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烧创伤后复杂创面的修复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手部烧创伤后复杂创面的修复方法与效果。

方法

2008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5例伴深部组织外露的手部严重烧创伤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8~58岁。手指全脱套伤2例、手背侧伤27例、手掌侧伤16例,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 cm×6 cm~19 cm×12 cm,单处深部组织外露面积为0.5 cm×0.4 cm~10.0 cm×4.0 cm。根据深部组织外露的面积和位置采用不同方法修复,5例患者外露面积小,采用人工真皮+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38例患者手掌或手背单侧外露面积大,采用分段结扎腹部薄皮瓣(面积为8 cm×7 cm~15 cm×9 cm)修复;2例患者手掌和手背双侧裸露面积大,采用改良腹部袋状延迟薄皮瓣(面积分别为12 cm×5 cm~12 cm×9 cm和12 cm×6 cm~14 cm×9 cm)修复。供瓣区直接缝合或采用中厚皮或邻近皮瓣修复。观察移植皮片、皮瓣成活情况,记录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及随访情况。

结果

(1)采用人工真皮+VSD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患者中,3例患者经2次手术后创面愈合;2例患者人工真皮感染溶解、肌腱坏死,经3次手术后愈合。该5例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14~33 d;随访3个月,患手外形好、质地柔软,瘢痕少,手功能评定良3例、可2例。(2)采用分段结扎腹部薄皮瓣法修复患者中,皮瓣无坏死,手术次数均为2次,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2~3周。35例患者随访1~6年,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外形较佳,手功能评定优25例、良7例、可3例;3例患者失访。(3)2例采用改良腹部袋状延迟薄皮瓣修复患者,均行5次手术,皮瓣均成活,分别于伤后22、24 d创面愈合,后期经分指、皮瓣修整后,患手无臃肿,外形及柔韧性好,随访2年,手功能评定均为良。

结论

手部烧创伤后复杂创面如深部组织外露面积小者可采用人工真皮+VSD联合自体皮移植修复,效果良好;如深部组织外露面积大,单侧创面采用分段结扎腹部薄皮瓣、双侧创面采用改良腹部袋状延迟薄皮瓣修复,可减少手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手外形及功能较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头颈部烧伤合并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月—2018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头颈部烧伤合并上呼吸道梗阻患者17例,其中男15例、女2例,年龄19~63岁,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钳扩张气管切开术。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气管检查,明确气管情况及气管周围组织器官情况,综合评估确定最佳切开穿刺部位及路径,明确颈前皮肤到气
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7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20例骶尾部压疮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7~67岁。根据2016年美国国家压疮指导专家组的共识分期,6例患者压疮为3期、14例患者压疮为4期,压疮范围5.0 cm×4.0 cm~10.0 cm×8.0 cm。清创及行负压封闭引流后应用臀上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压疮创面,皮瓣面积为6 cm×
期刊
目的探讨采用手指尺桡侧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治疗患儿同指蹼状瘢痕挛缩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烧伤且经换药治疗后随生长发育致蹼状瘢痕挛缩患儿26例,共累及50指。患儿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为2~14岁。切开松解瘢痕后,创面面积为1.6 cm×1.0 cm~5.0 cm×2.6 cm。采用同指尺桡侧指固有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1.8 cm×1.0 cm~4
患者女,48岁,2017年9月7日因面部、双上肢、躯干、双下肢火焰烧伤收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总面积40%体表总面积,烧伤深度均为深Ⅱ度。入院后给予积极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行3次清创植皮手术和2次输血后恢复良好。入院后第20天患者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尸体检验见其右侧颈内静脉、双下肢深静脉及双肺肺动脉分支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直接死亡原因为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但栓子究竟是来
目的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血清乳酸值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和2016年1月—2018年1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男111例、女16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21~62岁,烧伤总面积>50%体表总面积,患者入院后均行抗休克治疗。(1)按照治疗结局,将
期刊
目的总结0~5岁烧伤儿童出院后存在的躯体、心理社会问题,以探索其出院后的照护需求。方法以"child*/infant*/toddler/preschool/kid/baby/junior"、"burn/scald/empyrosis"和"nursing/care"为检索词,检索《Embase》《PubMed》《PsycARTICLES》《CINAHL Complete》数据库;以"小儿/儿童/幼儿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对严重烫伤大鼠骨骼肌消耗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7~8周龄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烫伤组和胰岛素治疗组,每组24只。2组大鼠称取体质量、用血糖仪检测尾部末梢血糖水平后,均在94 ℃热水中浸烫12 s制成30%体表总面积Ⅲ度背部烫伤模型。伤后1~7 d每天8:00,胰岛素治疗组大鼠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1 U/kg,单纯烫伤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伤后1~7 d
目的调查慢性伤口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照顾负担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3月在笔者单位急诊科就诊的1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慢性伤口患者,再每例患者选择1名符合入选标准的照顾患者时间最长的家属180名,纳入此横断面调查。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调查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伤口相关信息及患者家属的人口学资料,采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PPUS-FM)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