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情景的创设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kurab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学语文教改的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育也应该从教材中走出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大自然,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到大自然中学习语文、培养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大语文教育”观。
  这种大语文的概念,极有利于学生把语文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实现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失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这也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素质教育的方针,是值得语文教育界同行们探讨的一大课题。在实际工作中,我十分注意让学生在种种“情景”中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然后主动地去发现、应用语文。我创设的“情景”主要有:
  一、走出去寻找语文
  1.抄春联:每年寒假,我都要让学生抄春联。因为春联是我国古典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都是对偶句,或“正对”、或“意对”,语言凝练,含义丰富,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可谓是“小对联,大世界”。这些对联不但易于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认识党的政策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增进学生爱党爱国的思想感情。回来后,再让学生分类整理,编成《春联集锦》在班上传阅,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一种途径。
  2.创建凡人语录:所谓“凡人语录”,是和名人名言相对而言的,即要求学生把平时听到的精彩语言、饱含哲理的话都随手记录在携带的小本子上。这些话语包括日常生活中老师、父母和其他亲人的经典语句,以及从电视、收音机中听到的精妙语言。例如:“火车不是推的,飞机不是吹的。”“如果你内心光明正大,就不怕在太阳下晒。”(口头语)“大草打着凉,小草做着伴,让它长呗。”(农民笑语)等等。
  3.收集精彩的广告语:随时抄录生活中见到的新鲜有趣的广告语。例如:“我们的名声是吹出来的。”“长城电扇,电扇长城”。(电扇广告)“小草在成长,请勿打扰。”“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公益广告)等,这些广告语言精练,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充满人情味,不但能让学生增长知识,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极有利于学生优秀品德的培养。
  在此基础上,还开展“为成语恢复本来面目”的活动。在现代广告中,有些商客为了吸引顾客,别出心裁的“仿词”,结果一些成语便被他们顺手拿来为其服务。例如:“鸡不可失”(烧鸡店广告)“衣衣不舍”(成衣店广告)等。我让学生把这些误用的成语集合在一起进行改正,恢复他们的本来面目。这样既让学生记住了同音词、多义词,又使他们了解了仿词、双关等修辞手法。
  二、生活中运用语文
  学以致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方法。语文是民族共同语,它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本身就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环境,如果我们能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节日写信:每逢传统节日,我都要求学生为相应的人写一封信。如:“三八节”让学生给母亲写信,并亲自交给母亲,向母亲表达谢意;“教师节”让学生写致教师的信;“八一建军节”给解放军叔叔写信等。这种活动,不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妙的是育人效果极佳,可谓一箭双雕。
  2.当小记者:假日里,我还要求学生采访一位有建树的或者学识丰富的亲戚,了解他们的成长事迹或者有关家乡的风土人情,并把这些材料整理成文。这也大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三、开辟第二课堂
  1.办好两报:所谓“两报”即“黑板报”和“手抄报”,这是学生迁移知识、锻炼能力、培养写作兴趣的极好方法。因为他们能在办报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写作的快乐,充分发展自我的才华,因此学生对这些活动很感兴趣,比单纯的写作训练效果要好的多。
  2.开好三会:包括演讲会、诗歌朗诵会、辩论会。众所周知,“说”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说”的过程能极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我常不失时机地举行“三会”,其内容主题因时而定。
  四、做好“语文”教师
  常言道“打铁要自身硬”。一位好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语文修养和丰富的学识,即便不能学富五车,至少也要做到言谈举止有“语文味”,让学生耳濡目染在语文的氛围之中。当然,关于这点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我是这样做的:
  1.授课时,我常根据课文内容适当插入对联、典故、名人事迹,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勤写作:教师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成绩,因此平时我除了写“下水文”以外,坚持练笔,并且常把学生的名字写成诗,接班之初,为了迅速的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我就开始写这种诗,或“臧头”或‘雁足’,形式各异。例如:学生吴金梦的名字我写成“吳越自古多佳人,金玉良言说卧薪。梦醒方知勾践意,羞花西子一片心。”诗中不但含有该生名字,还记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同时用美人西施迷惑吴王的典故;学生张晓月的名字我写成“张继落泊宿枫桥,晓风江船鱼灯摇。月落乌啼霜无夜,诗成寒山传万朝”。诗中叙述了张继写《枫桥夜泊》的故事。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树立大语文观念,创设大语文的情景,让学生在种种大语文氛围中快乐的学习语文、学习做人,确实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符合青少年年龄特征的、行之有效的语文教育方法。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目标有明确的表述:一作文的生命力来自于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因而必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二是“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的理性精神”。针对学生提出写作的个性化要求时,又明确书面表达的基本目标是: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而感情的真实健康是写作的灵魂。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是作文教育的核心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每个学生都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但C层次的学生的自尊心更像是“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需要我们教师更为用心去呵护这脆弱的东西。  C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自制力较差,但他们渴望着进步,渴望着获得别人的赞赏。他们有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他们的进取心也许比A、B层次的学生更为强烈。他们在
期刊
十多年来,我从来没向任何人说起过,我有一个叫小娃的朋友,这些日子却老是想起,晚上莫名其妙的睡不好。想得心里悲伤了,还是不愿说。  心里一直念着。她死了也快十年了吧!哪一年死的我还不清楚。只知道留下一个小女孩,还有她的一身衣服,也许还有一封信,都是听另外一个叫霞的朋友说的,我和霞也失去联系很多年了。当时和霞在车站见过一面,我忙着赶车,匆匆地分别了。霞只说了几句话,说小娃嫁了一个司机,开大车的,但挣不
期刊
高一作文写作中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写一次作文就伤亡了一大批人。每次写作不少学生生编硬造、强拉牵扯编造父母离异、车祸、爷爷奶奶死亡的情节。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很多同学写出的文章几乎都是同一事例、同一模式,毫无新意可言。到底是什么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是什么抹杀了学生自由写作的天性?我们的学生是怎么了,还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出了问题?  考试大纲中对作文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思想健康,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
期刊
每天的语文课,除了基础字词,课文内容的讲解,很少有其他的东西。学生们学得很乏味,老师也觉得没情绪。如何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呢?我做了一些尝试,觉得效果还不错。  生动的语文课要有生动的语言。这一点对老师的要求很高。生动的语言既能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有一次进行周练习讲评,是讲陈平的一篇文言文阅读。其中,我提问了一个问题:“陈平是谁?”学生说:“陈平是刘邦的一个谋士。”
期刊
高考语文六十年来一直与时代的脉搏共起伏,是时代风雨的晴雨表。每年高考作文的面世,都会令世人吐糟狂欢。2008年6月7日高考语文试题直击5.12汶川大地震,让师生猝不及防。2011年谈中国政济、经济、科技方面成就,以极强的时政色彩令世人瞋目,但也被人诟病,指责为政治色彩太强。但文贵曲,最巧妙的是2012年高考题,以故事的形式,记叙了一件小事,让学生从小事中发现蕴含的美好人性以及蕴含的人生价值,暗合时
期刊
在我们学校,要求课课有学案,尤其每逢讲公开课、示范课或领导来听课,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先弄一份学案。不然就显得没有准备,会失掉不少分,结果是课堂程序像设计好似的,流水线作业,我想学案目的是帮助学生做好预习,围绕着学案,课前预习,课上展示学习效果。但这样一来,使本来时间就很紧的学生更繁忙,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于语文老师,也跟在学案后面亦步亦趋,无法自主发挥,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影响了课堂
期刊
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廉颇蔺相如列传》也讲了好多遍。无论教参还是我个人的讲解,都把重点放在了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身上。我们往往对勇武率直、知错必改的廉颇赞赏有加,对智勇双全、宽宏大量的蔺相如充满敬意,但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重要人物,即赵惠文王,正是他的知人善任成就了这一代名将贤相;正是他的善纳忠言使赵国转危为安。文中对赵惠文王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却足以显现出他的形象特点,说明他是战国
期刊
愈演愈烈的高考竞争,使应试教育走向了极端。教师把学生框在教室里,框在语文教材里,框在题海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目前,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必须使语文教学从纯粹的书本教学走出来,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一、走进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直接的社会生活实践,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而且让学生领会了大量的语文模糊性知识,对学生积
期刊
纵观各省市的高考作文报告,都提到考生作文中宿构、默写、套用的情况较为严重;模板化、程式化与假大空的现象更为普遍。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作文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不禁有人要问,现在的作文中真的缺少“真善美”吗,如何才能从“假大空”回归“真善美”。  唤醒学生心中的真善美,激发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站在生命的高度思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