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关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这种教学模式在展现出它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此教学模式的优势和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期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利弊
一、理论基础
1999年,美国学者莱柯夫和约翰逊在《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明确提出体验哲学观点,它认为语言是体验和感知的结果,语言认知的哲学基础就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主要涵盖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以及思维的隐喻性三个方面。它指出实践是认知的前提,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所以,英语课程设计应重视学习的体验性,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翻转课堂指的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即教师在授课内容基礎上,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新知识融合起来,建立教学内容学习视频。学生通过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传递。之后,学生带着疑问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和讨论,完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体验哲学的层面来看,英语教学重点强调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平等互动,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体验趣味。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从体验哲学角度出发,以翻转课堂为教学设计方法,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把课外移动学习和课内讨论相结合,重视学生英语体验过程,积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教学设计步骤如下:①课前教师将学习内容视频以及学习任务发布到在线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②制定比赛规则,选出评委,指定比赛内容;③各小组给出比赛队员和作品,其余学生可现场提问;④进行课堂比赛,评委选出获胜小组和选手;⑤评价与反馈。
三、研究实施
1.课堂基本情况
实验班级情况:某校2016级会计专业三班学生,学生人数42人,学生年龄19~20岁。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单元“Learninga Foreign Language”。教学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词汇、语法和句型,能用口语进行交际。课堂组织方式:课前通过移动平台,学生进行自主视频学习。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进行比赛陈述。
2.任务分配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由学生选出两名主持人和评委以及比赛服务人员。各个小组选出比赛选手,合作主演选手,提问观众等人选。
3.师生课前准备
由小组代表、评委和主持人设计比赛方案,达成共识之后与老师沟通。比赛方案确定之后,教师通过移动平台通知学生进行赛前准备,并要求学生准备问题对选手进行提问。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语法讲解、常用词汇以及特殊句型等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四、研究结果分析
1.学生表现
通过对学生观察、教师观察、录像资料整理等,全班42名同学积极参加体验哲学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占92.8%。只有三名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聊天获悉,这三名同学英语基础较差,不适应翻转课堂节奏,表演环节不自信。
2.学习效果
(1)构建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动力通过移动平台向全班42名同学发送调查问卷,对此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放42份问卷,收回42份。90.4%的学生觉得此次课程设计能够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88.1%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语言运用和使用体验。由此可知,翻转课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感,构建语言体验情境,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
(2)增加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85.7%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更有利于英语学习,83.3%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资源共享。体验哲学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碎片式自主学习,这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提供沟通和交流机会,更利于学习资源的同步分享。
(3)提高综合能力92.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高自学能力,80.9%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和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83.3%的学生感觉更能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课前学习,展开小组讨论,认真设计比赛方案。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创新性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提高自我观察和反省能力。
3.教师角色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和学生形成平等合作关系。教师成为知识资源的提供者和自主学习的合作者。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引导的身份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课后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存在的问题
比赛小组对内容选取的相关性和全面性不够。虽然部分学生找到了大量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不够强,部分小组不能涵盖全部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学生在发音和语音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的口语不易辨识,比赛速度较快,部分学生不能全面理解陈述的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准备过程进行指导,针对个别学生语音、语调口语问题进行纠正。
六、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不只是传授英语知识,还要促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交际。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但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亟需充分的锻炼。为解决学生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体验哲学角度出发,积极进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课程设计,实现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应用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利.大学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2]邓笛.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外语界,2016(04):89-96.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利弊
一、理论基础
1999年,美国学者莱柯夫和约翰逊在《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明确提出体验哲学观点,它认为语言是体验和感知的结果,语言认知的哲学基础就是体验哲学。体验哲学主要涵盖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以及思维的隐喻性三个方面。它指出实践是认知的前提,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也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所以,英语课程设计应重视学习的体验性,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进行教学活动。翻转课堂指的是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安排,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即教师在授课内容基礎上,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新知识融合起来,建立教学内容学习视频。学生通过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资料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传递。之后,学生带着疑问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学习交流和讨论,完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从体验哲学的层面来看,英语教学重点强调学生为主体,实现师生平等互动,重视学生语言学习的体验趣味。
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本文从体验哲学角度出发,以翻转课堂为教学设计方法,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把课外移动学习和课内讨论相结合,重视学生英语体验过程,积极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式学习。教学设计步骤如下:①课前教师将学习内容视频以及学习任务发布到在线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②制定比赛规则,选出评委,指定比赛内容;③各小组给出比赛队员和作品,其余学生可现场提问;④进行课堂比赛,评委选出获胜小组和选手;⑤评价与反馈。
三、研究实施
1.课堂基本情况
实验班级情况:某校2016级会计专业三班学生,学生人数42人,学生年龄19~20岁。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单元“Learninga Foreign Language”。教学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词汇、语法和句型,能用口语进行交际。课堂组织方式:课前通过移动平台,学生进行自主视频学习。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进行比赛陈述。
2.任务分配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由学生选出两名主持人和评委以及比赛服务人员。各个小组选出比赛选手,合作主演选手,提问观众等人选。
3.师生课前准备
由小组代表、评委和主持人设计比赛方案,达成共识之后与老师沟通。比赛方案确定之后,教师通过移动平台通知学生进行赛前准备,并要求学生准备问题对选手进行提问。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语法讲解、常用词汇以及特殊句型等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学习。
四、研究结果分析
1.学生表现
通过对学生观察、教师观察、录像资料整理等,全班42名同学积极参加体验哲学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占92.8%。只有三名同学没有积极参与小组活动。通过聊天获悉,这三名同学英语基础较差,不适应翻转课堂节奏,表演环节不自信。
2.学习效果
(1)构建学习情境,提高学习动力通过移动平台向全班42名同学发送调查问卷,对此次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评价,发放42份问卷,收回42份。90.4%的学生觉得此次课程设计能够带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88.1%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语言运用和使用体验。由此可知,翻转课堂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感,构建语言体验情境,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
(2)增加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85.7%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更有利于英语学习,83.3%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资源共享。体验哲学下的翻转课堂模式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碎片式自主学习,这为师生、生生之间的教与学互动提供沟通和交流机会,更利于学习资源的同步分享。
(3)提高综合能力92.8%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提高自学能力,80.9%的学生认为它能提高和其他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83.3%的学生感觉更能锻炼自身表达能力和口语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积极进行课前学习,展开小组讨论,认真设计比赛方案。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发挥创新性精神,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提高自我观察和反省能力。
3.教师角色
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引导者,和学生形成平等合作关系。教师成为知识资源的提供者和自主学习的合作者。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引导的身份参与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确保教学顺利进行。课后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存在的问题
比赛小组对内容选取的相关性和全面性不够。虽然部分学生找到了大量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不够强,部分小组不能涵盖全部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
学生在发音和语音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的口语不易辨识,比赛速度较快,部分学生不能全面理解陈述的内容。教师应对学生的准备过程进行指导,针对个别学生语音、语调口语问题进行纠正。
六、结论
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不只是传授英语知识,还要促使学生能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和交际。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普遍有较强的英文写作能力,但口语交际能力较差,亟需充分的锻炼。为解决学生这一问题,本文试图从体验哲学角度出发,积极进行大学英语翻转课堂课程设计,实现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应用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春利.大学英语写作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2]邓笛.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评[J].外语界,2016(04):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