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互联网元年始于微信?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化腾说:“要想颠覆现在的互联网技术,那是25年之后的事了。”他的意思是,基于连接器的互联网竞争,已经告一段落。除了产业应用之外,别无选择。下一轮竞争一定是内容为主,即实体经济的内容与互联网技术手段的融合。这可不是“互联网+”或“+互联网”的简单叠加。一定是赢的道理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即用互联网手段,在传统赢家的“赢的道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公司及其商务模式。
  互联网技术手段,只有真正地与实体经济以及经济实体靠拢,才能发挥出现实而巨大的威力,才能进一步引发未来共创、共享经济的态势。那些脱离实体经济以及经济实体的想法,缺乏实体经济向互联网融合过程的意识,不能算作是一种互联网思维。
  从周鸿祎“杀毒”开始谈起
  只有当我们弄清楚互联网是什么工具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应该怎么去应用互联网,我们才有了互联网思维,一种应用互联网工具的思维,也因此才有应用工具的价值立场。任何工具的应用,都必须有合乎天道的价值立场。否则菜刀就会变成凶器。
  周鸿祎是IT领域的产品经理,他脑子里的产品,就是一款款IT软件产品,一款杀毒软件,一款功能强大的杀毒软件。他比别人聪明的地方,就是知道如何让人来用他的产品,让更多的人来用他的产品。所以他想出了一个绝招:免费。
  这并非他的独创。他比别人更聪明的地方,是提高IT软件产品的黏性,这是打造極致产品的重要途径。只要初始的产品能黏住人,持续地圈住人,他就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就能想出更多的办法,去迎合资本市场的概念,吸引投资人的眼球。只要有了钱,就有机会迭代更多功能强大的软件产品,圈住更多的人。
  这是一种谋略,用一款刚需、痛点、高频的软件产品,死死咬住用户不放。由此,完成向盈利模式的转变。转变的中间环节就是扩大流量,吸引资本,超越对手。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让用户习惯成自然。正所谓,你的产品在适应用户需求的时候,用户的需求也被改造得更适合于你的产品。可以说360已经不再是一款软件产品了,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业务经营模式。
  今天我们再来看周鸿祎的讲话,已不能局限在痛点、刚需、高频产品概念上了,而是要着眼于打造商业经营模式。换言之,当你在进行互联网创新的时候,一开始就要着眼于在未来某个时刻,能够实现当期收支平衡。当你在推出一种连接器,或一款产品、一种服务的时候,你就要思考落脚点在哪里,能不能在思维中形成一种逻辑,这款产品究竟能不能演绎出一个商业模式来。现如今,产品只是切入点,关键是你能不能演绎出一个业务经营模式。如果不能,我劝你还是多看看、多想想,不要盲目投入。逻辑上想不通的事情,在现实中一定走不通。当然,逻辑上能通的事情,现实中也未必走得通。
  我一直认为360的周氏经验有局限性。用一款产品去圈用户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打造业务经营模式。要用落脚点去思考问题,思考并选择你现在做的事情或推出的产品。按照孔子的说法,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尤其是“事有终始”这句话,不是“事有始终”。意思是,要用最终的结果、落脚点,或目标,来引导你现在做的事情。
  这样,你面对资本市场也能说得清楚。资本市场也能知道你想干什么,你为什么要烧我们的钱,以及大概要烧多少钱。否则,你只能靠路演、编故事自欺欺人,或者走捷径找些大V站台,忽悠投资人。
  我们没必要把这种思维称作互联网思维,更不要把这种思维当成什么高大上的思维。有一个著名的渔网推销员的故事,这个推销员从渔网生产厂里拿到渔网后,一点价也不加就卖给渔民。渔民觉得非常便宜,便都从他那儿进货,于是这个渔网推销员手里掌握了一大批订单。有了这些订单,这位推销员就去和上游的生产厂商谈判,要求压低进价,由于他要货的数量很大,市场竞争又很激烈,生产厂商只好同意按他要求的价给货。
  这就是新型商家崛起的思维。只是在不同的商业环境下,多了一个似曾相识、旧瓶新酒的故事。


  我们不能把周鸿祎的思维,当作互联网思维,尤其不能当作未来互联网创新的思维。不要认为360活下来了,周鸿祎讲的话就是互联网创新的故事。这是误会。互联网本质的规定性是互联互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直接交流。360只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一项支持和服务性的职能。它的主要业务是免费的360杀毒软件、带杀毒功能的浏览器、挣钱的游戏业务和广告业务,当然还有流量分成上的收益。它的本行是杀毒,借助于浏览器技术,转向互联网服务。如果不出意外,它未来的方向,一定是针对DT与云计算,提供安全保障。
  互联网创新:《微信的力量》+《参与感》
  尽管人们喜欢用BAT代表互联网公司,但是我的看法是,百度与360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互联网平台上的一种服务和支持性功能。不是交互网络的连接器,不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它们与阿里巴巴,还有腾讯,有着本质的区别。
  今后在互联网平台上,这种支持性和服务性的共享功能还会增加。因此创新的机会还存在,但创业机会不会太多。除非又有新的发现,或有互联网技术的发明,促进现有的互联网升级换代。按照小马哥的见地,这需要25年时间。我觉得应该差不多。
  有一本书叫《科学的终结》,说的是人类窥视上帝秘密的智力已经趋向于极限。作者打了个比方,说我们可以让老鼠学会走迷宫,但绝不可能让它成为数学家,除非换上人的脑子。如今的商界要是真的智力超凡,且有无限潜力,就不会发生种种野蛮和粗暴的食利行为,那些推销大王的故事也不会被一用再用,且总是能够显灵。
  互联网一定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这种连接相关的一定是场景。从这个意义上说,阿里巴巴与腾讯有本质的区别。阿里巴巴是商业应用,因此它是一个渠道(注:马云后来强调阿里巴巴不是电子商务公司,是帮助每个中小企业成为电子商务公司)。唯有腾讯的微信平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络。   我认为要想进行互联网创新,必须关注微信这种社交平台。必须关注《微信力量》这本书。该书是腾讯微信团队亲自撰写的,历时5个月,深入探访了9大微信业务模块、90个创新企业,精选42个经典案例。
  最好再看看《参与感》。这本书是由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亲自撰写的。揭开小米4年600亿奇迹背后的理念、方法和案例,并和盘托出了他所独创的“参与感三三法则”。
  这两本书的区别在哪里?腾讯这本书告诉我们,微信不仅仅是社交平台。我们千万不要被“社交”这个词给局限了思维,微信具有直接的连接力。腾讯公司不敢直接说的,我在这里可以把它直接说出来—它才是移动互联网上把人与人连接起来的超级连接器。它真正的应用价值,在于构建供求一体化关系,可应用于数字化生存人群的消费者社区建设。


  还记得2017年春晚亿万观众微信抢红包吧?这意味什么?这么多的人,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在某一平台上启动某种功能,峰值应该超过一个亿,而系统没有崩溃!这意味着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建成,互联网超级连接器已经建成,而且功能非常强大。
  而黎万强的这本书告诉我们,小米是怎么构建消费者社区的。尽管那个时候主要靠PC互联网及其社交工具,诸如博客、微博和网站频道,依靠各种各样消费者有兴趣的话题,把企业与消费者连接起来。加上线下的各种各样有温度的活动,形成了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和事情,形成了志趣相投的社区即共同体。(可以读读滕尼斯写的《共同体与社会》,费孝通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小米实际上早就意识到,PC互联网的社交工具太费劲,需要一个能把人与人之间关系一直连在一起的互联网平台,当然最好是能装在手机里的那种简单平台。无论你是走开了,还是在潜水,大家都知道,你始终都在那里。有没有话题、要不要交流,不重要。只要你在那里,守望相助,就够了。所以小米他们搞了一个与QQ相仿的东西,叫米聊。结果被微信干掉了。阿里巴巴一直耿耿于怀的就是,它没有微信,腾讯却有微信红包。
  我们现在习惯上喜欢把微信当做社交平台,这其实是误读。实际上它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连接器。它真正的力量还没有显现出来。我斗胆说一句话:“用微信平台去构建消费者社区,才是互联网时代的元年。”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阿里巴巴,我觉得它很难。阿里巴巴似乎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而且都很不容易。第一條路是,把自己变成公共资源,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者。再往下,这条路怎么走?凭我的脑子是想不出来的,这需要高端思维。在我看来,它迈不过去两个坎,第一个是传统运营商,第二个是银联。你是懂的,我不再赘言。
  第二条路,成为电子化的商业渠道。随着需求链上互联网创新的兴起,从B to C到C to B,加上微信平台基础上消费者社区的形成,还有产业链上的B to B互联网平台的形成,传统产业的工业技术基础,及其专业化的职业队伍的力量,就会在互联网时代释放出来。阿里巴巴这种平台化的商业渠道(他们自诩为生态化的互联网平台),逐渐会被产业主力军边缘化。
  也就是说,当产业主力军登上互联网舞台的时候,或者说,当产业主力军直接与消费者社区建立联系的时候,他们就有能力像卡特彼勒、GE、米其林公司那样,彻底摆脱降价促销的恶性竞争,从容地把现有的工业技术基础的力量释放出来,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功能。届时,那些本来已经苟延残喘的A货制造商,以及偷工减料的供应商,将彻底陷入灭顶之灾。伴随着这个过程,平台化的电商渠道,也会逐渐回到它应有的位置上,这就是拾遗补缺。当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许需要5到10年时间。
  像京东这样的垂直电商渠道,是可以活下来的。活下来的关键是,构建消费者社区,把商务活动的触角,继续延伸到需求链,延伸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中去。具体的方法就是,借助于微信平台,不断深化消费者数字化生存方式及其内涵,形成C to B的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于苏宁、国美等商家,也适合于海尔这样的厂家。
  当然,理论的判断是基于逻辑基础的,但现实常常很复杂。
其他文献
微软错过移动时代,为什么还可以活过来?IBM为什么卖掉PC业务?瑞幸是星巴克的中国版吗?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顾客不足时,企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我一直坚持认为,作为企业最高负责人,在战略上一定要有很强的能力。  过去为什么不需要特别在意战略呢?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各个行业都是供不应求的状态。进入一个行业,只要认真去做,就会有机会的。  今天,大家可能会喜欢用“不确定性”之类的概念来诠释这
期刊
在福布斯全球最具价值品牌100强中,近八成消费品牌已入驻天猫。这些品牌不仅将天猫作为销售产品渠道,更将天猫视作战略营销和研发创新的支撑点。同时天猫也成立了战略性新品研究中心,将沉淀下来的经验和方法体系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品孵化机制。如今的天猫早已不只是电商平台,还是一个拥有7亿消费者、20万品牌商、上千万中小商户、无数家专业增值服务机构共同构建的数字化产业大生态。天猫生长于淘宝,与淘宝共同组成阿
期刊
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哪吒”的故事早已根植于国人内心。但,这个夏天,这壶“旧酒”,碰撞一个“新瓶”,散出“千钧之力”。《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以黑马之姿冲出重围,“承包”暑假,并接连打破各项纪录。  除此之外,被誉为这届“最严”网友的豆瓣用户,近20万人不吝给出5星好评,评分逼近9分,口碑与票房双飞。从“饭圈”到“票圈”,皆在为《哪吒》疯狂“打call”。《哪吒》的成功是偶然,更是必然
期刊
在这个时代,引爆一款产品似乎不再是什么难事。  比如说跨界联名,人民日报与李宁,英雄墨水与锐澳,大白兔与气味图书馆,路虎与国家地理,安踏与可口可乐;比如盛行的快闪店模式,青岛啤酒的复古国潮快闪店、李宁全球“行”快闪店、人民日报的“有间国潮馆”、大白兔奶茶快闪店;再比如影视植入,爱奇艺爆款剧《亲爱的热爱的》播出以来带火的味全每日C、彪马……  为什么品牌突然开始热衷做跨界联名?为什么快闪店每每刷屏?
期刊
“對快消品牌来说,尤其要重视亚文化现象。”  ZENGAZ英伽打火机总经理江新华如此说道。在他看来,亚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年轻人的语言体系,品牌尤其是快消品牌,如果不主动去学习、掌握,就很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失去与年轻人的沟通渠道。 Z世代驱动的消费  当下的零售消费,正在向着被Z世代驱动的趋势演进。  “这批年轻人从小就有强烈的自主性,他们的眼界更开阔,看世界的角度更多元,他们没有经历过物质匮
期刊
对很多普通商家来说,营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老板跟我反映说,虽然一直在学习吸收行业的营销创意,但是落到实处,想法和创意总是变得很普通,总之,脑袋很空,想不出好的点子。  其实很多时候,小商家不一定要随大流,也不一定每一个节日都要跟着大家的节奏走。就像以前我在《脑细胞》的视频节目里说过的一样,别人送的生日礼物,大家都送,对方根本记不住你,也不太珍惜。  如何做创意营销引流,还能让大家记住你?今天咱
期刊
“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这个蹦跶了整个夏天的《哪吒》,从上映开始就备受关注,异常火爆。截至笔者写这篇文章时,票房已经突破43亿,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第3部票房超40亿元的影片。  这部狂揽40多亿的动画爆款来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相对比同档期影片没有广告宣传、没有票房刷单、没有流量明星,有的是豆瓣8.8、淘票票9.6、猫眼9.7的超强口碑。真正做到了叫好又叫座,成为了暑期档中比黑眼圈还黑的黑马。高
期刊
你是不是也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到店的人越来越少?  流量越來越贵,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别人家似乎总有做不完的活动,自己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明明活动形式跟人家差不多,但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  ……  线下店有很多种,涉及各行各业。服装店、餐厅、游乐场,还有建材店、家居馆,等等,门店的引流方法也有很多种,买赠、拼团、游戏、福利、众筹,等等,各有侧重。哪些是比较实用的?具体的操作中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期刊
No.1成了网红也躲不过“流氓”  近日,B站知名UP主“敬汉卿”发布视频称,自己使用22年的名字“敬汉卿”已经被一家公司抢注为商标,对方要求他立即停止使用此名在各大平台发布作品,否则将采取法律措施。  时说新语:  8月是非多,“敬汉卿”登上了热搜后,许多曾被抢注的新媒体IP纷纷出来抗议。可见这件事并不少见,现在这样的“专业”公司靠的就是在市场上见缝插针,注册大量知名或小有名气的自媒体账号商标,
期刊
刚注册的抖音账号尽量养一段时间,再发布内容,会获得更多权重和流量。注册很久想大量输出内容的账号、一些被平台提醒过降过权的账号、限流的僵尸号,都需要养号,不然内容得不到推荐,创作发布工作价值等于零。  抖音养号有如下技巧:一、新账号的注册技巧  1.一机一卡一号  尽量保证一机一卡一号,现在一个手机多个号很容易被识别。千万别几个抖音号在一个手机上循环退出登录,这样很容易被判断为营销号,一机一卡是最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