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战略伙伴型工学合作模式探讨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zn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战略伙伴型工学合作的新模式,并系统介绍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协同高职技术开发中心构建这一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高职院校;战略伙伴型工学合作;工学结合
  
  一、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标,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的问题。
  广东省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通过对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围绕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专业群,不断拓宽校企合作范围,实行弹性学制,以高职技术开发中心“承包”学生的顶岗实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彰显个性,发展潜能,满足了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工学结合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职业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果。然而受长期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高职毕业生仍需经过企业长时间的锻炼方能适应岗位需要,胜任工作要求。有别于中职教育,高职“工学结合”即为“产学研结合”,其具体做法和结合深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工学结合的认识十分肤浅,仅将其理解为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至于如何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与监督。
  (2)实习中设计的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及岗位要求,教学过程仍带有很浓的学科体系特点,没有真正融入社会并服务社会。
  (3)由于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有限,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解不深,或在企业利益分配问题上考虑不周,致使企业能工巧匠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很难达到师傅带徒弟的效果。
  三、战略伙伴型工学合作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 战略伙伴型工学合作的内涵。
  工学结合的基本内涵是:遵循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为原则,建立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密切协作、资源共享、共赢互利的机制,通过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融合的途径,将课堂的理论学习与社会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战略伙伴型工学合作的内涵大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校“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行为;二是组织结构的设计,即校企之间联系纽带的建立和校内组织结构的开放性构成,校企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校企资源的共享,学校按照企业的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四是以企业需求为依据的开放式运作,成立由双方领导组成的董事会等。
  2. 战略伙伴型工学合作的构建与实施。
  (1)更新理念与完善机制。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产学研建设的先进理念,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将行业标准、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理念、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等要素融入到高职教育中。
  (2)产学研结合机制。“源于企业”——将工程化项目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结合起来。通过研发项目的导入带动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学生从事真实工作提供机会和锻炼空间,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岗位和场地,增强高职生就业能力。“用于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或培训服务,不仅帮助企业对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而且学生亦用于企业,降低企业培养员工的成本。
  (3)紧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当地政府、行业或企业深度合作,通过互通有无、利益共分、风险共担、资源共享和示范带动等方式组建预就业的校外顶岗工作基地。
  (4)在充分考虑专业及专业群培育目标所要求的技能基础上,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的力度,彻底改造和整合传统的实验室,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建设实训室,并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增加生产性功能,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5)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平台,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6)建立相应的实训软环境。编写适合项目化教学需要的实训教材和操作规范,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骨干教师,针对岗位(群)的特点,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编写指导教材、技能训练手册和操作规范,并积极推行职业资格鉴定,促进实训教学的深入开展。
  (7)根据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本着过程考核、终结考核和多元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养成。
  四、协同高职技术开发中心构建战略伙伴型工学合作案例
  广东省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主要依托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轻化工程系,该系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龙头系,以高分子材料加工、精细化工、造纸、日化和陶瓷作为其专业建设的特色,该系目前有6个专业、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13个教学科研实验室和4个校内化工实训基地(成果集成与工程化基地)。较早前已进行了多元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以满足职业岗位要求为前提,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主线,综合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推进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组织职业课程改革专家、企业行家及专业骨干教师,构建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工作任务引领的、满足职业资格要求的岗位技能认证体系。在设计课程体系时,注重岗位情境中实践智慧的生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1)重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构建高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承包”学生顶岗实习,合作企业“承包”学生顶岗工作的实习机制,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岗位要求、经营理念及企业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导入工程化项目 ——“源于企业”, 通过研发项目的导入驱动顶岗实践,加快教学改革,为学生顶岗实习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增强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输出技术成果——“用于企业”, 强化服务意识,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员工培训,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的改造升级,同时,将学生也输出到企业,构建互利共赢局面。
  (4)推行“2 0.5 0.5”弹性教学模式,即第五学期在工程技术开发中心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在合作企业顶岗工作。突出学生职业成长历程的规划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
  (5)创设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软环境。制定出高分子专业(群)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实训项目与设备配置推荐方案,模拟职业能力培养,深度融入行业要素、企业要素与职业要素,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
  (6)聘请职业课程改革专家、企业行家及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制订相关的项目实训考核标准,建立有利于师生沟通交流的考核反馈体系,保证该体系是促进学生发展,发挥其潜能,树立自信心,调整自我规划方案的平台。
  (7)以项目为依托,以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平台,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
  [2011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专项课题(2011GZZX00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教学改革项目(JG201014)]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凤祥.构建校企合作战略伙伴关系,探索高职教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2).
  [2]徐辉,郁汉琪,朱军.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
  [3]张良.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学管理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0,(11).
  [4]张东平,潘效军,耿玉.校企共建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3).
  [5]周忠旺.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教育研究,2009,(12).
  [6]姜立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职教时空,2009,(11).
  [7]李玉芬.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状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4).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其他文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大力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构建起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近期,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在近年来开创性实行“车间进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又率先实践“企业课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从“车间
摘要:本文指出专业竞赛促进专业教学的方法,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体现建构主义的高等教育指导思想,符合高职教育特征,适应新型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在需要。构建学院师生高效共生系统的科学、高效、可行的方法,对当前推动高职教育学科建设、教学方法方式改革、提升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等均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专业竞赛;专业教学;思路  高职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教学内容与方法相对于
拼音教学是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学会汉语拼音便能够更好地学习汉字和普通话。下文中谈谈笔者是如何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有效性的。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汉语拼音  由于汉语拼音都是一些枯燥的符号,比较抽象,对于刚刚跨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很难将这些符号和具体的事物相联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因此要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来认识汉语拼音。例如,在教学“b
儿童诗的教学要从儿童诗的特点出发,理解儿童诗的含义以及特征。儿童诗的主体阅读对象是儿童,应从儿童诗的节奏、意境、情感、想象来解读儿童诗的语言。教学儿童诗的写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寻找素材,鼓励亲子创作感受诗情,让学生借助统编本教材中的儿童诗例续编诗作。在赏析与写作中,学生会提升语言品位,体会儿童诗的音韵美,品味儿童诗的精巧构思,体悟儿童诗的独到视角。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融情入景的活泼形式引
岭南因位于我国五岭以南而得名,其虽然没有昆仑山脉那么雄浑磅礴,却钟灵毓秀,以奇峰突兀、岸岩峥嵘而著称。生于斯地的岭南文人长期沉浸于青翠缭绕、绿水映带之间,书风亦趋内敛隽秀,端庄雅穆。岭南书学发轫于宋代,以白玉蟾行草《足轩铭》卷为代表;成熟于明清时期,其中有陈献章、谢兰生、吴荣光、康有为等,以广宏深邃的学问气注入书学,使岭南书坛气象华章焕彩;成就于上个世纪,岭南为中西文化交汇与融合之重镇,出现了一批
摘 要:本文作者以为,教师应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专业课知识吃力导致不感兴趣不愿听课的现状,利用科学故事、形象比喻等引导课堂的愉快气氛,使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增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使课堂达到最大效果。  关键词:电子专业;愉快课堂  近年来,随着大学本专科甚至研究生的扩招,考大学已经不再是过独木桥,难度系数已大大降低,稍具学习基础的学生都更愿意考取高等学府,所以中专招生的素
在教學中,教师要强化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融通,即借助随文练笔的方式,将学生的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进行有机整合。这与课标对语文课程“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定位不谋而合。在语用理念下,随文练笔不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心理,更契合了文本的内在语境。教学中应将阅读感知与练笔实践进行有效融合,寻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基于不同文体的特质,设计不同形式的随文练笔,为学生进行高效的语用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新形势下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三种意识,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中职生;意识;职业素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得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职业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面对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不得不进行深思:今天的中
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对话是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应围绕教材编排的内容,精心组织学生与教师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创设对话情境,激发对话欲望  创设一定的对话情境,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意境,积极调动已有的经验与教师、文本、同伴进行对话,从而产生思维的碰撞,生發新的认知。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千人糕》时,如果教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是仅靠学生自主阅读,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内教学体系之中,通过“课外阅读课内化”巩固拓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实验,可以说是一种较为成功的探索。笔者结合她的“课内海量阅读”浅析对“课外阅读课内化”的思考。  一、基于“课内海量阅读”实验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