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宝宝“谈判”?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w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给宝宝立规矩還是执行规矩,家长都免不了与宝宝口头交锋,无论是哄劝、诱导还是摆事实讲道理,都应属谈判性质。既然是谈判,那就要讲究技巧,该坚持的底线一定要坚持,该让步的时候则不妨适当让步。与谈判不同的是,与宝宝谈判时家长要和颜悦色,否则,即使宝宝屈服也不会有好结果。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下面四个要领供家长朋友们借鉴。
  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案例1】 周末,3岁的童童跟爸妈一起去湖边钓鱼。童童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水域,十分好奇,他想去湖边玩水,被爸爸厉声制止,说湖边危险,掉到水里会淹死的,童童被吓得大哭起来。妈妈走过来哄童童:“爸爸说的没错,湖边是有危险,不过,有妈妈陪着就安全了。”妈妈抱起童童,缓缓走向湖边。之所以动作缓慢,是怕刚才爸爸的警告让童童对湖水产生恐惧感。到了湖边,妈妈蹲下来,一边用双手抓紧童童腰部的衣服,让童童探身用手指触摸湖水,一边说:“湖水是凉的还是热的?跟咱家浴缸里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童童乐得哈哈直笑,说浴缸有水龙头,湖没有,湖水里有鱼,浴缸里有童童。旁边的爸爸也被逗笑了。
  【分析】 不让童童靠近湖水是为了避免溺水,这是重要的规则,所以爸爸的制止没错,但他忽略了童童的好奇心,态度也过于生硬。这样会产生三个不好的结果:第一,童童对湖水产生恐惧心理,有可能从此害怕大面积的水域,这种恐惧心理还有可能泛化,使童童变得畏手畏脚。第二,童童的好奇心被抑制,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以后在爸妈不在场的情况下贸然走向湖边,后果不堪设想。第三,谁都不希望被呵斥,爸爸的厉声制止有可能破坏亲子关系。
  相反,妈妈的做法就很好。首先,妈妈肯定了爸爸的警告是正确的,与爸爸保持一致,强化了童童防范危险的意识。其次,妈妈用话语和行动打消了童童刚刚冒出来的对湖水的恐惧感,向童童传达了“有妈妈在就安全”的保障信息,强化了童童面对危险的求助意识。最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妈妈满足了童童的好奇心。这是对童童的尊重。尊重宝宝,意味着尊重宝宝的想法和感受,鼓励宝宝表达,同时用同理心,也就是能够感同身受去理解宝宝的想法和感受,而不要以成人的角度,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纠正孩子。可以想象,童童更容易接受妈妈的做法。
  【策略】 家长与宝宝谈判,不要让气氛充满火药味,而应该充满对宝宝的爱和理解,充满对宝宝的引导和满足。
  你会给孩子下套吗
  【案例2】 4岁的阳阳偏食,只喜欢吃肉,拒绝吃青菜。妈妈软硬兼施,但收效甚微。周末,厨艺高超的爸爸掌勺,一大早就带阳阳去菜场买菜。见到水灵灵的各色蔬菜摆满菜摊,阳阳很开心。爸爸问阳阳:“今天想吃芹菜还是菠菜?你说了算!”被委以重任的阳阳很兴奋,但他拿不定主意。爸爸在一旁提醒:“昨晚看的动画片《大力水手》……”阳阳顿时醒悟,马上选择了菠菜。回到家,爸爸一边系围裙一边问阳阳:“菠菜想怎么吃?上汤还是蒜蓉清炒?”阳阳想也没想就选择了上汤菠菜。其实阳阳不知道上汤菠菜和蒜蓉清炒的区别,他只是想快速决定一件事,不想被爸爸小看。吃饭时,阳阳吃了好多菠菜,还真的品出了菠菜的甜味儿。妈妈惊讶不已,问老公:“真是太神奇了!你对我儿子做了什么?”
  【分析】 很多家长常常希望制订一条规则,然后立竿见影,孩子能够立刻遵守规则。可实际上,孩子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自控能力都欠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更需要家长的引导,而引导,不妨根据宝宝的认知特点给他下个善意的套。
  爸爸为了纠正阳阳偏食的毛病,养成爱吃菠菜的习惯,煞费苦心地给阳阳下了一个套。首先,爸爸让阳阳看动画片《大力水手》,影片中大力水手一吃菠菜就力大无穷,让男孩们羡慕无比,阳阳自然不例外。这叫铺垫。其次,第二天带阳阳去菜场买菜,并给阳阳梦寐以求的决定权。当然,此决定权不过是选择权,而且是在爸爸预先设定的选项中选择,不过,对一个4岁男孩来说,这就足够兴奋的了。再次,爸爸让阳阳选择菠菜的烹调方法,继续给阳阳限定了选项的决定权。这次,阳阳已经开始享受做决策的快感了。即使是幼儿也有责任感,既然自己选择了菠菜,而且决定了烹调方法,那就没理由不吃。果然,当阳阳以主动的心态吃菠菜,马上发现菠菜其实蛮好吃的。至此,爸爸与阳阳的谈判大功告成,其间没有苦口婆心,没有威逼利诱,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难怪妈妈看不懂。
  【策略】 与宝宝谈判,家长一定要坚持底线,但坚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是死守城池,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全看家长是否有用兵的智慧。该智慧的要点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宝宝,因为古代军事家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培养自律才是目的
  【案例】 5岁的英子在家是个备受宠爱的小公主,什么都依赖奶奶,不知不觉养成了做事磨蹭的毛病。妈妈耐心地跟英子讲道理,无效,于是决定来硬的。
  周末,幼儿园组织春游,包车去海边写生,规定周六早晨8点在幼儿园集合。早上6点,妈妈叫英子起床,英子不肯,说再睡10分钟。10分钟后再叫,英子发了脾气,命令妈妈出去。妈妈不动声色地走开,静等英子自己起床。英子好不容易起床了,洗漱、吃早餐、整理行装,出发时已是8点半,等到了集合地点,老师和小朋友们早就出发了。英子坐在台阶上大哭大闹,妈妈在两米开外,不哄劝也不责骂,静静地等英子哭够。见妈妈冷若冰霜,英子决定自己补偿自己,提出去看电影。妈妈温柔地拒绝了,说自己和闺蜜约好了,今天要去做美容。那天,英子百无聊赖地跟着妈妈,哭闹了好几次,可是不管她怎么哭闹都没有得逞。后来的几天,英子又因为迟到被老师批评了几次。
  妈妈见火候差不多了,就找个时间与英子谈心,深入浅出地讲解做事磨蹭不仅影响别人,也会给自己带来烦恼,然后和英子一起制订了作息时间表。一段时间以后,英子磨蹭的毛病居然奇迹般治好了。
  【分析】 家长都希望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宝宝配合便是乖孩子,不配合便是熊孩子,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乖孩子,大多是顺从的孩子,未必对规则有认同感,服从不过是讨好家长而已;熊孩子不讨好家长,也不认同规则,相对来说,熊孩子可能更真实一些,心理也更健康一些,因为他们有安全感。由此可见,宝宝不遵守规则,问题不在于孩子的性格,而在于他们对规则是否认同。   起初,媽妈耐心地跟英子讲道理,让英子改掉磨蹭的毛病,之所以无效,根本原因是英子缺乏责任感,认为不会有糟糕的后果,即使后果糟糕,妈妈也会帮忙挽回,至少也要补偿她。有这样的想法,英子当然有恃无恐。妈妈对英子来硬的,就是让英子切实感受后果的严重性,逼英子反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却是非常值得的。当英子通过几件事品尝到了后果的苦涩,以她的认知水平,一定会感觉迷茫、无助。此时,妈妈再耐心地与英子讲道理,英子就能够听进去了,对规则的认同就容易了。
  【策略】 最好的家长不是在家当警察,而是做提醒者;最好的宝宝不是听话的宝宝,而是自律的宝宝。培养宝宝自律,应该从认同规则开始,而认同规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宝宝接受违反规则的后果。
  严防死守不是上策
  【案例】 白女士读到很多网瘾少年的报道,十分担心4岁的儿子木木沾染网瘾,于是在家搞了一次坚壁清野:电脑拔去电源,iPad藏起来,手机设置为静音。有一天,木木发现爸爸在上厕所的时候用手机玩俄罗斯方块,好奇地凑过去观战,没一会儿就学会了,闹着要玩。白女士知道后大发雷霆,命令丈夫删掉游戏,还小题大做地警告木木:“手机游戏是个大魔鬼,会把你变成瞎子,还会把你变成文盲!”不久后的一天,外地的婆婆要求与孙子视频聊天,也被白女士婉拒。没多久,白女士就感觉到严防死守是死路一条,因为木木对手机游戏越来越神往,在幼儿园还因为不会玩游戏而被称为“白痴”。
  【分析】 白女士的严防死守策略是不可取的,会导致两个极端后果:第一,架不住木木的哭闹,不得不让步,被木木夺走控制权,使规则名存实亡。木木从中学到的经验是: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只要我哭闹。第二,绝不让步,完全掌握控制权。木木从中学到的是:不管怎么样,我都对自己的生活没有控制权,那么我也就不需要负责任了。无疑,两个结果都不是白女士希望的。
  限制木木接触电子产品是正确的,也可以成为家庭规则,但执行规则一定要有弹性,特殊情况可以通融。理想的状态是,白女士灵活执行规则,尊重孩子的感受,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在给孩子选择权的时候,父母对当前的情况做出说明并对他提出可行的要求。比如,与外地的奶奶视频聊天就是可以允许的。偶尔满足木木的一个小要求,木木会感受到妈妈的爱和界限,当他的一些要求不被满足时也能通情达理。如果妈妈执行规则从不例外,丝毫不理会木木的想法,木木就容易与妈妈形成情绪对立,即使遵守规则也不能内化成规则,等妈妈不在的时候,他会放肆地玩个够。
  【策略】 无论制订规则还是执行规则,家长都要让宝宝感觉到,我们不是你的对立面,我们和你在一起,理解你,帮助你,引导你,逐步让你学会对自己负责。只有这样,规则才是有意义的。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怀念  故乡在一个江边小镇,儿时是缺衣少食的年代,尽管艰苦,但平民百姓的生活条件大抵相仿。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家里,吊一桶井水,冲个冷水澡,并在门前的空地上洒上一层凉水,逼逼暑气。晚饭时,左邻右舍家家搬出一张小桌,端几张小凳,像露天食堂一样,大家围坐在一起共餐,谁家有个好菜总不忘请乡邻们也来尝尝味;喝酒的男人总以“一人不喝酒”为由,热情地邀邻居家的男人也来喝两盅。小孩子是诸家的宠儿,他们喜滋滋地这家
地方政府在决策中通常会遇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是,怎样理解和把握这个概念,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地方干部认识不一,甚至大相径庭。  有的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中是并列的。只要三者相加综合资本是增长的,就是可持续发展。按照这种理解,只要物质资本增加可以抵消自然资本的减少,即使自然资本退化超过了生态门槛,也仍然属于可持续发展。这种认知在干部队伍中占据主导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国
菲菲自幼患有严重的湿疹,每年开春就会浑身发痒,无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无法彻底止痒,涂抹各种药膏只能暂时缓解,很快就会失去作用。  上小学4年级之后,菲菲的湿疹更为严重,从每年发病一个月逐渐延长到三个月,甚至半年。发病期间,晚上她难以入睡,不停地抓挠,直到抓破皮肤,鲜血淋漓。因为睡不好,她上课经常打盹。医生说,她晚上要想顺利入睡,只能服用安眠药,但安眠药会伤害神经系统,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吃。  因为经常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体育“植入式”教学,是以运动技能学习为载体,以团队游戏、比赛为主要形式,运用“寓教于乐、寓练于学”的思维,把身体素质和健康知识巧妙地植入其中,形成“运动技能、健康知识、练习强度”三位一体的体育教学形式。本文结合一个具体教学案例,对“植入式”体育教学的操作过程进行解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新课程;“植入式”教学;教学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
【编者按】  2018年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做出部署。其中,“十项严禁”分外显眼:严禁无計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深度学习”已引起众多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各地教育教学研究团队结合当地学情,不断推进课堂学教方式的转变,走出了一条条各具特色的探索之路。本期将继续以“深度学习”为中心,刊登一組文章,选择典型成果,从理念阐释、经验总结、课例实践、教学叙事等方面,集中展现“走向深度学习,推动课堂变革”的区域经验,以期为课堂教学“重构学习内容”“重造学习流程”“重塑学习生态”提供新的视角。
【摘 要】思辨性阅读旨在改变低水平的阅读现状,增加课堂思维含量,引领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主动阅读。教学中从“异中求同,思辨独特选材;同中求异,思辨描写角度;化用结构,思辨由读到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思辨性阅读,能帮助学生达到语言与思维比翼双飞的境界,让新知真正植根于心,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比较;语言实践  思辨性阅读,旨在改变低水平的阅读现状,增加课堂思维含量,引领学生以探
本刊编辑部  有人说,现在是浮躁的年代,过重的功利心、攀比心蒙蔽了人的本性,使人迷茫而疯狂。但本刊认为,无论浮躁之风如何弥漫,家长必须保持冷静,因为浮躁导致的疯狂对家庭教育有重大威胁。上海妈妈李晓彤的故事就是明证。  李晓彤拥有硕士学位,丈夫曹磊是一名老师,儿子涵涵聪明可爱,三口之家在上海生活得平静幸福。一次聚会,李晓彤被同事刘琳的炫富深深刺痛,决定把儿子培养成精英,与刘琳一决高下。于是,她给3岁
【摘 要】古诗语言凝练,字里行间往往留有很多空白。想象补白是古诗教学的着力点。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自由想象的氛围,恰当运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进行补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其更好地理解诗意、感悟诗境,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能力,将学生真正引入诗歌的殿堂。  【关键词】补白;古诗教学;《迢迢牵牛星》  诗歌语言凝练,字里行间往往留有很多空白。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引领学生借助想象进行补白,扩充语词
问:最近,我参加了一个妈妈“零吼叫”的打卡活动,初衷是做个不吼不叫、遇事冷静平和的妈妈。坚持了四天,到第五天我失败了。那天,我午睡起来,一进儿子的卧室,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本迪士尼精典童话故事书,被儿子撕成了碎片。我无法按捺自己的愤怒,叫喊起来。事后我有反省,但又感觉一味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请问,我具体怎么做,才能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姚晓梅  答:【查明原因】  望著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