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古相关论文
<正>版本异文在校勘中的主要作用是以正字纠讹字,以本字明假借字,以同义词释古词义。但古书中的错讹异文,如形讹异文、音论异文、......
摘 要 双回单是异于传统训释方法的、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训释古代汉语词语的新训释教学方法,《尔雅》“始”、“大”等组字可以很好演......
重读《古史辨》仍然使人们感受到热烈的挑战精神 五四以后,顾颉刚先生等史家为探索古史做了不少工作,表现为《古史辨》的结集......
<正>一何谓"低音"?由于这个书名是后起的,所以我采取的是非常宽松的定义。最初的设想只是想重访近百年来被新派论述所压抑下去的声......
扬之水穿着一双久洗泛黄的老式白球鞋出来迎客,这位传说中的京城奇女子体态轻盈、笑容温暖,说起话来清脆爽朗。她的家常亲切与其作品......
1909年,白鸟库吉发表《支那古传说之研究》,提出尧舜禹是儒教观念所创造的架空人物,否定其历史存在.林泰辅主要运用甲骨文等出土文......
一百年前的疑古派,一方面承宋清以来辨伪思潮余绪,另一方面又值新文化运动和考古学等西方科学方法的熏陶,遂开风气之先,本着科学与......
近二十年来,革命史研究的一大令人瞩目之处乃是“疑古”之风大兴.在此学术风潮下,中国革命之正统历史叙事遭遇有力的质疑、无情的......
冯友兰治史思想上的创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出"释古"的思想;二是提出区分本来的历史与写的历史;三是突出强调"史识";四是评价......
在传统与近代的冲突与传承、中学与西学的碰撞与融合中,历史学处于全面的转轨之中,民国时期的古史研究亦出现了新的趋势。1935年,......
江淮布衣学者李诚(1906-1977)因受到包括桐城派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熏染,又经过“五四”新思潮洗礼,少怀壮志,关心民瘼,在漫长的学......
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在1926年就提出了“四个打破”,这是对传统古史观决裂的宣言书。中国史学研究正是由此而进入了“疑古......
20世纪30年代,史学界有信古、疑古、释古的派别划分.今天看来,这样的划分,仅是对20年代前后的古史研究所作出的认识和概括,并且,对......
解志熙的新著《考文叙事录》体现了现代文学研究新范式的建立。其所体现的超越五四、走向释古的学术理路,倡导的考究文献、批评校......
一般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与"释古"两条学术路向分别代表了破坏古史和重建古史两条不同的路线。这一看法大体成立。但二者在......
1992年,李学勤先生提出“走出疑古时代”的口号,十多年来,“走出疑古”已经成为一种思潮,对学术界和整个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
在疑古运动冲击下传统经学轰然倒塌,儒学因之成为无处归栖的游魂。传统信古一派则竭力辩护、拒斥,然终因有违于现代科学不获于当世。......
自上世纪30年代起,学术界关于“古史辨派”这一概念主要有冯友兰“信古、疑古、释古”三阶段、顾颉刚“疑古并不能自成一派”和李......
本文赞同以疑古与新证(或释古、考古、走出疑古)作为描述20世纪学术史的重要线索,而疑古时代是否结束、何时结束,则是此问题视角中......
四重证据法是叶舒宪先生提出的主要针对古史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自提出以来,在学界引起较大反响。文章认为四重证据法是在伴随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