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转相关论文
《万里归途》在风格类型拓展、人物形象打造、平和外交姿态表达等方面自有新意,通过对外交官主人公面临困境时的选择、担当与成长叙......
摘 要:《为芬尼根守灵》是爱尔兰著名的意识流大师乔伊斯的封山之作,其影响力不亚于他的代表著作《尤利西斯》,却比《尤利西斯》更让......
“向内转”与“现代派”渊源颇深:“向内转”本是里恩·艾德尔用于描述19到20世纪西方文学“现代”转向的术语,被鲁枢元借用来总结......
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大学叙事”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中的一条线索,它是依附于知识分子题材写作这个大概念下的一个小概念.它是包含于......
元代中期文人论“气”有两个特点:一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坚持“以理论气”;二是以把“气”之盛衰与国运之盛衰、诗文之盛衰三者绑定......
【正】 在我国文艺理论战线的前沿阵地,前一个时期曾泛起一种时髦观点:文学“向内转”,转向文学“自身”,使其“净化”为“纯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每一个“十年”都是值得重视的文学发展阶段,“八十年代”尤其如此。八十年代是文革之后的第一个文学史的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的佛理散文兴盛,作为“新生代”的简女真其哲理散文中很多作品有着浓厚的佛学色彩和禅宗意味。本文从台湾佛......
新时期之初的文学批评基本上是一种政治批评,需要从政治批评转向正常的、以文学性为主旨的文学批评,当时在社会上兴起的"美学热"为文......
“个人”话语在中国文学中的出场伴随着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的发生,“个人-国家”二元话语所从属的更大的现代性机制制约对“个人化写......
《隐形伴侣》是张抗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叙述视点的“向内转”,运用意识流尤其是梦境的表现手法,对小说言语编码作......
南朝文人的诗歌创作中涉及最多的都市意象不是都城建康,也不是江南其他富庶的城市及其景观,而是之前中原统一王朝时代的繁华都市—......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文学因诸种原因影响发生了与19世纪黄金时代有根本性差别的变化,其中小说的变化是超越传统现实主义诗学模式。这种......
<正>相较于众说纷纭、争鸣迭起的方法年1985、观念年1986,1987年的文坛稍显沉寂,除去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重提改革文学,以及对文......
20世纪80年代前期,西部"新边塞诗群"以其强劲的冲力雄起于新时期诗坛,其豪放激越、粗犷强悍的"新边塞"诗风给新时期诗坛灌注了一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矛盾同西方历史理性主义包含的矛盾发生了迭合。这种迭合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创作显现出"向内转"的现代主......
<正> 概况 1986年10月18日,《文艺报》发表了鲁枢元《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文章认为,“向内转”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总......
本文主要重读、聚焦莫言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试图抛开外在光环对莫言的影响和遮蔽,发掘他在1980年代“向内转”和注重“文体创新”......
本文分析托马斯·品钦的小说《拍卖第49批》,通过考察女主人公俄狄帕建立内心秩序把握现实的思维模式,揭示其中所隐含的双重空间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代中国文论受西方文化研究的影响,开始了"向外转",这被视为中西文论"向外转"的"合流"。但深入地看,中西之间......
<正>一曾几何时,文学被捆绑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战车上,在权力话语的全面操控之下,文学话语依附于他者而存在,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独立......
象征主义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普遍遵循采用的一种基本创作美学;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在主调上可以有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抑或现代......
<正>鲁枢元,男,汉族,出生于1946年1月,祖籍河南省开封市,1967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
<正>从1978年起,在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这面旗帜下,文艺学界与别的学术界一样,开始反思过去,拨乱反正,接续“五四”的传统,立意建设......
<正>罗兰·巴特曾指出,历史学家愈接近自己的时代,其话语行动的压力便愈大。文学史家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真正负责任的做法是能够......
新世纪以来,随着作家问题意识的觉醒,长篇小说文体实验和文体形态异彩纷呈,文体创新成为长篇小说评价的重要标准。《新世纪长篇小......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文学理论在思想解放和新启蒙运动中起步,通过对他律论的修正和否定,开始自主性文学理论的建构。出现于中国......
本文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向内转"的讨论,分析其中所建立的"心理学"与"固有属性"双重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论述,并认为形成了三......
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倡导,其目的是试图以一种较过去更严格更有效的方式来营造文学审美空间,重建当代文学叙述的秩序,并以此重新......
在近年的文坛上,新时期文学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复杂存在。对其时限、性质及与五四文学乃至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关系的界定一直未有......
<正>诗歌是人类精魂中伟大的情感传达形式。它对整个宇宙、人类生活做深入本质的思考,既强调忧愤深广而又追求着意旨悠远,也是将蕴......
“向内转”与“个人化写作”是90年代文学发展引人注目的现象,两者有相似之处,在本质上的区别却是明显的。“向内转”体现了文学真正......
20世纪文学理论以形式主义为主流,从1910年代到1980年代,形式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雄霸了大半个世纪。俄国形式主义将语言形式的“陌生......
新时期文学形式本体论形成于文学“向内转”思潮和西方形式主义文论的推介。同时,先锋小说创作也为形式本体论制造了理论解释的难题......
<正> 书信本属于“私有财产”。然而其中许多私语悄话所表露的真情实意,则实在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许多书信一旦公开发表,......
小说的创作技巧问题是80年代文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被认为是这一时期关于现代小说技巧的启蒙之......
本文运用反思社会学的方法对中国80年代美学文艺学两大主流话语——“主体性”与“向内转”——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从知识的谱系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思想解放潮流对文学的渗透,西方社会的各种文学创作与批评方法蜂拥而出,在一定程度上复归了五四时期自由、多元的......
文学的内向性——我对“新时期文学‘向内转’讨论”的反省鲁枢元一《文艺报》1986年10月18日发表了我的《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一文......
在群星璀璨的五四文学中,郁达夫的小说是最为人性、最具内倾性的存在。经典文学史常将其审美风格界定为“浪漫主义”,当代有些学者......
象征主义是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现代主义流派。审美视角的“向内转”是现代西方文学在创作论方面的一个主导趋势,而......
爱·摩·福斯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著名小说家、文艺评论家、人文主义思想家。他游历广阔,一生经历了英国社会在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