方式也是一种书面竞争手段,是其他出让方式不具备的。
  1.2 交易许可制度的实行
  土地市场中出让的通常是具有一定使用年限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国家对一级土地交易市场高度垄断,对外开放且竞争激烈的市场是二级和三级土地交易市场。关系原划拨土地的交易,以及转变原土地使用条件的交易,必须经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查核,并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审批,方可进行交易。此外,关系到集体建设用地的交易,前提必须获得原集体经济组织的许可,并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准许,方可依法流转。
  1.3 明确了土地交易类型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必须进行公开交易,出让土地使用权的首次交易也必须进行公开交易,同时法律允许的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同样也必须进行公开交易。另外,根据《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纳入有形市场的交易活动包括:因土地抵押权生效,产生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活动;因法院判决用于债务清偿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活动;还有租赁和抵押土地使用权,交换和馈赠土地使用权,以及作价出资等交易行为都应归入有形市场。
  2、现行土地交易程序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法律层级低、规范简单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虽规定可以利用招标、拍卖的出让方式进行土地交易,但并未明确规定具体的交易程序。《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虽是交易程序法规,但也只是明确了交易许可制度,以及几种交易形式,实际操作性较差。另外,我国土地交易程序法律依据主要依赖于《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但其仅是法律层级上一个部门规章,无法达到土地管理制度执行要求,与依法行政需求严重失衡。
  2.2 惩处制度的欠缺,交易市场职责的不明确
  我国缺乏相应的惩处制度,无法有效打击违法行为,是当前存在的最为普遍的问题。如竞买人在土地交易过程中相互串通,干扰竞买秩序等诸如此类的违法违规行为。目前,我国实际土地交易活动中,这类现象频频发生。因为,对于竞买人诸如此类的违法违规行为,相关法规并未明确规定如何处理,应给予怎样的处罚。如在一宗土地拍卖活动中,出现索要好处费的现象,遵照竞买规则可直接宣告竞卖结果无效,也可重新拍卖,土地交易的严肃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由于法律依据的缺失,对违规当事人无法做出相应的惩罚,无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此外,如拍卖现场出现干扰会场秩序行为,同样也是无计可施,只能实行劝服。再有,未明确规定交易市场的具体职责,近年来土地市场发展迅速,全国各地纷纷创建了土地交易中心,以此作为土地交易有形市场的载体。但土地交易中心具体应执行的职责,却并不明确,虽具备相应的管理权,但缺乏相关的处罚权。
  2.3 法律关系不清晰
  土地交易具有行政行为和市场行为两种属性,这两种属性在一级土地交易市场体现的最为显著。土地交易行为不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致使交易程序中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例如,成交确认书的性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人们通常将土地出让合同与成交确认书相混淆,将两者一概而论。但实质上,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成交确认书只能证明交易关系的建立,以合同订立程序来讲,成交确认书的签订,仅表示经纪人对竞买人做出相应的许可,进一步确定了双方应持有的权利和义务,是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并不完全等同于出让合同。所以,成交确认书的签订,应由经纪人与竞买人签订,并不是与委托人签订。
  3、土地交易法律程序的完善
  3.1 土地交易程序法规的创建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是我国当前土地交易程序的主要法律依据,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完全无法满足土地交易实践需求。并且《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在法律层级上只属于一个部门规章,效力层级较低,所以必须将其层级升级,提升至行政法规行列。目前,我国《行政程序法》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为从根本上完善土地交易市场,还应创建《土地交易程序条例》,提高统一性,添补土地法律体系在立法上的空白,校正重实体轻程序的误区。
  3.2 确立相关法律责任
  无论什么制度的确立,若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则无法落实到实处,最终将形式化。土地交易市场的完善,一方面必须将土地交易市场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确立,另一方面还应对竞买人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格惩处,保障交易程序的有效执行,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必须制定清晰明确的处罚条例,保障土地交易正常秩序,杜绝欺行霸市等违规现象的发生。此外,交易市场工作人员,如主持人、竞买人、拍卖人等相关工作人员,应负的法律责任应在法律条款中明确规定,同时授予相关人员一定的权利,维护交易活动的正常开展。
  3.3 监督机制的完善
  土地交易程序本身具备复杂性,且涉及到的法律关系也较为繁琐,现行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而土地交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所以完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在具体土地交易活动中,应实行公证制度,具体的操作:第一,土地交易活动的法律服务应由公证机关为其提供,具体出现的法律问题,公证员应主动予以帮助;第二,交易文件的审核交由公证机关负责,有关拍卖、挂牌文件草拟完成后,由公证员进行法律审查,保障交易文件的合法性;第三,严格核查竞买人资格,入市关卡必须进行严格把守;第四,交易程序的监管,公证员严格监督交易过程,保障交易程序的合法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首先应创建土地交易程序法规,明确法律责任,完善相关监督机制,此外还应提高执业门槛,完善交易程序的救助制度,为我国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提供高效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贺.浅析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J].北方经贸,2015,(5)
  [2]潘绍华.论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J].中国土地,2005,(9)
其他文献
新形势下需要充分发挥住建系统女性职工的工作创新能力,进而加强妇联工作便显得格外重要.为此,做好妇联工作的路径包括:管理层应明确新形势下做好妇联工作的重要性、面对新媒
【摘要】土地资源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资源,政府是规划和设计的行为主体,被征者是土地资源使用权拥有者,这就注定在农村房屋征收过程中,双方会结合自身的需求产生博弈之势,甚至出现种种冲突。文章以此为研究论题,从多个角度去探究农村房屋征收中博弈和冲突的本质,进而希望找到权衡策略,以便妥善的处理农村房屋征收过程中的矛盾。  【关键词】农村房屋征收;拆迁户;博弈与冲突  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征用农村房
二、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问题分析   (一)我国中小企业产品缺乏自身特色,市场定位不准确  局限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等情况,中小企业无法组织雄厚资金和科技力量进行产品创新与开发,也无法建立庞大的市场营销队伍进行产品的市场营销。在这些先天不足的弱势下,要想在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来、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必须在市场营销的创新上下功夫,准确的进行产品定位。  (二)我国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急剧高涨,寄望各行各业都能按照我党的要求不断前进.当前我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结构都有了很大的转变.随着企业党建工作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充实、完善和塑造灵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恰当的形式完成对被教育者的“雕琢”。当然,这其中自然就是对被教育者进行知识、道德、身体素质、审美能力等的综合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目前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肯定。但本人认为,相当程度上,大家对最常见的教学单位——教学班的文化建设,显得还不够重视。因此,与大
【摘要】在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带来的竞争压力下,企业需要不断通过调整自身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赢得自己的市场。这个过程中,企业愈发重视自身项目管理能力的提升,并利用科技构建出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但这个系统的使用效果在实际中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将指出这些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该系统的使用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系统;使用效果;影响因素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下,为了使企业
本文就管理工作实践,谈谈我们的对策。    一、弱化“应试”效应    引发六年级组问题的发生总根源在于现行的升学考试制度。而我们作为一所普通小学,虽说暂无法根治这一痼疾,但我们可以利用大气候——国家教发的三令五申“转轨”指示,小范围的第一线上的教师已感悟到的“应试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摧残,早想摆脱这付套在师生脖子上的枷锁这样一个有利条件,通过学校指挥、计划、协调、组织等管理职能的发挥,规范我们的管
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模式都深受自媒体的影响,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旅游景区的营销需求.本文分析了自媒体的特点,并探讨自媒体背景下旅游景区营销策略的
【摘要】保障性住房在民生问题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较好解决中低收入以及困难户的住房问题,而且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以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作为研究对象,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准入机制、退出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对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保障性住房规模不断
【摘要】通过项目的总成本费用计算及效益估算,测算出合理的垃圾收费标准,进而对项目进行财务分析、不确定性和风险分析,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关键词】BOT;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生存能力;盈亏平衡;敏感性;风险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经营-移交,是相对典型的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模式。它是指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私人企业(项目公司)进行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