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去病相关论文
本文以南社初期创建人物陈去病、柳亚子、黄宾虹的书法为例,分析了晚清民国时期诗社人物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本文还从南社分社......
陈去病作为著名文学团体南社的领袖、辛亥风云人物,以文字为利器,配合同盟会掀起反清浪潮,民国建立之后,他追随孙中山担任政治职务......
1909年11月13日,经过柳亚子、陈去病等一番紧张的筹备,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文学社团“南社”在江苏苏州“呱呱坠地”了。南社与当时的......
自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所谓"危机",边疆问题不仅是龚自珍、魏源、左宗棠、赵尔巽、岑春煊......
以往的研究中,南社向以诗酒风流的旧派文人形象以诗歌鼓动"排满"与"革命"风潮,实际上,在一系列具体的政治和社会事件面前,南社诸人......
陈去病在辛亥革命前后撰写了大量治国方略的文章,从政治体制、疆域设置、军事建设、国家经济、水利民生等多方面详尽阐述了治国大......
陈去病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政治家,民族主义思想是其一生中占主导地位的重要思想。在晚清急剧动荡与变革的社会里,陈......
陈去病为南社第一任社长,历史当事人高旭、柳亚子、庞树柏等均称陈为南社主盟、盟长、总社长。南社核心人物按"陈高柳"顺序排序,南社......
南社第一人,历来学界以柳亚子为重,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最近学术界就谁是南社第一人展开了激烈而有价值的讨论,对柳亚子和陈去病在南......
1916年8月25日,孙中山先生在视察象山、舟山军港后,顺道踏上了普陀这座佛教名山。当中山先生乘竹轿登临佛顶山时,为一路山海秀色所......
中国古典诗歌诗、史互证的传统具体到诗作者及其诗作品来说就是人、诗互文,人如其诗,诗如其人。这在陈去病那里、尤其是他南社时期的......
陈去病作为南社领袖,交游甚广,其中与同是南社成员的徐自华过从甚密,二人自秋瑾之事结识,共同举社,秋瑾精神不仅成为了一条纽带,也......
孙中山身后葬于南京紫金山,乃是他自己作出的选择,这差不多已经是人所公认的事情。不过近年来围绕着陈去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出现了不......
金天羽(1873—1947),江苏同里人,初名懋基,又名天翮,字松岑,号鹤望,别署麒麟、爱自由者、金一等,近代著名学者。金天羽出身于书香世......
虽同为南社成员,但在苏曼殊众好友之中,南社领袖陈去病并没有显现得十分突出。实际上陈去病在20世纪初的一系列带有明确革命目的性......
本文对陈去病的生平事略及其思想进行了研究,并对<陈去病诗文集>作了简要的介绍....
有研究者从文学表达的角度对传记文学进行过分类,即"他述"和"自述"两种。前者是指按照客观指令进行的叙事,这种叙事以权威的观念和意志......
2019年,正值"南社"创立110周年,创作一部百年多来从未有过的此题材戏剧作品,其意义可谓非凡。1909年创立的"南社",并非因柳亚子、......
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吴江存世最早的旧县志是明弘治元年(1488)莫旦编纂的《吴江志》,最晚的是清光绪年间的《吴江县续志》。之后到1994......
今年是南社成立87周年。南社1909年11月由柳亚子、陈去病、高天梅发起在苏州虎丘成立,先后在苏州、杭州、上海举行了18次雅集,还组织......
<正>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二十四岁 在上海,时与高旭(天梅)、刘师培(甲叔)来往。 曼殊1907年1月5日自上海致刘三信:“曼寓法......
陈去病是辛亥革命前后有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教育家,此外,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史学家。陈去病撰写历史著作,整理历史文献,保存并刊行......
本文探讨了陈去病、徐自华与秋瑾结识的具体过程,详细论述了陈去病、徐自华公开对抗清廷、葬秋瑾于杭州西湖以及秋瑾墓被清廷平毁......
在南社酝酿和初创过程中,虽然高旭、柳亚子都有积极活动,但陈去病是首倡南社第一人,并且实际上被视为社长。陈去病还在南社的发展......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社与同盟会是发动辛亥革命的一双犄角,创造了知识分子参与人民武装革命的典范,同时也进行了一次舆论能推翻一个......
一一九○三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对于晚清中国来说,似乎并不起眼,不如一八九五年,一八九八年或一九一一年显得意义深远。然而,在这一......
<正>1899处(光绪二十五年已亥)十六岁在横滨大同学校乙级就读 冯自由1928年9月13日自上海复柳亚子信:“曼殊在大同学校,对于文学,资......
柳亚子为南社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财力,更投入了满腔热情,因而他从南社的外缘走向了领导核心,最终掌控了南社。没有柳亚子就没......
《莽男儿》是陈去病以王金发为原型写的一篇传记式纪实小说,塑造了王金发的悲剧英雄形象,生动而真实地展现了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面......
<正>(共二十一册)中国诗歌史的编撰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民国时期正值诗词史发展的开辟创造期,期间涌现了大批优秀的诗词史研究著作......
期刊