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 患者黄斑部视网膜敏感度、固视情况、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及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DME的52例 (83只眼) 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疾病史,采用国际标准化视力表检查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 测量黄斑中
【机 构】
:
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008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糖尿病黄斑水肿 (DME) 患者黄斑部视网膜敏感度、固视情况、最佳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及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DME的52例 (83只眼) 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疾病史,采用国际标准化视力表检查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 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微视野机检测视网膜敏感度、固视稳定性和固视位置。不同类型DME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网膜敏感度的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固视情况的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等级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与视网膜敏感度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83只眼中,局限型DME 47只眼 (56.63%),弥漫型DME 20只眼 (24.10%),缺血型DME 5只眼 (6.02%),增生型DME 11只眼 (13.25%) 。不同类型DME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F=12.737,P<0.01)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H=31.504,P<0.01) 、视网膜敏感度 (F=14.760,P<0.01) 、固视稳定性 (χ2=23.47,P<0.01) 和固视位置 (χ2=21.01,P<0.01)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增生型外 (r=0.43,P=0.19),其他各型DME患者的Log MAR视力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呈正相关 (r=0.56~ 0.62,P值均<0.01) ;视网膜敏感度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Log MAR视力之间亦存在负相关性 (r=-0.62、-0.68,P值均<0.01)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Log MAR视力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是与视网膜敏感度相关的独立因素 (t=-5.52、-4.24,P值均<0.01) 。
结论不同类型DME在形态学和功能学上具有差异。从局限型、弥漫型到缺血型逐步加重,体现了DME病变的进展过程。联合视力、OCT、微视野检查结果能够对黄斑水肿病变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081-1088)
其他文献
目的筛查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 (CFEOM) 伴胼胝体发育不良一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对收集到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伴胼胝体发育不良一家系 (3代共11例,其中4例发病) 进行临床研究以及头颅和眼眶部的MRI检查;然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中4例发病者TUBB3基因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4例健康者和100例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
葡萄膜炎病因和类型的确定对治疗策略和方法的制定具有重要价值。病史询问可为葡萄膜炎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认真细致的眼部检查可使大多数葡萄膜炎患者获得正确诊断,合理选择眼科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将使绝大多数葡萄膜炎患者获得病因或类型的诊断。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93-195)
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Quatrix人工晶状体 (IOL) 植入术后的临床疗效、IOL眼调节幅度及IOL眼高阶像差随调节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6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就诊的67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性白内障术后植入Quatrix非球面IOL的患者32只眼 (试验组),AR40e IOL植入患者35只眼 (对照组)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眼轴长度
目的探讨大泡技术辅助的暴露后弹力层的深板层角膜移植 (DALK) 治疗深层化脓性角膜炎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17例化脓性角膜炎角膜深层感染患者 (溃疡或浸润深度超过4/5角膜厚度) 在山东省眼科医院接受了DALK手术。手术方法:采用大泡技术辅助的方法切除病灶并暴露后弹力层,角膜植片较植床大0.25 mm,撕除后弹力层后缝合于植床。对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的探讨颅眶交界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2009年9月至2012年2月间所诊治的颅眶交界性肿瘤患者22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行CT和MRI检查,均显示颅眶交界性病变,其中实施手术16例,放射治疗6例。结果22例中骨样骨瘤2例,脑膜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黏液囊肿2例,神经鞘瘤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2例,转移癌2例,横纹肌肉瘤2例,其他6
目的探讨经骨膜下入路摘除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在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手术并经病理学确诊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 (OCH) 患者资料42例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根据临床表现、CT及MRI影像学特征诊断为OCH。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分为4组:Ⅰ组 (18例),肿瘤位于眼眶颞上象限;Ⅱ组 (15例),肿瘤位于眶上裂及周围的眶尖部;Ⅲ组 (4例)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重建显示并测量成人活体泪囊及内眦动脉的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取武警总医院眼科泪器病中心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经眼科专科医师检查无泪道相关疾病的其他眼病患者80例 (80只眼),利用GE Voluson E8型超声诊断仪 (三维超声诊断仪器),妇科腔内探头,频率5~ 12 M Hz对其进行检测,每项数据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采用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年
目的探讨角膜胶原交联联合药物治疗感染性角膜疾病的可行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住院治疗的感染性角膜病患者19例 (19只眼),在联合用药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情况下进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观察指标:主观症状、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后1周,15例患者病情好转,3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恶化;术后1个月,1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50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该病认为是由供应筛板区和筛板后区的睫状后短动脉供血不足造成视乳头低灌注或梗阻所致。其确切病因还不清楚,研究发现多种危险因素与其发病有关,现将这些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049-1051)
目的比较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行Ⅱ期囊袋内与睫状沟人工晶状体 (IOL) 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观察2005年9月至2011年8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收治的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患儿,能够坚持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共44例 (60只眼) 。收集资料包括先天性白内障摘除的年龄、Ⅱ期IOL植入的年龄和眼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 (BC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