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虚词相关论文
副词是古汉语虚词中数量最多、范围最广、使用最为复杂的一类词。目前上古汉语副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一些重要典籍还没有......
1.而《辞源》:“而:连词。和,及。……并且。”《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以下简称《字典》):“而: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词组之间的并列……......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的基本情况是,有成绩,也有不足。现代虚词研究在分类体系上较之传统虚词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
虚词在汉语中具有连接语义的重要功能,却很少应用于搜索引擎、机器翻译、人机对话这类对语义理解要求高的领域。古汉语虚词随时代......
摘 要:“者”字是古汉语中频繁出现、用法多变的虚词,在阅读时较难把握。本文在穷尽式考察儒家经典《论语》中“者”字的基础上,粗略......
卢以纬《助语辞》在传入日本之后,毛利贞斋对书中内容做出了进一步注释和完善;三好似山扩大收词范围、广收虚词在经史群书中的用例......
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对上古汉语虚词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提法和处理方法:给"词"作了新的界定;将《说文解字》中分散的虚词集中起......
【正】 早在汉代,传注家们就已重视对古汉语虚词的诠释。例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毛亨《毛诗故训传》:“思,辞也。”“羌内恕......
《古汉语虚词通释》引例释义商榷孙承波古汉语虚词作为表达古汉语语法的手段之一,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早在先秦时代,它被称为辞。到......
【正】 古籍注释工作,从汉朝开始,历代均有所贡献,特别是有清一代成就更为突出。但是,时至今日,对于那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
<正>《经传释词》是一部对古汉语虚调进行系统研究的专书。作者王引之是清代训诂学家,继承其父王念孙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
荻生徂徕所著《训译示蒙》,是关于古汉语虚词意义、用法的注释书。此书首先阐释汉语从字义到句子的构成,划分汉语词类;进而多从词语搭......
<正> 在古汉语虚词中,多义虚词是意义复杂用法多变的一部分,是古汉语虚词研究的难点。因此,历代研究古汉语虚词著作如卢以纬的《语......
<正> 古汉语虚词“或”和“莫”在一般大学教材中分别称为“肯定性无定代词”和“否定性无定代词”。它的性质很特殊,现代汉语中还......
<正>一、问题的提出古汉语虚词"以"(因为)的介词、连词划界问题,看似简单但令人头疼,因此,无论是古汉语虚词的工具书,还是古汉语语......
本文试图通过对古汉语虚词研究史的分析,来考察它的发展全貌,探求古汉语虚词研究的规律。 关于《古汉语虚词研究史》的分期问题,既......
【正】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
【正】 古汉语虚词研究,已经有悠久的历史,远可直溯汉代。不过,汉代直到唐宋的虚词研究都只是经学的附产品,人们并非著意去研究虚......
<正> 一问题的提出"亦"在古汉语中可作副词表示类同(义即"也,又")或仅限(义即"只是,仅仅")等,也可作助词。这些都是其常见义,古今......
<正> 对于《论语》中“必也正名乎”(《子路》)、“必也使无讼平”(《颜渊》)一类句子,不少注译者将“必”仅看成是修饰语,把全句......
<正> 汉语的虚词研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果以《马氏文通》为界,我们大致可以把二十世纪以前的汉语虚词研究视为一体,称之为古......
<正>“而”字据《说文解字》的解释本义是胡须,但这个意义在先秦已经不常用了。作为虚词的“而”是假借字,用法颇为复杂,一般可分......
期刊
【正】 关于疑问句“何以……为”、“何……为”句尾的“为”的词性,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以杨树达为代表。认为“......
古汉语虚词研究史述略陈志明我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语法学,可是古人对汉语语法中一个重要的现象──虚词,很早就引起了注意,并进行了相当......
【正】 一、联合式双音虚词二、单音虚词加助词三、介词结构、动宾词组凝固化四、偏正式双音虚词及其它五、疑问代词双音化六、否......
汉语虚词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范畴,研究方法不同于实词。清代学者深刻地认识到虚词重音而不重形的特点,在虚词研究中广泛地使用了“因......
古汉语中“敢”表“能”义例说王 王力先生《汉语语法史》第十六章将“能愿式”分为“可能式”和“意志式”把“敢”字归在“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