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佛系才能享受青青河边草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2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是一首在校时候就被洗入脑海的歌。
  对六七岁的小孩来说,这十个字,完全没有任何意义。青草,遍地都是,有什么好珍惜的?时间多到用不完,到底有什么珍贵?
  直到自己有了小孩,看着他们的人生,从一开始的无忧学步,到现在的多重压力,封印在脑中的这一首歌,才又再次地出现在眼前。
  我能够提供让他们享受青青河边草的环境吗?
  在学业的压力下,青草已经变成了一种压力,一种名为生物学或自然科的功课。它被放大、剖析、复杂化,让小孩看到草的时候,不但不想亲近,反而像看到疯狗一样,只想逃走。逃去哪?逃去他们的虚拟世界,用游戏、电影、社交软件,找到另一个,或是另一群,被学业压出青草恐惧症的同伴们,互相依偎,关闭现实。
  他们能跟父母讲吗?多数的父母,还处在一个新旧世界交替的转化期,自己都不清楚,现实与虚拟要如何融于生活?
  商人,用这一个机会赚钱。凡人,用这一个习惯慰藉。
  其实,我们,并没有比小孩好多少。能够说的,只是因为我们经历过了大部分的人生,所以可以大声地说:“我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所以可以躲进虚拟世界。”而因为小孩没有“做好”自己的事情,例如成绩好,花大部分的时间读书……所以不应该“躲进恐惧青草的虚拟世界中”。
  要能享受青青河边草,需要的是正确的态度,与充实的心。
  当现实中无法提供这两个价值给小孩时,又要如何期望,在連父母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的未来中,小孩会快乐?在解构“青草”时,有告诉过小孩,草的味道是清香的?在放大“草”时,有告诉过小孩草是可以盖房子的?
  喔,对了!老师都会说,这些应该是家长的责任。老师只负责学术面的事物,而没有时间教育体验的重要。
  喔,对了!对于有机会顾家的家长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双人的团体目标。却也常忽略掉,一人能选择待在家,就表示另一人很可能连顾家的选项都会被现实夺走。所以,最后,连家长,都开始害怕青草。因为青草,在不自觉中,代言了压力。
  而压力与害怕是两个让人快速变老的条件。
  对于小孩,他们没有选择,只能早熟,只能网络上瘾。要不然,以他们的心智,是无法面对摆在他们面前的世界的。
  对于父母,只能变老,因为压力不只是新旧世界的羁押,更是价值观的互呼巴掌。
  一转眼,小孩马上就要离家了。但家中,还是留下了许多裂痕。
  一转眼,生活质量已经不重要了。但心中,还是留下了许多的别扭。
  小孩问:“你的要求,为什么还是无法让我对未来有信心?”父母问:“就算尽力要求了,为什么心中还是无法确信自己是对的?”
  时间,就在这一些问号中,飞逝。
  镜中的自己,也出现了老态。心中的自己,也出现了疲态。
  如果,在青青的河边,有一座山峰,可以让我们,用适当的高度俯视这一切,会不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如果可以看到,河的源头还远,草的尽头还远,会不会放松一点?会不会释怀一些?当知道原来的天不老是指天下事,人自有其命运,会不会释怀一些?会不会少追求一些“正确”?这些,会不会才是小时候需要理解的事?
  我想,带着小孩,在河边的草上,翻滚、野餐、耍浪漫。我想,目前的现实,会让我无法做到。我期望,让小孩不怕草,浪费时间。我知道,目前的现实,只会逼着小孩怕草,善用时间。
  看样子,目前,我还只能看着河边的青峰,告诉他,还要再过一阵子,才能入山登峰。
  只能提醒自己,如果运气好,不要到已经在轮椅上,才请小孩,推着我上山,再发自心坎地,向他们道歉。
  (夏艺文摘自“腾讯·大家”)
其他文献
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文革”中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大作家的照片,当然是按照四九年后官方钦定的顺序排列:“鲁、郭、茅,巴、老、曹”之类,我记得最后还有赵树理的照片——平心而论,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样子,各有各的性情与分量。近二十多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同志,真
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叶圣陶先生的话击中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害,阐明了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叶老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
當吃货成为画家
古代人整天为生存而操劳,没时间无聊;当代人整天看电视、玩手机,也很少会感到无聊。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杰弗里·奥尔巴赫说,人类是从18世纪才开始感到无聊的。他在《帝国主义的无聊》一书中说:“虽然有学者把无聊的起源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但是大部分证据显示,无聊是现代的建构,在18世纪中叶之前,没有‘无聊’这个词,也没有这个概念。在此之前,如果人们感到无聊,他们不认识它,也没有这样表达过。”  在前工
1  月亮,它生锈了,还是生垢了?  与古代的月亮相比,  现在的月亮不够明丽,不够空悬,  失去了笼盖四方的统摄力。  在古代,它是诗人的圣母。  现在,它灰暗,冷漠,  如同一位恶婆婆,  虐着桂花树上的娇娇女。  与童年的月亮相比,它不够传奇,  它也曾是我的眼镜,然则已  不够神秘,略显俗气。  如果敲一敲,它还响不响?  月亮那么高,  但已在睡梦里失去了贞操。  有时间,我觉得它已体无
大家都认为,童年逝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小时候的自己长大之后也就消失了,我也不例外。但在2000年,在我陪着我的孩子玩耍的那个寒假,我意外地又重新过了一次童年。那一年冬天,我40岁,我的小孩九岁。  自从我跟小时候的自己相遇以后,我解开了很多谜,包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其实,一切都有脉络可循,而这个脉络和童年紧密相连。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么多题材的漫画,无论
10岁左右的他,家里很穷。在所有的邻居家的孩子中,我和他玩得最好。因为我们都喜欢看闲书,常常在一起共享资源。   他的书没有我的多,他想读书却读不到,因为他的零花钱太少。   于是他找我借。   我爸书柜里的书放得满满的,而且对我是敞开的。他摸进我爸的书房,两眼放光。   我开始担心:“你别弄坏了,小心,别弄脏了,我爸会骂死我的。”其实我爸并不介意,他并不是那么凶。   这么来回两三次,
这张照片在网络流传,苏格兰医生梅藤更查房时与中国小患者行礼,这一老一小、一医一患的相敬相亲,在今天的背景下,让很多人感慨。不过,作为一个西方医生,1881年来到中国时,梅藤更要面对的医患冲突,其实远大于今天。  一个女人喝毒药自杀,送来医院抢救,丈夫紧张地问:“我能不能带走她的遗体?”因为传言梅藤更用的药是取病人的内脏制成。  1881年,26岁的梅藤更被英国基督教圣公会派往中国时,鸦片战争刚结束
说话时经常提及自己的人不一定就是厉害的角色。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彭尼贝克在《语言风格的秘密》一书中说,地位高的人在跟地位低的人讲话时,较少使用“我”和“我们”。相反,地位低的人使用“我”的频率往往较高。同样的人物,在失去权力之后,使用“我”的频率会飙升。这是因为当我们跟一个有权力的人说话時,我们的自我意识会更强,我们会专注于自己,关注自己给对方留下的印象。  彭尼贝克认为,根据一个人的语言风格,可
由北京青少年艺术服务中心、北京华方艺术中心主办,北京华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月坛雅集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办的“【西城·印象】钢笔尖下的北京西城——伉俪画家贾一凡、武金生钢笔画展”将于5月19日在华方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将持续至6月3日。  伉俪画家贾一凡和武金生,自幼在北京的胡同里长大,对北京胡同有着深厚的情感。十多年来,夫妻二人将钢笔画这种西方的绘画形式与北京胡同文化元素相结合,用独特的绘画语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