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寒暑假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好时机,但现今有些家长本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总喜欢代替孩子选择各类补习班或安排好各项活动。也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假期生活规划不甚关心或者不知如何是好。为了连接孩子们的假期与学期生活,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我们班在寒暑假均开展了系列生命共同体活动。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创造活动、参与活动、总结提炼活动,通过教师教结构,学生用结构,师生和家长共同在实践中完善结构的途径,逐步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实现班级活动从“教师主导——家长主导——学生主导” 的变化,真正实现学生主导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暑假;活动共创结构 ;学生领导力
通过开展“我的寒假我做主”活动,我们班级焕发出极大的活力,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逐渐从“教师主导”过渡到“家长主导”。满天星中队的孩子们也有了明显的成长: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得到加强。但孩子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弱,开展活动大多还是依赖家长和老师。大人们考虑问题周到,在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总喜欢直接出谋划策,设计好所有的流程,学生只需要参与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式不利于孩子的自主成长,大人们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去设计孩子们的活动,没有了孩子立场、孩子思维的活动便失去了成长的意义。于是,这个暑假,笔者把活动目标锁定在“培养孩子领导力”上,以期实现班级发展由学生主导。
与寒假活动相似的是,“你好,暑假!”依然尊重孩子生活的丰富性,在暑假手册、活动引导等方面鼓励学生凸显自己暑假生活的意义,所以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十分多元、富有个性,大致有几个大类:运动、阅读、美食、旅游、学习。在鼓励暑假生活精彩纷呈的同时,筆者将活动重点落在孩子领导力的培养上。暑假伊始,笔者发布了名为“暑假计划”的调查问卷,问卷显示73%的孩子希望自己发起一次活动,希望得到的支持只是大人们给予建议,只有1个孩子希望大人组织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孩子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已经被唤醒,但是缺乏能力,需要引导,于是利用“集结令”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领导力的培养。
一、教结构:教师示范如何组织活动
融合学校布置的“每天朗读小古文”这一作业,笔者在班级家长群上发布了“古文分享”集结令,清晰说明了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接着,笔者连续两天发出自己朗读和解读古文的视屏,以此教给孩子们分享的大致流程。刚开始是计划按每天一个学号轮流的方式进行分享,但是没两天就发现有些同学出去旅游,没有及时看到信息,所以笔者改变了分享方式:每位同学暑假最少分享一次古文,参与集结令活动的同学如果时间允许,每天都可以分享。经过调整,朗读群开始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将近20个孩子在群里进行分享,笔者每天一有空就进行点评,每隔一个礼拜进行登记和总结,最后评出15名“古文朗读星”。暑假还没结束,小古文100课就被我们分享完了。原本读古文对于孩子们是一件难事,但是在这次分享活动中,笔者看到了孩子们因为彼此的带动而变得积极,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在其中发挥了大作用。“发布集结令——接龙报名——开展活动——活动中调整与反馈——活动总结与评比”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二、用结构:学生自主发起活动
经过教师的示范,孩子们纷纷用集结令的方式发起了活动,例如,环保卫士活动、篮球运动、跑步活动、义卖活动、电影放送活动、阅读分享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培养学生领导力,以下以“凉夏义卖活动”为例子作阐释。
(一)凉夏义卖之活动发起——一己之力
暑假前在对学生进行暑期生活规划引导的时候,学生主动说起想要赚钱给教室买一台空调。笔者立刻追问用什么方式赚钱,学生说想通过卖废品、做家务等方式,于是笔者鼓励他能发起自己的活动。
凉夏义卖活动由刘同学发起,他在班群发布集结令,号召大家通过卖废品、做家务等方式筹集买空调的资金,报名参加的同学有23人。发起活动之后,刘同学向笔者发来他做家务、卖废品的照片,笔者鼓励他将这些照片发到家长群,跟大家分享自己赚钱的方式,做个示范。很快,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孩子也在班群上分享自己卖龙眼、卖柠檬、卖旧书……的照片。刘同学继续跟我汇报他的劳动成果——细心写下的筹款条例。笔者指导他将自己的几次活动用美篇记录下来,经过几次修改,终于完成。在他的美篇中,笔者看到了他对活动的思考:大家该如何更快地筹到空调款?刘同学的活动美篇催生了其他孩子的活动美篇分享,也促发了更多同学一起思考他提出的问题。
(二)凉夏义卖之活动推进——团队力量
太阳星小分队的同学们在班群里看到刘同学的美篇后,提出愿意和刘同学一起组织义卖活动,以赚到更多的钱。有了上一次寒假义卖的经验,孩子们参与义卖活动已经懂得要筹集货款、懂得货比三家、懂得简单的营销策略。但是如何将孩子们“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化为“活动组织者”,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都值得我们思考。
由太阳星小分队带头,前后共发起了4次义卖,每次由不同的孩子组织活动,大人们充当安全监护和活动顾问。与以往家长忙前忙后的情况相比,这次活动冲在前面的是孩子们,他们忙着摆货、销售,而家长们则在必要时进行指导。当然,活动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孩子们能力的发展也并非一步到位。其中,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1.第一次义卖
太阳星小分队的六名孩子共同参与活动谋划,第一次义卖由宋同学在班群里发活动通知,活动吸引了另外的三位同学的加入。孩子们把自己的零花钱(每人30元)集中到他们自己选出的财务陈同学手上作进货款,后期赚到钱再收回。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到市场采购了竹蜻蜓、明信片、书签等货物。家长反馈义卖现场,孩子们略显羞涩,后来通过家长们现场指导和教师线上的指导,情况得到了好转,孩子们慢慢进入状态,最后顺利完成任务,当晚财务进行了结账。但义卖就结束了吗?组织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赚钱买空调吗?第一次义卖后,义卖群的静寂了下来,笔者知道孩子们肯定没有考虑到后续的工作。于是,笔者开始介入。笔者了解到第一次义卖的主要组织者是宋同学,于是开始将其界定为“队长”,接着,追问队长后续的工作安排。队长说他们是共同发起活动,所以要跟大家商量后才能确定。果然,这个队伍陷入了“无领导”状态。所以,笔者建议义卖小分队后续的每次活动都由一个具体的队长来负责,而且每次活动前除了有通知,还得有分工和组织,活动结束后得有总结 。于是第一次义卖的队长利用美篇进行总结,经过这一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什么货物比较畅销,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学会沟通,刘同学在美篇中写道:“晚上,我们的小地摊正式营业,小小销售员们正式上岗,在开始销售时,我们多次被拒绝,所以阿姨们告诉我们可以坐下来,讨论应该怎样去销售。”同时,他们也明确了自己的不足是没有分工,不够自信。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的第二位队长开始了再一次的义卖。 2.第二次义卖
第二次义卖活动的队长是罗同学,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她积极担起了这个任务。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她和妈妈从网上采购了卖得比较好的货物。在开始之前,她先统计成本,预算利润。“等我看到利润时,瞬间觉得有了动力。最高总利润是579.5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队长兴奋地说。笔者顺势引导孩子,怎样才能让队员们也有销售的动力?根据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她将队员们分成两组,进行PK销售,赢的一组可以获得奖励。义卖前,她还组织队员们讨论定价和分组销售的办法。这一次,他们出色的销售成功地把成本赚了回来,小队长的“计谋”成功调动起了队伍的积极性。王同学在总结中写道:“男生销售额125元,女生109.5元,我们男生胜出,罗同学的妈妈奖励我们男生每人一罐王老吉!我们男生也觉得女生很棒!虽然我们嬴了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为班级赚钱买空调!我们一起加油吧,我们都是为了班级!”
3.第三次义卖
第三次义卖依然没有主动请缨的队长,于是家长们依然通过鼓励,让孩子勇敢尝试领导者的角色,郭同学接受了“任命”。义卖当天,队长首先带领同学做好所有准备工作:清点货物、分工分组。在活动中,队长善于团结队员,分组比赛中,女生组货物滞留比较严重,所以笔者向队长提出问题:怎样帮助女生们?队长立即号召男同学们,让他们带着女生走出档口去进行销售。队长还十分会发现队员们的优点,笔者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引导队长召集队员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一次“三句话总结”:我哪里做得好?别人哪里做得好?下次我怎样做会更好?这样的总结既是加油打气,也是反思提高。
4.第四次义卖
第四次义卖已经接近开学,货物也所剩无几,于是作为活动发起人,刘同学主动组织了最后一次义卖活动。活动前,他与队员们制定了甩卖策略。“清仓大甩卖,买一送二,最后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我们成功推销出商品,剩下一些玩具,可以给老师当作奖品奖励给同学”“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目前我们筹到的空调款已经有3132.66元,这些钱是同学们自己在家做家务、卖废品赚到的,还有同学们组织的四次义卖活动。我们的目标达成了,下一步就是商量买哪种空调,做好计划才可以去向学校申请,期待我们可以申请成功。”从总结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组织者姿态越来越明显,组织者思维越来越成熟,学生领导力初步形成。开学后,孩子们一起制作购买空调的计划,并亲自向校长做出申请。得到准许后,孩子们又向全班汇报进度,召集一起去购买空调的人员。
(三)凉夏义卖之活动尾声——空调购买
夏末秋初,孩子们的空调梦终于要实现了。由于参加这次活动的男孩子比较多,所以聚集在一起免不了一顿疯玩,以至于耽误了正事,除了向导购员了解到教室应该用多大匹数的空调,其他的事都还没敲定。家长和教师见状,便向孩子们“摊牌”,表明要买空调的是他们,家长们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回家煮饭了。大人们建议孩子们抓紧时间集中目标,用最快的时间在众多的空调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于是队长迅速召集队员,根据自己手头上的钱锁定空调的价位,然后分头寻找目标。经过筛选,他们找到了一台性价比比较高的空调,但是由于费用不够,于是他们打电话向保管班费的家长说明了事情缘由,最后顺利拿到资金。我们继续追问后期安装空调还需要其他费用吗? 于是他们又继续找到导购阿姨,了解后续相关事宜,确保万无一失后才付了款。孩子们越来越细心,越来越有全局意识了。
考虑问题要周全、目标明确、分工有序、团结合作、积极推动、总结反思等都是活动组织者应有的品质,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暑期活动中慢慢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三、完善结构:三方合力,学期初活动延伸
暑假结束了,凉夏义卖、环保卫士、电影大放送等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对于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却依然继续。班级在学习部、后勤部、纪律部的基础上又设立组织部,并配置了两位指导家长,和老师一起引导组织部组织自己的学校生活。
组织部成立之初就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新学期准备开战的活动。每次活动由组织部提醒,班里的同学自愿成立临时的项目小组。例如,庆中秋活动就是钟同学、胡同学等在组织部协助下开展的一次全权由学生组织的活动、国庆主题的板报则是在余同学、张同学等主导下完成的。家长和老师利用孩子们暑假活动的经验和根据新问题对项目小组提出指导建议,由从前的“主导人”转化为现在的“指导人”,这是老师和家长的“退让”,更是孩子们领导力的进步。
暑假活动的开展和学期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生命共同体中三方的密切合作。活动共创,共同成长:家长看到了活动的育人价值,明白活动只是载体,经历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詹同学的妈妈如是说:“家长在活动中更多地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为孩子们指明方向,保驾护航,如同大海中的灯塔。孩子们开着属于她们自己的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大海中可能风平浪静,可能波涛汹涌,但不管是什么情况,灯塔依然屹立,默默地守护着,只要你需要它,它就在。但船还是得孩子们自己开,路还得孩子们自己走。”孩子们体会到了实践的意义,有些孩子学会了节约,从前买多贵的东西都不会在意价格,现在会想卖了一个夏天的废品,都还不够买一双鞋。有些孩子学会感恩,体会父母赚钱和劳动不易。有些孩子学会了沟通、学会面对失败。最重要的是一部分孩子已经跳出了活动参与的小圈,直接参与活动的发起、策划与推进,在不断的尝试中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并影响更多的同学。教师在其中也是成长的主体,我们是建结构的人,但用结构的是孩子,他们将结构放到复杂的个体、团队与环境中,使得结构不断完善、丰富。
四、“满天星”班级生命共同体建设
六(4)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集体。2017年12月被评为“广州市先进中队”“花都区先进中队”,同年12月成為圆玄小学班级建设试验班,在华东师范大学李家诚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旨在促进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发展的“班级生命共同体”班级建设活动。 我们从班级生命共同体的建设研究出发,试图探析通过组织变革、文化培育、家校融合、发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促进组织共建、文化共创、家校共育、评价共生的班级生命共同体的形成,促进班级的优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家长教育能力和家校协作能力的发展,促使共同体成员的生命共同成长。
(一)组织共建
师生与家长共同制定了《满天星班级公约》,为班级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班级干部通过自荐、竞选、民主选举产生,定期进行述职与评比。此外,我们还实施部门分管制度,分别有学习部、纪律部、后勤部、组织部,每个部门各设一位班长,四个部门由总务班长主管。各部门按需设岗,例如,“窗帘管理员”“桌椅整理员”,人人有岗,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全体成员为班级服务的积极性和自我认同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二)文化共创
我们的班训是“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团结”“奉献”是我们的文化核心。因此我们通过营造满天星班级氛围和开展满天星系列特色活动,促使学生在成事中成人,将团结和奉献内化为自己的精神。
1.创设满天星文化氛围
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环境布置,班级书吧、文化墙、星榜、星空展示栏等的布置不仅展示了学生个性,也凸显班级团结力量和奉献精神。
2.开展满天星特色活动
(1)学奉献系列活动。寒假开展暖冬天使活动,用义卖赚来的钱去慰问孤寡老人。2018年寒假前夕,五(4)班发起了“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家长、老师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满天星中队的孩子们通过义卖自己生产的油角、春联、画画作品和才艺募捐的方式获得资金,为花都区梯面镇的孤寡老人送去新年礼物,同时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策划、合作、沟通能力,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助人的意义,进一步滋养了圆玄学子“善”的精神。
(2)到社区、学校进行学雷锋活动,义务打扫卫生。假期,“太阳星小分队”的6名队员以家庭合作的方式,到天狮岭公园开展“爬山—阅读—清洁环境”的综合性活动,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为环境卫生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满天星全体同学在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西雅苑小区开展清洁活动,获得小区居民们的一致赞赏。满天星全体同学在圆玄小学开展了校园清洁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时代好队员”的角色。
(3)满天星20名同学在六一儿童节为环卫工人和交警送水和毛巾
(4)与一年级结对子,帮助弟弟妹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合作系列活动
(1)以星团的方式开展学科融通的系列活动(7人一组),如,课本剧表演、科技馆小导游、错别字调查活动……
(2)以小队的方式开展系列生活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美食制作、野餐……
(三)家校共育
在一个班级生命共同体中,学生、教师、家长都是参与的主体。家长也能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家长对班级活动的支持是建设班级生命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因素。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我们致力于家委会的建立与完善,前期做好家长资源的调查,然后由家长自愿报名,组成家委会。接着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竞选职位,由会长组织制定家委会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会,安排班级工作,如收取班费、购买书籍、布置教室、开展班级活动等。此外,家委会还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发布活动通知,促进家长们的沟通,也方便班级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家委会的工作活力得到焕发,明确分工、转变方式:由配合到主动,带动全体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建设。例如全班家长轮流充当志愿者,参与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此外,家长还走進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课外知识。
(四)评价共生
在班级生命共同体中,我们的评价是多元的、互动的,由生命共同体的所有参与者对彼此进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来不断提高班级建设的质量。例如老师、家长(甚至社区、社会)对孩子的评价,我们每个月都会结合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在班级开展争章活动,每月进行一次评比与奖品兑换。每个学期,我们都会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请家长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再者,每个学期,我们班级都会评选“四会家长”(会倾听、会引导、会合作、会学习),以此树立家长榜样,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在班级发展规划和班级文化核心的引领下,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孩子们充分锻炼了各方面能力、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在各项评比中均获得不错的成绩,我们的进步获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关键词】暑假;活动共创结构 ;学生领导力
通过开展“我的寒假我做主”活动,我们班级焕发出极大的活力,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逐渐从“教师主导”过渡到“家长主导”。满天星中队的孩子们也有了明显的成长: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得到加强。但孩子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还是相对比较弱,开展活动大多还是依赖家长和老师。大人们考虑问题周到,在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总喜欢直接出谋划策,设计好所有的流程,学生只需要参与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样的形式不利于孩子的自主成长,大人们用自己的立场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去设计孩子们的活动,没有了孩子立场、孩子思维的活动便失去了成长的意义。于是,这个暑假,笔者把活动目标锁定在“培养孩子领导力”上,以期实现班级发展由学生主导。
与寒假活动相似的是,“你好,暑假!”依然尊重孩子生活的丰富性,在暑假手册、活动引导等方面鼓励学生凸显自己暑假生活的意义,所以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十分多元、富有个性,大致有几个大类:运动、阅读、美食、旅游、学习。在鼓励暑假生活精彩纷呈的同时,筆者将活动重点落在孩子领导力的培养上。暑假伊始,笔者发布了名为“暑假计划”的调查问卷,问卷显示73%的孩子希望自己发起一次活动,希望得到的支持只是大人们给予建议,只有1个孩子希望大人组织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孩子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意识已经被唤醒,但是缺乏能力,需要引导,于是利用“集结令”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领导力的培养。
一、教结构:教师示范如何组织活动
融合学校布置的“每天朗读小古文”这一作业,笔者在班级家长群上发布了“古文分享”集结令,清晰说明了活动内容、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接着,笔者连续两天发出自己朗读和解读古文的视屏,以此教给孩子们分享的大致流程。刚开始是计划按每天一个学号轮流的方式进行分享,但是没两天就发现有些同学出去旅游,没有及时看到信息,所以笔者改变了分享方式:每位同学暑假最少分享一次古文,参与集结令活动的同学如果时间允许,每天都可以分享。经过调整,朗读群开始热闹起来了,每天都有将近20个孩子在群里进行分享,笔者每天一有空就进行点评,每隔一个礼拜进行登记和总结,最后评出15名“古文朗读星”。暑假还没结束,小古文100课就被我们分享完了。原本读古文对于孩子们是一件难事,但是在这次分享活动中,笔者看到了孩子们因为彼此的带动而变得积极,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在其中发挥了大作用。“发布集结令——接龙报名——开展活动——活动中调整与反馈——活动总结与评比”的模式逐步建立起来。
二、用结构:学生自主发起活动
经过教师的示范,孩子们纷纷用集结令的方式发起了活动,例如,环保卫士活动、篮球运动、跑步活动、义卖活动、电影放送活动、阅读分享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培养学生领导力,以下以“凉夏义卖活动”为例子作阐释。
(一)凉夏义卖之活动发起——一己之力
暑假前在对学生进行暑期生活规划引导的时候,学生主动说起想要赚钱给教室买一台空调。笔者立刻追问用什么方式赚钱,学生说想通过卖废品、做家务等方式,于是笔者鼓励他能发起自己的活动。
凉夏义卖活动由刘同学发起,他在班群发布集结令,号召大家通过卖废品、做家务等方式筹集买空调的资金,报名参加的同学有23人。发起活动之后,刘同学向笔者发来他做家务、卖废品的照片,笔者鼓励他将这些照片发到家长群,跟大家分享自己赚钱的方式,做个示范。很快,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孩子也在班群上分享自己卖龙眼、卖柠檬、卖旧书……的照片。刘同学继续跟我汇报他的劳动成果——细心写下的筹款条例。笔者指导他将自己的几次活动用美篇记录下来,经过几次修改,终于完成。在他的美篇中,笔者看到了他对活动的思考:大家该如何更快地筹到空调款?刘同学的活动美篇催生了其他孩子的活动美篇分享,也促发了更多同学一起思考他提出的问题。
(二)凉夏义卖之活动推进——团队力量
太阳星小分队的同学们在班群里看到刘同学的美篇后,提出愿意和刘同学一起组织义卖活动,以赚到更多的钱。有了上一次寒假义卖的经验,孩子们参与义卖活动已经懂得要筹集货款、懂得货比三家、懂得简单的营销策略。但是如何将孩子们“活动参与者”的角色转化为“活动组织者”,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提升,都值得我们思考。
由太阳星小分队带头,前后共发起了4次义卖,每次由不同的孩子组织活动,大人们充当安全监护和活动顾问。与以往家长忙前忙后的情况相比,这次活动冲在前面的是孩子们,他们忙着摆货、销售,而家长们则在必要时进行指导。当然,活动一开始并不是一帆风顺,孩子们能力的发展也并非一步到位。其中,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作用十分重要。
1.第一次义卖
太阳星小分队的六名孩子共同参与活动谋划,第一次义卖由宋同学在班群里发活动通知,活动吸引了另外的三位同学的加入。孩子们把自己的零花钱(每人30元)集中到他们自己选出的财务陈同学手上作进货款,后期赚到钱再收回。在家长的协助下,孩子们到市场采购了竹蜻蜓、明信片、书签等货物。家长反馈义卖现场,孩子们略显羞涩,后来通过家长们现场指导和教师线上的指导,情况得到了好转,孩子们慢慢进入状态,最后顺利完成任务,当晚财务进行了结账。但义卖就结束了吗?组织这次活动就是为了赚钱买空调吗?第一次义卖后,义卖群的静寂了下来,笔者知道孩子们肯定没有考虑到后续的工作。于是,笔者开始介入。笔者了解到第一次义卖的主要组织者是宋同学,于是开始将其界定为“队长”,接着,追问队长后续的工作安排。队长说他们是共同发起活动,所以要跟大家商量后才能确定。果然,这个队伍陷入了“无领导”状态。所以,笔者建议义卖小分队后续的每次活动都由一个具体的队长来负责,而且每次活动前除了有通知,还得有分工和组织,活动结束后得有总结 。于是第一次义卖的队长利用美篇进行总结,经过这一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什么货物比较畅销,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学会沟通,刘同学在美篇中写道:“晚上,我们的小地摊正式营业,小小销售员们正式上岗,在开始销售时,我们多次被拒绝,所以阿姨们告诉我们可以坐下来,讨论应该怎样去销售。”同时,他们也明确了自己的不足是没有分工,不够自信。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的第二位队长开始了再一次的义卖。 2.第二次义卖
第二次义卖活动的队长是罗同学,在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下,她积极担起了这个任务。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她和妈妈从网上采购了卖得比较好的货物。在开始之前,她先统计成本,预算利润。“等我看到利润时,瞬间觉得有了动力。最高总利润是579.5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队长兴奋地说。笔者顺势引导孩子,怎样才能让队员们也有销售的动力?根据报名参加活动的人数,她将队员们分成两组,进行PK销售,赢的一组可以获得奖励。义卖前,她还组织队员们讨论定价和分组销售的办法。这一次,他们出色的销售成功地把成本赚了回来,小队长的“计谋”成功调动起了队伍的积极性。王同学在总结中写道:“男生销售额125元,女生109.5元,我们男生胜出,罗同学的妈妈奖励我们男生每人一罐王老吉!我们男生也觉得女生很棒!虽然我们嬴了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为班级赚钱买空调!我们一起加油吧,我们都是为了班级!”
3.第三次义卖
第三次义卖依然没有主动请缨的队长,于是家长们依然通过鼓励,让孩子勇敢尝试领导者的角色,郭同学接受了“任命”。义卖当天,队长首先带领同学做好所有准备工作:清点货物、分工分组。在活动中,队长善于团结队员,分组比赛中,女生组货物滞留比较严重,所以笔者向队长提出问题:怎样帮助女生们?队长立即号召男同学们,让他们带着女生走出档口去进行销售。队长还十分会发现队员们的优点,笔者对此给予了肯定,并引导队长召集队员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一次“三句话总结”:我哪里做得好?别人哪里做得好?下次我怎样做会更好?这样的总结既是加油打气,也是反思提高。
4.第四次义卖
第四次义卖已经接近开学,货物也所剩无几,于是作为活动发起人,刘同学主动组织了最后一次义卖活动。活动前,他与队员们制定了甩卖策略。“清仓大甩卖,买一送二,最后我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我们成功推销出商品,剩下一些玩具,可以给老师当作奖品奖励给同学”“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目前我们筹到的空调款已经有3132.66元,这些钱是同学们自己在家做家务、卖废品赚到的,还有同学们组织的四次义卖活动。我们的目标达成了,下一步就是商量买哪种空调,做好计划才可以去向学校申请,期待我们可以申请成功。”从总结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们的组织者姿态越来越明显,组织者思维越来越成熟,学生领导力初步形成。开学后,孩子们一起制作购买空调的计划,并亲自向校长做出申请。得到准许后,孩子们又向全班汇报进度,召集一起去购买空调的人员。
(三)凉夏义卖之活动尾声——空调购买
夏末秋初,孩子们的空调梦终于要实现了。由于参加这次活动的男孩子比较多,所以聚集在一起免不了一顿疯玩,以至于耽误了正事,除了向导购员了解到教室应该用多大匹数的空调,其他的事都还没敲定。家长和教师见状,便向孩子们“摊牌”,表明要买空调的是他们,家长们还有半个小时就要回家煮饭了。大人们建议孩子们抓紧时间集中目标,用最快的时间在众多的空调中挑选出适合自己的。于是队长迅速召集队员,根据自己手头上的钱锁定空调的价位,然后分头寻找目标。经过筛选,他们找到了一台性价比比较高的空调,但是由于费用不够,于是他们打电话向保管班费的家长说明了事情缘由,最后顺利拿到资金。我们继续追问后期安装空调还需要其他费用吗? 于是他们又继续找到导购阿姨,了解后续相关事宜,确保万无一失后才付了款。孩子们越来越细心,越来越有全局意识了。
考虑问题要周全、目标明确、分工有序、团结合作、积极推动、总结反思等都是活动组织者应有的品质,孩子们在一系列的暑期活动中慢慢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
三、完善结构:三方合力,学期初活动延伸
暑假结束了,凉夏义卖、环保卫士、电影大放送等活动结束了,但是我们对于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却依然继续。班级在学习部、后勤部、纪律部的基础上又设立组织部,并配置了两位指导家长,和老师一起引导组织部组织自己的学校生活。
组织部成立之初就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新学期准备开战的活动。每次活动由组织部提醒,班里的同学自愿成立临时的项目小组。例如,庆中秋活动就是钟同学、胡同学等在组织部协助下开展的一次全权由学生组织的活动、国庆主题的板报则是在余同学、张同学等主导下完成的。家长和老师利用孩子们暑假活动的经验和根据新问题对项目小组提出指导建议,由从前的“主导人”转化为现在的“指导人”,这是老师和家长的“退让”,更是孩子们领导力的进步。
暑假活动的开展和学期活动的延续无不体现了生命共同体中三方的密切合作。活动共创,共同成长:家长看到了活动的育人价值,明白活动只是载体,经历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詹同学的妈妈如是说:“家长在活动中更多地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为孩子们指明方向,保驾护航,如同大海中的灯塔。孩子们开着属于她们自己的船只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大海中可能风平浪静,可能波涛汹涌,但不管是什么情况,灯塔依然屹立,默默地守护着,只要你需要它,它就在。但船还是得孩子们自己开,路还得孩子们自己走。”孩子们体会到了实践的意义,有些孩子学会了节约,从前买多贵的东西都不会在意价格,现在会想卖了一个夏天的废品,都还不够买一双鞋。有些孩子学会感恩,体会父母赚钱和劳动不易。有些孩子学会了沟通、学会面对失败。最重要的是一部分孩子已经跳出了活动参与的小圈,直接参与活动的发起、策划与推进,在不断的尝试中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并影响更多的同学。教师在其中也是成长的主体,我们是建结构的人,但用结构的是孩子,他们将结构放到复杂的个体、团队与环境中,使得结构不断完善、丰富。
四、“满天星”班级生命共同体建设
六(4)班是一个团结友爱、乐于奉献的集体。2017年12月被评为“广州市先进中队”“花都区先进中队”,同年12月成為圆玄小学班级建设试验班,在华东师范大学李家诚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旨在促进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发展的“班级生命共同体”班级建设活动。 我们从班级生命共同体的建设研究出发,试图探析通过组织变革、文化培育、家校融合、发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促进组织共建、文化共创、家校共育、评价共生的班级生命共同体的形成,促进班级的优质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家长教育能力和家校协作能力的发展,促使共同体成员的生命共同成长。
(一)组织共建
师生与家长共同制定了《满天星班级公约》,为班级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班级干部通过自荐、竞选、民主选举产生,定期进行述职与评比。此外,我们还实施部门分管制度,分别有学习部、纪律部、后勤部、组织部,每个部门各设一位班长,四个部门由总务班长主管。各部门按需设岗,例如,“窗帘管理员”“桌椅整理员”,人人有岗,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全体成员为班级服务的积极性和自我认同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二)文化共创
我们的班训是“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团结”“奉献”是我们的文化核心。因此我们通过营造满天星班级氛围和开展满天星系列特色活动,促使学生在成事中成人,将团结和奉献内化为自己的精神。
1.创设满天星文化氛围
家长、老师、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环境布置,班级书吧、文化墙、星榜、星空展示栏等的布置不仅展示了学生个性,也凸显班级团结力量和奉献精神。
2.开展满天星特色活动
(1)学奉献系列活动。寒假开展暖冬天使活动,用义卖赚来的钱去慰问孤寡老人。2018年寒假前夕,五(4)班发起了“慰问孤寡老人”的活动,在社区工作人员、家长、老师和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满天星中队的孩子们通过义卖自己生产的油角、春联、画画作品和才艺募捐的方式获得资金,为花都区梯面镇的孤寡老人送去新年礼物,同时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策划、合作、沟通能力,更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助人的意义,进一步滋养了圆玄学子“善”的精神。
(2)到社区、学校进行学雷锋活动,义务打扫卫生。假期,“太阳星小分队”的6名队员以家庭合作的方式,到天狮岭公园开展“爬山—阅读—清洁环境”的综合性活动,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为环境卫生做出自己小小的贡献。满天星全体同学在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西雅苑小区开展清洁活动,获得小区居民们的一致赞赏。满天星全体同学在圆玄小学开展了校园清洁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实践“时代好队员”的角色。
(3)满天星20名同学在六一儿童节为环卫工人和交警送水和毛巾
(4)与一年级结对子,帮助弟弟妹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合作系列活动
(1)以星团的方式开展学科融通的系列活动(7人一组),如,课本剧表演、科技馆小导游、错别字调查活动……
(2)以小队的方式开展系列生活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美食制作、野餐……
(三)家校共育
在一个班级生命共同体中,学生、教师、家长都是参与的主体。家长也能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家长对班级活动的支持是建设班级生命共同体不可或缺的因素。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我们致力于家委会的建立与完善,前期做好家长资源的调查,然后由家长自愿报名,组成家委会。接着根据每个人的特长竞选职位,由会长组织制定家委会工作计划,定期组织开会,安排班级工作,如收取班费、购买书籍、布置教室、开展班级活动等。此外,家委会还建立了班级家长微信群,通过微信群发布活动通知,促进家长们的沟通,也方便班级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
在教师的引导下,家委会的工作活力得到焕发,明确分工、转变方式:由配合到主动,带动全体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建设。例如全班家长轮流充当志愿者,参与学校活动和班级活动。此外,家长还走進课堂,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课外知识。
(四)评价共生
在班级生命共同体中,我们的评价是多元的、互动的,由生命共同体的所有参与者对彼此进行评价,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来不断提高班级建设的质量。例如老师、家长(甚至社区、社会)对孩子的评价,我们每个月都会结合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在班级开展争章活动,每月进行一次评比与奖品兑换。每个学期,我们都会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请家长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再者,每个学期,我们班级都会评选“四会家长”(会倾听、会引导、会合作、会学习),以此树立家长榜样,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在班级发展规划和班级文化核心的引领下,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孩子们充分锻炼了各方面能力、班级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在各项评比中均获得不错的成绩,我们的进步获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